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十渐不克终疏

魏徵,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徵素有胆智,每犯颜规谏,虽帝怒甚,神色不移。十六年,拜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以疾卒,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谥文贞。
《唐诗纪事》载:徵字玄成,魏州人。相太宗,致太平。关下既治,惧帝喜武功,尝赋诗曰:“终籍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徵亡,帝赋诗曰:“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

十渐不克终疏

序:《贞观政要》载:贞观十三年,魏徵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近岁颇好奢纵,上疏谏。疏奏,太宗谓徵曰:“人臣事主,顺旨甚易,忤情尤难。公作朕耳目股肱,常论思献纳。朕今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若违此言,更何颜与公相见?复欲何方以理天下?自得公疏,反复研寻,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又寻付史司,冀千载之下识君臣之义。”乃赐徵黄金十斤,厩马二匹。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所言信矣。

注释

受图
《尚书中候》载, 河伯 曾以河图授 大禹 ,后因称帝王受命登位为受图。
定鼎
旧传 禹 铸九鼎,以象九州,历 商 至 周 ,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因称定立国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明 张煌言 《姑熟既下》诗:“犹忆 高皇 初定鼎,和阳草昧正艰难。”
贻厥孙谋
典出《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貽厥子孙。” 孔 传:“貽,遗也。言仁及后世。”后遂以“貽厥孙谋”谓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
垂拱
垂衣拱手。谓不亲理事务。《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孔颖达 疏:“谓所任得人,人皆称职,手无所营,下垂其拱。”后多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岩廊
亦作“岩郎”。高峻的廊庑。《汉书·董仲舒传》:“盖闻 虞舜 时,游於岩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堂边廡岩郎,谓岩峻之郎也。”
布政
施政。
万乘
周 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唐 贾岛 《上邠宁邢司徒》诗:“马走千蹄朝万乘,地分三郡拥双旌。” 明 高启 《张中丞庙》诗:“江头老臣泪暗滴,万乘西去关山长。”
唐宋文举要(高步瀛)
以上言帝王之道,当慎终如始。

李世民画像

伏惟陛下年甫弱冠,大拯横流,削平区宇,肇开帝业。贞观之初,时方克壮,抑损嗜欲,躬行节俭,内外康宁,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

注释

伏惟
亦作“伏维”。下对上的敬词。多用于奏疏或信函。谓念及,想到。
陛下
汉 蔡邕 《独断》:“ 汉 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陛下者,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於阶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方才,刚刚。
弱冠
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孔颖达 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后遂称男子二十岁或二十几岁的年龄为弱冠。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弱冠游 洛 师,已蒙南金赏。”
横流
比喻动乱,灾祸。《谷梁传》序曰:“孔子睹沧海之横流。” 杨 注曰:“沧海是水之大者。沧海横流喻害物之大。”
削平
平定,消灭。
区宇
境域;天下。
克壮
强盛。高步瀛《唐宋文举要》按:《贞观政要》卷十:“太宗曰:‘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 此指 武德 九年即位而言,到贞观元年正三十岁。
躬行
亲身实行。《论语·述而》:“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至治
指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政治局面或时世。
汤武
商汤 与 周武王 的并称。
唐宋文举要
按:秦王(李世民)于 武德 元年灭 薛仁杲,三年败 宋金刚,走 刘武周,四年擒 窦建德,俘 王世充,五年破 刘黑闼,七年御 突厥 等,皆所谓“削平区宇”也。

臣自擢居左右,十有余年,每侍帷幄,屡奉明旨。常许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一言兴邦,斯之谓也。德音在耳,敢忘之乎?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谨以所闻,列之于左:

注释


拔官,提升官职。
一言兴邦
谓一句话可以兴国。《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德音
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
顷年
近年。

违背。
(nǎng)
以往,过去。
敦朴
敦厚朴素。
克终
谓善终。
唐宋文举要
以上虑 太宗 仁义之道,俭约之志,渐不克终。
《贞观政要》载: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 又贞观四年,太宗 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腾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考之于今,其风渐坠,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何以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晋武焚雉头之裘。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此其渐不克终一也。

