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五百五十一卷目录
东方姓部汇考
郭宪东方朔外传〈姓始〉
廖用贤尚友录〈东方姓〉
东方姓部列传
汉
东方朔
梁
东方光 东方白额
北齐
东方老
隋
东方举
唐
东方虬 东方显
东方逵
宋
东方觐 东方颖叔
东方晖
明
东方正 东方耀
东里姓部汇考
凌迪知万姓统谱〈东里姓〉
东里姓部列传
魏
东里昆 东里兖
东里冕 东里衮
东乡姓部汇考
凌迪知万姓统谱〈东乡姓〉
东乡姓部列传
汉
东乡子琴
唐
东乡助
明
东乡巍
东野姓部汇考
山东通志〈东野姓〉
东野姓部列传
周
东野鱼 东野宗
东野雷 东野晖
东野璠 东野惠
东野灏 东野淳
东野缙 东野僖
东野总 东野绘
东野围 东野烟
东野毕 东野璋
东野获 东野辅
东野和 东野勤
东野葵 东野毕戈
东野稷
秦
东野质
汉
东野环 东野备
东野咏 东野福
东野琳 东野万年
东野昭
后汉
东野敏 东野敬
东野诚 东野珣
晋
东野熙 东野秀
东野雄 东野英
东野庄
宋
东野芳 东野达
南齐
东野盈 东野彦
东野恭 东野珽
东野玉 东野旺
东野俊 东野永
东野宿 东野宽
东野顺 东野昂
东野嵩 东野山
东野广 东野幄
东野淄 东野骢
东野骑
宋 东野纾 东野真
东野管 东野观
东野早 东野木
金
东野彦通 东野安上
东野作善 东野勍
东野瑀
元
东野荣 东野潜
东野贲 东野德中
东野德钦 东野子礼
东野子寅
明
东野子仪 东野𤣱
东野礼 东野兴
东野韶 东野义
东野武
东郭姓部汇考
廖用贤尚友录〈东郭姓〉
东郭姓部列传
周
东郭垂 东郭偃
东郭书 东郭贾
东郭子綦 东郭顺子
东郭子方 东郭牙
东郭惠
汉
东郭先生 东郭咸阳
后汉
东郭延年 东郭窦
东门姓部汇考
廖用贤尚友录〈东门姓〉
东门姓部列传
周
东门襄仲 东门子家
汉
东门云 东门京
东门吴 东门奂
宋
东门道顺
东阳姓部汇考
廖用贤尚友录〈东阳姓〉
东阳姓部列传
宋
东阳无疑 东阳厉
东楼姓部汇考
凌迪知万姓统谱〈东楼姓〉
东楼姓部列传
周
东楼羽
氏族典第五百五十一卷
东方姓部汇考
《郭宪·东方朔外传》姓始
东方朔,小名曼倩,父张氏,名夷,字少平,母田氏,夷年二百岁颜若童子。朔生三日而田氏死,死时汉景帝三年也。邻母拾朔养之,时东方始明,因以姓焉。
《廖用贤·尚友录》东方姓
东方,济南羽音。伏羲之后,帝出于震,是为东方,因氏。
东方姓部列传
汉
东方朔
按
《汉书·东方朔传》: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武帝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稍得亲近。别蓍布卦,射物连中,辄赐帛。以为常侍郎,遂得爱幸。建元三年,始微行,朔进谏,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近幸董偃。号曰董君。上为窦太主置酒宣室,使谒者引内董君。朔前曰:夫宣室者,先帝之正处也,非法度之政不得入焉。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朔上书陈农战彊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因著论,设客难已,又设非有先生论。朔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馀有封泰山,责和氏璧及皇太子生禖,屏风,殿上柏柱,平乐观赋猎,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矣。世所传他事皆非也。
