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 提要 序、跋 正语作词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鱼模韵 平声

阴平
                                       

洿

其它僻字:

𪋯 𪅰 𦄼 𦘴 𧦝 𨛭 𤝹 𡨢 𧻷 𢖳 𥿇

阳平
                                  

跿

其它僻字:

𧍪 𩶭 𪆂 𥰛 𧾱 𧎄 𧓻 𥱻 𨵦 𤬛

入声作阳平声
                 

㻿

其它僻字:

𢪏 𤌍 𦳯 𡰿 𩌮 𣔻 𩑒 𪃃 𨌥 𥪋

上声

                                                   屿   

峿

其它僻字:

𪓐 𢻬 𪂾 𧽟 𥯶 𥴧 𠰍 𦭯 𥰠 𡽂 𢜮 𧑓

入声作上声
        [廷]      宿  [伸]                     

㩿 踿 鼿

其它僻字:

𩑡 𩨳 𨧱 𣤶 𧰵 𧛔 𪇰 𧼭 𤞞 𣨍 𡡐 𧿳 𥳇

去声

                                    簿              

其它僻字:

𧯛 𩣷 𤸵 𦺉 𠕦 𡱣 𥉁 𩽩

入声作去声
鹿     绿          

其它僻字:

𥉑 𤞞 𦪇 𦝭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lù  韵部:
〈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 同本义
    • 路,道也。——《说文》
    • 路,途也。——《尔雅》
    •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 艮为径路。——《易·说卦》
    •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 路程;行程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 登仕路。——·周容《芋老人传》
    •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 又如:路子(指门路)
  • 通“辂”。车
  •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 君王居住的地方 。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 地区;方面;路线
    •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 又如:路塍(田埂)
  • 比喻权位
    • 夫子当路于。——《孟子·公孙丑》
  • 铁路 。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 种类;类型 。如:路数(指类型)
  •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
  • 经过
  • 通“露”。暴露
    •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 通“露”。败坏
    •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
  • 通“露”。裸露 。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 大 。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康熙字典

  •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𠀤音賂。 (遇韻)
  • 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
  • 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 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 又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 又弓也。《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 又傾𡉏貌。《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又與輅同。《禮·月令》乗鸞路。《釋文》路本又作輅。
  • 又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又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 (藥韻)
  • 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道也。釋宮。一達謂之道路。此統言也。周禮。澮上有道。川上有路。此析言也。爾雅、毛傳。路、大也。此引伸之義也。从足。各聲。洛故切。五部。

宋代 徐鉉 徐鍇 注釋

臣鉉等曰:言道路人各有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