注释

无为无欲,清静之化
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又曰:“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张守节 正义“言无所造为而自化,清静不挠而民自归正也。”
《唐宋文举要》按:《贞观政要》卷一曰: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比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躭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远被
远及;传布远方。
遐荒
边远荒僻之地。清 赵翼 《响水塘》诗:“不因于役走遐荒,奇景何由快目睹。”
听言
谓听取谏劝之言。《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郑玄 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 高亨 注:“言,指諫劝的话。”
上圣
犹前圣。指前代的帝王与圣贤。
中主
此指近代帝王。
汉文
汉文帝  刘恒 的省称。 南朝  梁 刘协 《文心雕龙·议对》:“ 汉文 中年,始举贤良。”
晋武
晋武帝 司马炎 的省称,司马昭之子。
上哲
具有超凡的道德、才智的人。
汉文辞千里之马
《唐宋文举要》注:《汉书 贾捐之传》载:捐之对曰:“孝文皇帝时有献千里马者,诏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之马,独先安之?于是还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
晋武焚雉头之裘
《唐宋文举要》注:《晋书 武帝纪》曰:咸宁四年十一月辛巳,太医 司马程据 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甲申,勅内外敢有犯者罪之。
戎狄
亦作“ 戎翟 ”。  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后以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唐宋文举要
以上求马市珍,清静寡欲之心渐不克终。

昔子贡问理人于孔子,孔子曰:“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子贡曰:“何其畏哉?” 子曰:“不以道导之,则吾仇也,若何其无畏?” 故《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为人上者,奈何不敬?陛下贞观之始,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民犹子,每存简约,无所营为。

注释

子贡
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理人
治理百姓。 唐 张九龄 《郡内闲斋》诗:“理人无异绩,为郡但经时。
(lǐn)
危惧,恐惧。
朽索
朽腐的绳索。后因以为典,比喻临事虑危,时存戒惧。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画马》诗之一:“非缘爱物图神骏,要识兢兢朽索心。”
邦本
国家的根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孔 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孔颖达 疏:“民惟邦国之本,本固则邦寧。”后因以“邦民”指人民。 唐 杜甫 《入衡州》诗:“凋弊惜邦本,哀矜存事常。” 明 张瀚 《松窗梦语·宦游记》:“年飢发粟賑济,此恩施困穷,培植邦本至意。”
本固邦宁
谓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孔 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视人如伤
形容帝王、官吏极其顾恤民众疾苦。《孟子·离娄下》:“ 文王 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孙奭 疏:“言 文王 常有恤民之心,故视下民常若有所伤,而不敢以横役扰动之。”
简约
节俭;简省。
唐宋文举要
《政要》卷六: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又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顷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恐非兴邦之至言,岂安人之长算?此其渐不克终二也。

注释

骄逸
亦作“骄佚”。 骄奢安逸。《左传·成公六年》:“国饶则民骄佚。”
至言
最高超的言论;极其高明的言论。宋 苏轼 《策总叙》:“臣闻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安人
使人民安宁。
长算
长远的谋划
唐宋文举要
以上轻用民力,节俭爱人之心渐不克终。


陛下贞观之初,损己以利物,至于今日,纵欲以劳人,卑俭之迹岁改,骄侈之情日异。虽忧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于心。或时欲有所营,虑人致谏,乃云:“若不为此,不便我身。” 人臣之情,何可复争?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择善行者乎?此其渐不克终三也。

注释

人臣
臣下,臣子。
直意
专心一意。 宋 王安石 《答子固南丰道中所寄》诗:“直意慕圣人,不问 閔 与 颜 。”
唐宋文举要
以上纵欲拒谏,损己利物之心渐不克终。
《政要》卷二曰: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 阿房 成,秦人散;章华 就,楚众离;乾元 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 隋 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 炀帝 远矣。深愿陛下思之,无为 由余 所笑,则天下幸甚矣。太宗谓玄素曰:“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逛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上表,洛阳实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须行,露坐亦复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可赐绢二百匹。” 魏徵叹曰:“张公邈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通鉴》卷一百九十四曰:贞观八年,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谓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欲治其谤讪之罪。魏徵谏曰:“贾谊当汉文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上曰:“朕罪斯人,则谁复敢言?”乃赐绢二十匹。他日,徵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上乃更加优赐,拜监察御史。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兰芷鲍鱼,与之俱化,慎乎所习,不可不思。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惟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莫知其是,则不间而自疏;不见其非,则有时而自昵。昵近小人,非致理之道;疏远君子,岂兴邦之义?此其渐不克终四也。