梁
东方光
按
《万姓统谱》:光,豫州人,起兵讨侯景。
东方白额
按
《北齐书·段荣传》:荣子韶,为冀州刺史。梁将东方白额潜至宿豫,招诱边民,杀害长吏,诏徵韶讨之。韶执而斩之。
北齐
东方老
按
《德平县志》:老,鬲人,为高昂部曲。累功官宜阳太守,赐爵长乐子,显祖受禅,迁南兖州刺史,封阳平县伯。
隋
东方举
按
《隋书·高构传》:构所举平原东方举、安定皇甫聿道,俱为刑部,并执法平允。
唐
东方虬
按
《唐书·宋之问传》: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俄顷之问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
东方显
按
《尚友录》:东方显,开元中含象亭十八学士中人。
东方逵
按
《唐书·僖宗本纪》:中和二年七月,保大军节度留,后东方逵为京城东面行营招讨使。
宋
东方觐
按
《万姓统谱》:觐,天圣閒,知定海军事。
东方颖叔
按
《万姓统谱》:颖叔,梓州人,嘉祐登科。
东方晖
按
《万姓统谱》:晖,开封人,熙宁登科。
明
东方正
按
《万姓统谱》:正,栖霞人。洪武中,任石屏州知州。
东方耀
按
《万姓统谱》:耀,吴江人。洪武十一年,任本学训导。
东里姓部汇考
《凌迪知·万姓统谱》
东里姓
东里,姬姓。郑大夫子产居东里,因氏焉。
东里姓部列传
魏
东里昆
按
《万姓统谱》:昆,南阳太守。
东里兖
按
《万姓统谱》:兖,见
《魏志》。
东里冕
按
《万姓统谱》:冕,秦人。
东里衮
按
《万姓统谱》:衮,东阳太守。
东乡姓部汇考
《凌迪知·万姓统谱》
东乡姓
东乡,宋大夫东乡为人之后。
东乡姓部列传
汉
东乡子琴
按
《万姓统谱》:子琴,高密人。并州护军。
唐
东乡助
按
《万姓统谱》:助,著
《周易物象释疑》一卷。
明
东乡巍
按
《万姓统谱》:巍,丹棱人。嘉靖中,广西平南县训导。
东野姓部汇考
《山东通志》
东野姓
鲁城南之东,檀山之阳,有东野田,一成鲁公赐第三子鱼以自养,因田为氏。始以东野为姓焉。
东野姓部列传
周
东野鱼
按
《山东通志》:鲁公伯禽生第三子曰鱼,遂为东野氏之始祖。
东野宗
按
《山东通志》:宗,二代,度东野田中胜处建祠,以妥先灵,岁供时祀。
东野雷
按
《山东通志》:雷,三代,生子二:晖、晞。
东野晖
按
《山东通志》:晖,四代,生子二:璠、振。
东野璠
按
《曲阜县志》:璠,五代。
东野惠
按
《山东通志》:惠,六代,生子二:灏、淳。
东野灏
按
《山东通志》:灏,七代,无嗣。
东野淳
按
《山东通志》:淳,生子二:缙、绅。
东野缙
按
《曲阜县志》:缙,八代。
东野僖
按
《曲阜县志》:僖,九代。
东野总
按
《山东通志》:总,十代,生子二:绘、纯。
东野绘
按
《曲阜县志》:绘,十一代。
东野围
按
《曲阜县志》:围,十二代。
东野烟
按
《曲阜县志》:烟,十三代。
东野毕
按
《山东通志》:毕,十四代。自晋还鲁,尝师子闵子,又事定公,以善御称。生子三:璋、珙、璜。
东野璋
按
《山东通志》:璋,十五代,生子二:获、汴。
东野获
按
《山东通志》:获,十六代,字获德,号白云。隐居不仕,师事鬼谷子,受卫生之术。生子四:辅、输、軏、辕。
东野辅
按
《山东通志》:辅,十七代,生子四:和、顺、爱、敬。
东野和
按
《山东通志》:和,十八代,无嗣,而以爱之子勤为宗。
东野勤
按
《山东通志》:勤,十九代,生子二:葵、萱。
东野葵
按
《曲阜县志》:葵,二十代。
东野毕戈
按
《万姓统谱》:毕戈,见
《家语》。
东野稷
按
《庄子·达生篇》: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勿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秦
