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醯鸡舞瓮


《庄子集释》卷七下〈外篇·田子方〉~76~
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唐·成玄英疏:「醯鸡,醋瓮中之蠛蠓,每遭物盖瓮头,故不见二仪也。」晋·郭象注:「醯鸡者,醋瓮中之蠛蠓。」
典故
羡高禽矰弋


《庄子集释》卷三下〈内篇·应帝王〉~29~
狂接舆曰:「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负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
典故
逍遥蒙庄子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7~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243~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例句

逍遥自在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 赵彦昭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典故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渔父〉~023~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唐·成玄英疏:「缁,黑也。尼父游行天下,读讲诗书,时于江滨,休息林籁。其林郁茂,蔽日阴沈,布叶垂条,又如帷幕,故谓之缁帷之林也。坛,泽中之高处也。其处多杏,谓之杏坛也。琴者,和也,可以和心养性,故奏之。」
典故
胸无町畦


《庄子集释》卷二中〈内篇·人间世〉~65~
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李云:『町畦,畔埒也。』」

例句

胸中无町畦,与物且多忤。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

典故
相关人物
胥靡


《庄子集释》卷八上〈杂篇·庚桑楚〉~85~
介者拸画,外非誉也;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夫复謵不馈而忘人,忘人,因以为天人矣。唐·成玄婴疏:「胥靡,徒役之人也。千金之子固贵其身,仆隶之人不重其命,既不矜惜,故登危而不怖惧也。」

例句

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柳宗元 与崔策登西山

典故
虚白屋


《庄子集释》卷二中〈内篇·人间世〉~50~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十三〈庾信六·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3949~2~
一室之中。未免虚白。日膳之资。三杯而已。
典故

《庄子集释》卷七上〈内篇·山木第〉~674~
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山木〉~675~
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典故
虚舟不系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禦寇〉~040~
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必且有感,摇而本才,又无谓也。与汝游者又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汎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唐·成玄英疏:「夫物未尝为,无用忧劳,而必以智巧困弊,唯圣人汎然无系,泊尔忘心,譬彼虚舟,任运逍遥。」
典故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4~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唐·成玄英疏引《尔雅》云:「邑外曰郊,郊外曰牧,牧外曰野。」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

例句

高风已驾祥鸾驭,浮世休惊野马尘。 刘威 赠道者

扑地暗来飞野马,舞风斜去散醯鸡。 吴融 梅雨

小窗奔野马,闲瓮养醯鸡。 罗隐 南园题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庐。 韩偓 安贫

典故
夜持山去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43~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全宋诗》卷九百九十五〈黄庭坚十七·追和东坡壶中九华〉~423~
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东坡先生名曰壶中九华,并为作诗。后八年,自海外归湖口,石已为好事者所取,乃和前篇以为笑,寔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十六日。明年当崇宁之元五月二十日,庭坚系舟湖口,李正臣持此诗来。石既不可复见,东坡亦下世矣。感叹不足,因次前韵。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
典故
一场大梦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04~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唐·成玄英疏:「夫扰扰生民,芸芸群品,驰骛有为之境,昏迷大梦之中,唯有体道圣人,朗然独觉,知夫患虑在怀者皆未寤也。」
典故
一壑自专
 
专云壑

相关人物
公孙龙
 
庄子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597~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杂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
典故
一粟太仓中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563~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唐·成玄英疏:「礨空,蚁穴也。稊,草似稗而米甚细少也。中国,九州也。夫四海在天地之间,九州居四海之内,岂不似蚁孔之居大泽,稊米之在大仓乎,言其大小优劣有如此之悬也。」
典故
一以我为牛,一以我为马


《庄子集释》卷三下〈内篇·应帝王〉~287~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唐·成玄英疏:「忘物我,遗是非,或马或牛,随人呼召。人兽尚且无主,何是非之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