注释

所染
受沾染;受影响。《墨子·所染》:“ 舜 染於 许由 、 伯阳 , 禹 染於 皋陶 、 伯益 , 汤 染於 伊尹 、 仲虺 , 武王 染於 周公 、 太公 :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 孙诒让 间诂:“ 高诱 云:‘所从染得其人,故曰当。’” 唐 张乔 《寄清越上人》诗:“大道本来无所染,白云那得有心期。”
兰芷
兰草与白芷。皆香草。
鲍鱼
盐渍鱼,干鱼。其气腥臭。《史记·秦始皇本纪》:“会暑,上輼车臭,乃詔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唐 常楚老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堪笑 沙丘 才遇处,鑾舆风起鲍鱼腥。” 柳亚子 《天心二首为那拉载湉同殒作》诗之二:“鲍鱼已死 秦 皇帝,符命犹陈 莽 大夫。”
与之俱化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
砥砺名节
砥砺磨练,立名立节。
疏斥
亦作“疎斥”。 疏远排斥。
轻亵
犹轻慢。
礼重
礼敬尊重。
敬而远之
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语本《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自疏
谓自求与之疏远。《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唐宋文举要
以上远君子近小人,慎习与善之心渐不克终。
《隋唐嘉话》卷上: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 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帝意复解。


《书》
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人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弗育于国。”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顷年以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珍奇之作,无时能止。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末作滋兴,而求丰实,其不可得亦已明矣。此其终不克终五也。

注释

土性
指某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性。《书·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 夏僎 详解:“苟非其土性所宜,则亦不敢言养。”
捐金抵璧
谓不重财物。语本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 唐  虞 捐金而抵璧。”
好尚
爱好和崇尚。
无远
谓无论多远之处。
不臻
不至;不到。
末作
古代以农业为本事,以工商业为末作。《管子·治国》:“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其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
丰实
丰裕殷实。
唐宋文举要
以上好尚奢靡,敦朴贱末之心渐不克终。
《政要》卷六: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子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

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或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远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所毁之人,未必可信于所举,积年之行,不应顿失于一朝。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此其渐不克终六也。

注释

善人
有道德的人。《论语·述而》:“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邢昺 疏:“善人,即君子也。”
素履
《易·履》:“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王弼 注:“履道恶华,故素乃无咎。” 高亨 注:“素,白色无文彩。履,鞋也。‘素履往’比喻人以朴素坦白之态度行事,此自无咎。”后用以比喻质朴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世态度。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斋中有赠》诗:“我虽长贱贫,未敢愆素履。”
臧否
品评;褒贬。
守道
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干求
请求;求取。
苟免
苟且免于损害。《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孔颖达 疏:“若君父有难,臣子若苟且免身而不鬭,则陷君父於危亡;故云毋苟免。” 唐 白居易 《读史诗》之四:“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
唐宋文举要
以上轻为臧否,任贤不二之心渐不克终。
《政要》卷三: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杜如晦曰:“公为仆射,当助朕忧劳,广开耳目,求访贤哲。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有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因敕尚书省,细碎务皆付左右丞,惟冤滞大事合闻奏者,关于仆射。
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太宗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
《政要》卷三:贞观五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侍御史李仁发,俱以告讦谮毁,数蒙引见。魏徵奏曰:“权万纪、李仁发并是小人,不识大体,以谮毁为是,告讦为直,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掩其所短,收其一切,乃骋其奸计,附下罔上,多行无礼,以取强直之名。诬房玄龄,斥退张亮,无所肃厉,徒损圣明。道路之人,皆兴谤议。臣伏度圣心,必不以为谋虑深长,可委以栋梁之任,将以其无所避忌,欲以警厉群臣。若信狎回邪,犹不可以小谋大,群臣素无矫伪,空使臣下离心。以玄龄、亮之徒,犹不可得伸其枉直,其余疏贱,孰能免其欺罔?伏愿陛下留意再思。”太宗欣然纳之,赐徵绢五百匹。其万纪又奸状渐露,仁发亦解黜,万纪贬连州司马。朝廷咸相庆贺焉。


陛下初登大位,高居深视,事惟清静,心无嗜欲,内除毕弋之物,外绝畋猎之源。数载之后,不能固志,虽无十旬之逸,或过三驱之礼。遂使盘游之娱,见讥于百姓,鹰犬之贡,远及于四夷。或时教习之处,道路遥远,侵晨而出,入夜方还。以驰骋为欢,莫虑不虞之变,事之不测,其可救乎?此其渐不克终七也。