东野质
按
《山东通志》:质,二十一代。字中美,遭楚考烈王灭。鲁其公族计五百馀门,悉被屠戮,残伤离散。惟质负子携谱窜于东吴,至秦始皇三十六年乃还鲁。
汉
东野环
按
《山东通志》:环,二十二代,字廷器,有文武材。自吴过沛还鲁,从汉高帝,起兵伐秦,及入关,数以计献,帝不从,托疾而还。帝以金帛致书,累召伐楚,称疾不起。后帝过鲁,亲幸其宅,谒周公庙。及即帝位,赠以都尉。生子二:备、亿。
东野备
按
《山东通志》:备,二十三代,字元德。汉文帝二年癸亥,徵为博士。生子三:咏、譓、哗。
东野咏
按
《山东通志》:咏,二十四代,字诵之。景帝六年丁酉,授谷城令。
东野福
按
《山东通志》:福,二十五代,字与谦。
东野琳
按
《山东通志》:琳,二十六代。
东野万年
按
《山东通志》:万年,二十七代,生子三:昭、敏、聪。
东野昭
按
《山东通志》:昭,二十八代,字克昭,无嗣。
后汉
东野敏
按
《山东通志》:敏字克敏,东汉光武建武元年,授湖阳主簿。生子三:敬、诚、志。
东野敬
按
《山东通志》:敬,二十九代,无嗣。
东野诚
按
《山东通志》:诚,生子珣。
东野珣
按
《山东通志》:珣,三十代,生子二:熙、垒。
晋
东野熙
按
《山东通志》:熙,三十一代,字文明。汉末,黄巾倡乱,自三国及晋兵戈不息,举族流于东海,寄居五世。
东野秀
按
《山东通志》:秀,三十二代,字汝实。生子二:雄、英。
东野雄
按
《山东通志》:雄,三十三代,无嗣。
东野英
按
《山东通志》:英,生子五:庄、定、静、安、德。
东野庄
按
《山东通志》:庄,三十四代。
宋
东野芳
按
《山东通志》:芳,三十五代。宋武帝永和二年,自东海抱谱携妻子及亲族五十七人还鲁。有荆州刺史谢公晦谱序。生子二:达、逵。
东野达
按
《山东通志》:达,三十六代。宋文帝元嘉四年,授御史中丞。生子二:盈、增。
南齐
东野盈
按
《山东通志》:盈,三十七代,字若虚。生子二:彦、杰。〈按自此以
下梁迄唐朝代不著
〉东野彦
按
《山东通志》:彦,三十八代,字邦美。
东野恭
按
《山东通志》:恭,三十九代。生子三:珽、玉、璟。
东野珽
按
《山东通志》:珽,四十代无嗣。
东野玉
按
《山东通志》:玉,生子二:旺、兴。
东野旺
按
《山东通志》:旺,四十一代。生子二:俊、偬。
东野俊
按
《曲阜县志》:俊,四十二代。
东野永
按
《山东通志》:永,四十三代。生子二:宿、宽。
东野宿
按
《山东通志》:宿,四十四代,无嗣。
东野宽
按
《山东通志》:宽,生子三:顺、须、顾。
东野顺
按
《山东通志》:顺,四十五代。生子三:昂、泉、昱。
东野昂
按
《山东通志》:昂,四十六代。生子三:嵩、山、岳。
东野嵩
按
《山东通志》:嵩,四十七代,无嗣。
东野山
按
《山东通志》:山,生子广。
东野广
按
《山东通志》:广,四十八代,字士弘,举明经。生子三:幄、帨、幅。
东野幄
按
《山东通志》:幄,四十九代。生子二:淄、辎。
东野淄
按
《山东通志》:淄,五十代。生子二:骢、骑。
东野骢
按
《山东通志》:骢,五十一代,无嗣。
东野骑
按
《山东通志》:骑,生子纾。
宋
东野纾
按
《兖州府志》:纾,五十二代。累世同居,孝义著闻。大中祥符元年,真宗东封过鲁,特旌其门。生子二:真、元。
东野真
按
《曲阜县志》:真,五十三代。
东野管
按
《曲阜县志》:管,五十四代。
东野观
按
《山东通志》:观,五十五代,字光国。徽宗崇宁二年,授海州刺史。生子二:早、道。
东野早
按
《曲阜县志》:早,五十六代。
东野木
按
《山东通志》:木,五十七代,字仁甫。
金
东野彦通
按
《山东通志》:彦通,五十八代。金世宗大定八年,授城武县令。生子二:安上、作善。
