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唐 白居易 772 - 846 一首元阳子 一首 呂溫 772 - 811 一首 張籍 767 - 830 一首 成彥雄 一首 邵謁 一首 陳陶 803 - 879 一首 宋 劉敞 1019 - 1068 一首呂徽之 一首 張獻民 一首 李呂 1122 - 1198 一首 李邴 1085 - 1146 一首 林希逸 1193 - ? 一首 童宗說 一首 蘇舜欽 1008 - 1049 一首 薛季宣 1134 - 1173 一首 釋心月 ? - 1254 一首 釋文珦 1210 - ? 一首 釋永頤 一首 釋法具 一首 高彥竹 一首 高照 一首 元 陳秀民 一首馬臻 一首 明 楊慎 1488 - 1559 一首祝允明 1460 - 1527 一首 姜希孟 1424 - 1483 一首 張萱 1558 - 1641 二首 成渾 1535 - 1598 一首 李孫宸 1576 - 1635 一首 | 欲(一作「要」)識丹砂是木精,移來西位與金幷。 凡(一作「迷」)人何處尋蹤迹(一作「龍虎」),恍惚中(一作「之」)間在(一作「是」)杳冥(此首又見《金液還丹百問訣》。)。 避俗淵明心會景,祇詠孤松秀冬嶺。 爭識槎牙竹外枝,月上空階間金影。 一頃荳萁秋萬頃,莫言竹下行廚冷。 療饑尚可宿舂糧,客來更有鳴牙餅。 藥室茶寮玄寄靜(園之丹室也。),松深竹密華胥境。 草玄時有問奇人,下榻焚香繙內景。 大雨溪漲。不可徒涉。與諸賢隔絶數日。良用深念。比日讀書勤苦。諸況何似。惡句甚陋。本不可以相贈。但願各垂和答。使我得以觀諸君之志也。 書生歲暮抱遺經,靜榻那堪霜夜永。 西山啖薺是何人,嘆息於焉發深省。 按:西山先生蔡季通。登西山絶頂讀書。忍飢啖薺。薺者山菜。其根似沙參。蓋以糧乏。故啖薺以讀書耳。諸君非但食有餘。又將肉食於山寺。則與古人飢困遠矣。又何爲而不讀書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