注释

毕弋
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诗·齐风·卢令序》:“ 襄公 好田猎毕弋,而不脩民事,百姓苦之。” 郑玄 笺:“毕,噣也;弋,缴射也。”
(tián)
打猎。《老子》:“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富童谮非》:“畋猎之事,古者有之,秋冬顺杀气,春夏保田苗。”
固志
坚定心志。《易·遁》:“《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孔颖达 疏:“固志者,坚固遯者之志,使不去已也。”
三驱
《易·比》:“九五,显比,王用三驱。” 孔颖达 疏:“ 三驱之礼,先儒皆云三度驱禽而射之也,三度则已。褚氏 诸儒皆以为三面著人驱禽。必知三面者,禽唯有背己、向己、趣己,故左右及於后,皆有驱之。” 一说古王者田猎之制。谓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一说以三次为度,驱禽射之三则已,法军礼也。
盘游
游乐。《书·五子之歌》:“﹝太康﹞乃盘游无度,畋于 有洛 之表,十旬弗反。” 孔 传:“盘乐游逸无法度。”
见讥
被讥笑。
鹰犬
打猎时追捕禽兽的鹰和狗。
教习
教练;教授。《史记·李斯列传》:“ 高 受詔教习 胡亥 ,使学以法事数年矣。”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徽宗 曰:‘朕欲教习书法,告命使能者书之,不愧前代。’”
侵晨
天快亮时,拂晓。
不虞
指意料不到的事。《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郑玄 笺:“平汝万民之事,慎汝为君之法度,用备不亿度而至之事。”
唐宋文举要
以上驰骋田猎,警戒盘游之心渐不克终。
《政要》卷十:秘书监虞世南以太宗颇好畋猎,上疏谏曰:“伏惟陛下因听览之馀辰,顺天道以杀伐,举旗效获,式遵前古。然黄屋之尊,金舆之贵,八方之所仰德,万国之所系心,清道而行,犹戒衔橛。斯盖重慎防微,为社稷也。是以马卿直谏于前,张昭变色于后,臣诚细微,敢忘斯义?且天弧星罼,所殪已多,颁禽赐获,皇恩亦溥。伏愿时息猎车,且韬长戟,不拒刍荛之请,降纳涓浍之流,袒裼徒搏,任之群下,则贻范百王,永光万代。” 太宗深嘉其言。

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然则君之待臣,义不可薄。陛下初践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达,咸思竭力,心无所隐。顷年以来,多所忽略。或外官充使,奏事入朝,思睹阙庭,将陈所见,欲言则颜色不接,欲请又恩礼不加,间因所短,诘其细过,虽有聪辩之略,莫能申其忠款。而望上下同心,君臣交泰,不亦难乎?此其渐不克终八也。

注释

下流
喻君上的恩泽下布。《淮南子·主术训》:“是故君不能赏无功之臣,臣亦不能死无德之君。君德不下流於民,而欲用之,如鞭蹏马矣。”
上达
谓下情达于君上。《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外官
古指外朝卿大夫。《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韦昭 注:“九品,九卿。《周礼》:‘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阙庭
朝廷。亦借指京城。
颜色
面容;面色。
恩礼
旧谓尊上对下的礼遇。
不加
不予。
细过
轻微的过失。《韩非子·用人》:“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聪辩
聪慧明辩。
忠款
忠诚。
交泰
指君臣之意互相沟通,上下同心。《易·泰》:“天地交,泰。” 王弼 注:“泰者,物大通之时也。”言天地之气融通,则万物各遂其生,故谓之泰。后以“交泰”指天地之气和祥,万物通泰。前蜀 贯休 《上孙使君》诗:“圣主得贤臣,天地方交泰。”
唐宋文举要
以上上下暌隔,敬以接下之心渐不克终。
《政要》卷三: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以为深诫。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己从人,恒若不足。顷年以来,微有矜放,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明,心轻当代,此傲之长也。欲有所为,皆取遂意,纵或抑情从谏,终是不能忘怀,此欲之纵也。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此其渐不克终九也。