东野安上
按
《山东通志》:安上,五十九代,生子勍。
东野作善
按
《山东通志》:作善,生子瑀。
东野勍
按
《山东通志》:勍,六十代,无嗣。
东野瑀
按
《山东通志》:瑀字文佩。金大定二十三年,督理筑城,得骸骨甚多,营地葬之。哀宗天兴元年,元太宗兵围金汴城,远近震恐。瑀举族逃避,惟瑀与勍还鲁。至元三年,顺帝赠亚中大夫、济宁路总管、轻车都尉,追封平原郡侯。生子荣。
元
东野荣
按
《山东通志》:荣,六十一代,字茂之。元泰定元年,赠承直郎、济宁路判官。四年,复赠奉议大夫、莱州知州,又封曲阜县子。元统二年,又赠中顺大夫、中山府知府,追封平原郡伯。至元三年,又赠嘉议大夫、真定路总管、上轻车都尉,追封平原郡侯。生子二:潜、明。
东野潜
按
《山东通志》:潜,六十二代,字刚克。荐授济南校官,继选从仕翰林,寻升玉堂掾。大德六年,授承事郎、同知亳州事。以父疾弃官归养,父卒,服阕。宪台荐擢承直郎、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照磨。泰定四年,升授奉议大夫、沂州知州。元统二年,进中顺大夫、广西两江道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至元三年,致仕。顺帝优加嘉议大夫、益都路总管。
东野贲
按
《山东通志》:贲,六十三代,字以光。生子七:德中、德和、德钦、德臣、德让、德贤、德元。
东野德中
按
《山东通志》:德中,六十四代,字惟执。以祖荫补从仕郎洪泽令。生子二:子礼、子寅。
东野德钦
按
《山东通志》:德钦字惟敬。至正十年,仕为文水尹。生子曰子仪。
东野子礼
按
《山东通志》:子礼,六十五代,字仲节。
东野子寅
按
《山东通志》:子寅字仲宾。避兵燹流移,不知所终。
明
东野子仪
按
《山东通志》:子仪字仲立,号达泉。年二十六,当天下兵作,合族西遁至东昌,遇寇相失,自窜彰德。洪武初,有司以雄才特荐,不欲仕,避隐开州。以明经教训生徒。洪武五年,还鲁,祭扫睹祖庙祠。林墓时皆倾圮,及故宅恒产,尽为他姓所据,遂号泣而还,居开州,因备修谱牒,图绘祖像以传来世。卒年七十有五。生子𤣱,甫七岁,门人王政纪振率同门数十人为治其丧,葬于戚城。
东野𤣱
按
《山东通志》:𤣱,六十六代,字廷玉,号澶渊。幼失怙恃,托居母妹之夫家。后从事于宪台,有廉吏之称。及闻母妹讣,奏请守制以报曩昔之德,获上允其请。御史马文升知为周公之后,且嘉其义,为题其谱。后任广资宰休,致还家卒。
东野礼
按
《曲阜县志》:礼,六十七代。弘治二年,给衣巾。
东野兴
按
《曲阜县志》:兴,六十八代。
东野韶
按
《曲阜县志》:韶,六十九代。
东野义
按
《曲阜县志》:义,七十代。
东野武
按
《山东通志》:武,七十一代,食廪。万历十五年承祀。
东郭姓部汇考
《廖用贤·尚友录》
东郭姓
东郭氏,姜姓。齐公族桓公之后。
东郭姓部列传
周
东郭垂
按
《青州府志》:垂,齐处士。桓公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以问管仲。管仲曰:国必有圣人也。桓公叹曰:日者之役有执柘杵而上者,殆其人耶。乃令复役。东郭垂至,曰: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臣言勃然。充满此兵革之色,君吁而不吟,所言者莒也。君子曰:圣人之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东郭垂有矣。故桓公尊而礼之。
东郭偃
按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
东郭书
按
