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甘泉
(1).甜美的泉水。荀子·尧问:“其犹土也,深抇之而得甘泉焉。” 唐 骆宾王 《灵泉颂》:“冥契动天,甘泉涌地。泠泠无极,烝烝不匱。” 许地山 《换巢鸾凤》:“但愿人间一切血泪和汗点,一洒出来就同雨点一样化做甘泉。”
(2).指美好的水泉。 宋 曾巩 《齐州北水门记》:“ 济南 多甘泉,名闻者以十数。”
(3).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 淳化 西北 甘泉山 。本 秦 宫。 汉武帝 增筑扩建,在此朝诸侯王,飨外国客;夏日亦作避暑之处。三辅黄图·甘泉宫:“一曰 云阳宫 …… 始皇 二十七年作 甘泉宫 及前殿,筑甬道自 咸阳 属之。 汉武帝 建元 中增广之。周回一十九里,中有 牛首山 ,望见 长安城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朕亦当法 孝武皇帝 也,如此则 甘泉 、 建章 可復兴矣。” 唐 李郢 《江上逢王将军》诗:“虬鬚憔悴羽林郎,曾入 甘泉 侍 武皇 。”
(4).宫名。 五代 后汉 离宫名。见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
(5).赋名。 汉 扬雄 撰。汉书·扬雄传上:“﹝上﹞召 雄 待詔 承明 之庭。正月,从上 甘泉 还,奏《甘泉赋》以风……天子异焉。”后因以“甘泉”喻指进献主上而受到赏识的文章。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欲随 平子 去,犹未献《甘泉》。” 明 杨珽 《龙膏记·旅况》:“拂青萍白日寒,禁不住气冲碧汉,竟何年遇主奏《甘泉》?”
(6). 汉 粮仓名。通典·食货十一:“入粟 甘泉 ,不復告緡。” 明 李贽 《富国名臣总前论》:“又於京师置平準以平物价……不待加赋而国用自足, 太仓 、 甘泉 一岁皆满。”
《漢語大詞典》:明廷
(1).指 甘泉山 。在 陕西省 淳化县 西北。亦指 甘泉宫 。古代帝王祀神灵之地。史记·封禅书:“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廷 。 明廷 者, 甘泉 也。”汉书·郊祀志上作“明庭”。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等》诗:“四圣 崆峒 迷大道,万灵风雨集 明廷 。”
(2). 汉 代人对县令的敬称。犹明公、明大夫。后汉书·党锢传·张俭:“ 篤 曰:‘ 篤 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李贤 注:“明廷犹明府。”此指 外黄 县令 毛钦 。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唐 人称县曰明府, 汉 人谓之明廷。”
(3).圣明的朝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未尝輒入明廷,何当指佞。” 宋 陆游 《贺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
《骈字类编》:泉山
汉书朱买臣传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注师古曰泉山即今泉州之山也 唐书艺文志黄滔泉山秀句集三十卷在宋史艺文志徐玑泉山诗藁一卷 明一统志泉山 江山县南一百三十里山周围数百里皆高崖深谷汉书朱买臣言闽越王所保是也
又泉山在泉州府城北五里一名齐云山又名北山峰峦耸秀为郡之镇上有石乳泉清洁甘美州名泉郡名清源盖本于此
分类:泉山
《漢語大詞典》:通天台(通天臺)
台名。在今 陕西省 淳化县 西北 甘泉山 故 甘泉宫 中。汉书·武帝纪:“﹝ 元封 ﹞二年冬十月……作 甘泉 通天臺 。” 颜师古 注:“ 通天臺 者,言此臺高,上通於天地。《汉旧仪》云高三十丈,望见 长安城 。”三辅黄图·台榭汉武故事:“筑 通天臺 於 甘泉 ,去地百餘丈,望云雨悉在其下,见 长安城 …… 元凤 间,自毁。”
《漢語大詞典》:北泉
(1).指 甘泉山 ,在今 陕西 淳化 东北。 南朝 宋 谢灵运 《日出东南隅行》:“ 柏梁 冠 南山 , 桂宫 耀 北泉 。” 黄节 注:“战国策 范雎 説 秦王 曰:‘大王之国,北有 甘泉 谷口 。’ 班固 《西都赋》:‘其阴则冠以 九嵕 ,陪以 甘泉 。’ 北泉 谓 甘泉 也。”
(2).泉名。在 河南省 确山县 西北 乐山 、 秀山 之间,泉水涌出呈莲花状。 宋 曹庠 、 魏著 、 夏侯冲 、 贺填 等曾隐居于此。
《漢語大詞典》:大荆
(1).植物名,即牡荆。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 东昏侯 自为市録事,小有得失,妃则予杖;乃敕虎賁不得进大荆、实中荻。” 胡三省 注:“大荆,牡荆也,俗谓之黄荆,以为箠杖。”
(2).指今 陕西 富平县 境内的 荆山 。在 甘泉山 (今 陕西 淳化 境)之南。 汉 王褒 《甘泉宫颂》:“ 甘泉山 ,天下显敞之名处也,前接 大荆 ,后临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