注释

乐不可极
享乐不可过分。《礼记·曲礼上》:“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孔颖达 疏:“乐者,天子宫县以下皆得有乐,但主欢心,人情所不能已,当自抑止,不可极为……靡靡之乐,是极乐也。”
通贤
通达贤能之人。
矜放
顾惜宽容。
遂意
犹遂心。
抑情
克制感情。
治道
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率土
“率土之滨”之省。谓境域之内。《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尔雅》曰:‘率,自也。自土之滨者,举外以包内,犹言四海之内。’”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率土皆怨痛,况乃忠孝臣。”
(yì)
太平;安定。
款服
亦作“款伏”。诚心归附。
士马
兵马。引申指军队。清 张际亮 《传闻》诗:“ 翁山 士马伤亡尽, 支海 夷獠笑舞来。”
遐裔
远方;边远之地。
亲狎(xiá)
亲近狎昵。
圣德
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也用以称帝德。唐 杜甫 《哀王孙》诗:“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唐宋文举要
以上傲长欲纵,乐极志满,前此谦恭戒慎之心渐不克终。
《政要》卷六:贞观三年,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病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惟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曰:“《易》云:‘劳谦君子,有终吉。’诚如卿言。”诏赐物二百段。
又卷二:贞观六年,匈奴克平,远夷入贡,符瑞日至,年谷频登。岳牧等屡请封禅,群臣等又称述功德,以为“时不可失,天不可违,今行之,臣等犹谓其晚”。惟魏徵以为不可。太宗曰:“朕欲得卿直言之,勿有所隐。朕功不高耶?”曰:“高矣。”“德未厚耶?”曰:“厚矣。”“华夏未安耶?”曰:“安矣。”“远夷未慕耶?”曰:“慕矣。”“符端未至耶?”曰:“至矣。”年谷未登耶?”曰:“登矣。”“然则何为不可?”对曰:“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除其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窃有疑。且陛下东封,万国咸萃,要荒之外,莫不奔驰。今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萑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宁可引彼戎狄,示以虚弱?竭财以赏,未厌远人之望;加年给复,不偿百姓之劳,或遇水旱之灾,风雨之变,庸夫邪议,悔不可追。岂独臣之诚恳,亦有舆人之论。” 太宗称善,于是乃止。

昔陶唐、成汤之时,非无灾患,而其圣德者,以其有始有终,无为无欲,遇灾则极其忧勤,时安则不骄不逸故也。贞观之初,频年霜旱,畿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负老幼,来往数年,曾无一户逃亡、一人怨苦,此诚由识陛下矜育之怀,所以至死无携贰。顷年已来,疲于徭役,关中之人,劳弊尤甚。杂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辈,上番多别驱使。和市之物不绝于乡闾,递送之夫相继于道路。既有所弊,易为惊扰,脱因水旱,谷麦不收,恐百姓之心,不能如前日之宁帖。此其渐不克终十也。

注释

陶唐
即 唐尧 。 帝喾 之子,姓 伊祁 ,名 放勋 。初封于 陶 ,后徙于 唐。为古代传说中的圣主。
成汤
商 开国之君。 契 的后代, 子 姓,名 履 ,又称 天乙 。 夏桀 无道, 汤 伐之,遂有天下,国号 商 ,都于 亳 。《书·仲虺之诰》:“ 成汤 放 桀 于 南巢 ,惟有慙德。” 陆德明 释文:“ 汤 伐 桀 ,武功成,故号 成汤 ;一云:成,謚也。”
忧勤
多指帝王或朝廷为国事而忧虑勤劳。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三:“九重日忧勤,四海日疮痍。”
畿内
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凡邦国,千里封公” 汉  郑玄 注:“ 周 九州之界方七千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为畿内,馀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
携负
牵挽背负。
矜育
矜怜养育。
携贰
离心,有二心。《国语·周语上》:“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 韦昭 注:“携,离;贰,二心也。”
徭役
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繁多而苛严。
劳弊
劳累疲弊。
和雇
古代官府出价雇用人力。
正兵
正规部队;主力部队。
上番
谓轮替值勤。
和市
古代指官府按价向民间购买实物。至 唐 宋 以后,实际成为强行摊派、掠夺民财民物的制度。
宁帖
安定;平静。
唐宋文举要
以上民既劳弊,偶有水旱,易为惊扰,遇灾忧勤之心渐不克终。