《左传·定公九年》:秋,齐侯伐晋夷仪,东郭书让登,犁弥从之。曰:子让而左,我让而右,使登者绝而后下,书左,弥先下。齐侯赏犁弥,犁弥辞曰:有先登者,臣从之,晢帻而衣狸制,公使视东郭书。曰:乃夫子也。吾贶子,公赏东郭书,辞曰:彼宾旅也。乃赏犁弥。书,东郭偃之后。
东郭贾
按
《史记·齐世家》:成子将杀大陆子方,田逆请而免之。服虔曰:子方,子我党,大夫东郭贾。
东郭子綦
按
《庄子·寓言篇》: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曰: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
东郭顺子
按
《尚友录》:顺子,魏人。修道守真田。子方师事之而为魏文侯。师子方侍坐于文侯。文侯曰:子师谁耶。子方曰:东郭顺子也。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则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自消。子方出,文侯曰:远哉。全德之君子,吾闻子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夫魏真为我累耳。
东郭子方
按
《万姓统谱》:子方,魏文侯时人。
东郭牙
按
《万姓统谱》:牙,齐臣,犯颜进谏,不避死亡,不挠富贵,立为大谏之官。
东郭惠
按
《万姓统谱》:惠,见
《说苑》。
汉
东郭先生
按
《汉书·蒯通传》:田荣叛项羽,劫齐士,不与者死。先生在劫中。荣败,丑之,入山隐居。蒯通言于齐相曹参,引为上宾。
东郭咸阳
按
《万姓统谱》:咸阳,汉武材官吏。
后汉
东郭延年
按
《后汉书·东郭延年传》:甘始、延年、封君达三人皆方士也。率能行容,成御妇人术。或饮小便或自倒悬,爱啬精气,不极视大言。延年,字公游。
东郭窦
按
《后汉书·段颎传》:太山、琅琊贼东郭窦等聚众三万人,破坏郡县,司徒尹讼荐颎,乃拜为中郎。击窦等,大破斩之。
东门姓部汇考
《廖用贤·尚友录》
东门姓
东门氏,姬姓。鲁庄公子遂,字襄仲,居东门,因氏焉。
东门姓部列传
周
东门襄仲
按
《左传·僖公三十年》:东门襄仲将聘于周,遂初聘于晋。
东门子家
按
《左传·宣公十八年》:逐东门氏,子家还及笙,坛帷,复命于介,既复命,袒括发,即位哭,三踊而出,遂奔齐。
汉
东门云
按
《汉书·严彭祖传》:彭祖教授
《公羊春秋》,授琅琊王中。中授同郡公孙文、东门云。云荆州刺史,文东平太傅。
东门京
按
《后汉书·马援传》:援,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还上。表曰: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有诏立马于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臣谨依数家骨相以为法。有诏置宣德殿下,以为名马式焉。
东门吴
按
《万姓统谱》:吴,汉人。
东门奂
按
《万姓统谱》:奂,历济阴太守。
宋
东门道顺
按
《宋书·沈攸之传》:攸之发兵反,自率龙骧将军、中兵参军东门道顺闰十月四日至夏口。
东阳姓部汇考
《廖用贤·尚友录》
东阳姓
东阳氏,出东阳郡,见
《姓苑》。
东阳姓部列传
宋
东阳无疑
按
《尚友录》:无疑为散骑侍郎,撰
《齐谐记》七卷。
东阳厉
按
《万姓统谱》:厉,武陵太守。
东楼姓部汇考
《凌迪知·万姓统谱》
东楼姓
东楼,姒氏,少康之后,支孙封为东楼公,因为东楼氏。
东楼姓部列传
周
东楼羽
按
《万姓统谱》:羽,杞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