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人无衅焉,妖不妄作。” 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道洽寰中,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礼教聿兴,比屋喻于可封,菽粟同于水火。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乃远被于郡国;凶丑作孽,忽近起于毂下。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诫,斯诚陛下惊惧之辰,忧勤之日也。

注释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谓祸福没有定数,都是人所自取。《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季氏 以 公鉏 为马正,愠而不出。 閔子马 见之,曰:‘子无然。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妄作
无知而任意胡为。《老子》:“不知常,妄作,凶。”《孟子·离娄下》“此亦妄人也已矣” 汉  赵岐 注:“妄人,妄作之人。” 焦循 正义:“不知而作,是为妄作。”
统天
《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孔颖达 疏:“乃统天者,以其至健而为物始,以此乃能统领於天。”后用以指统领天下。
御宇
统治天下。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汉 王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道洽
某种学说和教义得到普及。
寰中
宇内,天下。
比屋可封
谓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尚书大传》卷五:“ 周 人可比屋而封。”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 尧 舜 之人,比屋可封。盖因《尧典》成文,而广造奇説也。” 后用以泛称风俗淳美。
菽粟
豆和小米。泛指粮食。《墨子·尚贤中》:“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夫为政而使菽粟如水火,民安有不仁者乎?”
郡国
郡和国的并称。亦以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毂下
辇毂之下。旧指京城。《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神皋载穆,轂下以清。” 李善 注引 胡广 《汉官解故》注:“轂下,喻在輦轂之下,京城之中也。” 唐 戴叔伦 《送僧南归》诗:“师向 江 南去,予方轂下留。”

若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同周文之小心,追殷汤之罪己,前王所以致礼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与物更新,易人视听,则宝祚无疆,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注释

周文
即 周文王。
小心
谨慎;留神。《诗·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罪己
引咎自责。《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
败德
败坏德义;败坏品德。《书·大禹谟》:“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孔 传:“反正道,败德义。”
视听
言路;舆论。
极天
至天;达于天。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孔丛子·问答》:“今世人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以深渊为名。”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九仞
六十三尺。一说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极高或极深。
一篑
一筐。篑,盛土竹器。《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簣。”《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簣,进,吾往也。”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一簣犹嫌佔地多,寸土不留惟立骨。”

千载休期,时难再得,明主可为而不为,微臣所以郁结而长叹者也臣诚愚鄙,不达事机,略举所见十条,辄以上闻圣听。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参以刍荛之议,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则死日生年,甘从斧钺。

注释

休期
美好的时期。
不达
不明白;不通达。
上闻
向朝廷呈报。
狂瞽(gǔ)
愚妄无知。多用作自谦之辞。
刍荛
割草采薪之人。《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芻蕘。” 毛 传:“芻蕘,薪采者。”《淮南子·主术训》:“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芻蕘,犹不可弃也。” 用以借指草野之人,或浅陋的见解。多用作自谦之辞。
千虑一得
愚笨人的细致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语本《晏子春秋·杂下十八》:“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后常用为发表意见时的自谦之词。
衮职
古代指帝王的职事。亦借指帝王。《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 郑玄 笺:“衮职者,不敢斥王之言也。王之职有闕輙能补之者,仲山甫 也。” 孔颖达 疏:“衮职,实王职也。” 明 周咏 《感怀》诗之六:“缺来衮职谁缝补,话到娥眉有諑謡。”
斧钺
斧与钺。泛指兵器。亦泛指刑罚、杀戮。《左传·昭公四年》:“王弗听,负之斧鉞,以徇於诸侯。” 清 沉受宏 《衢州书事》诗:“已见降王归斧鉞,徒闻战鬼逐弓刀。”
唐宋文举要
以上冀太宗纳其言。
《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十三年,夏四月戊寅,上幸九成宫。初,突厥突利可汗之弟 结社率 从突利入朝,历位中郎将。居家无赖,怨突利斥之,乃诬告其谋反,上由是薄之,久不进秩。结社率 阴结故部落,得四十馀人,谋因晋王治四鼓出宫,开门辟仗,驰入宫门,直指御帐,可有大功。甲申,拥突利之子贺逻鹘夜伏于宫外,会大风,晋王未出,结社率恐晓,遂犯行宫,逾四重幕,弓矢乱发,卫士死者数十人。折冲 孙武开 等帅众奋击,久之乃退,驰入御厩,盗马二十馀匹,北走度渭,欲奔其部落,追获,斩之,原 贺逻鹘 投于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