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周敏
(1).谓文词博赡,才思敏捷。 唐 元稹 《李珝监察御史制》:“以尔 珝 文学周敏,操行端方,执丧有闻,俯以就制。”
(2).通达聪明。 唐 令狐楚 《为郑儋谢河东节度表》:“监使 李辅光 器能周敏,智识通明。”
(3).周密敏捷。 宋 苏轼 《乞擢用程遵彦状》:“﹝ 遵彦 ﹞吏事周敏,学问该洽,文词典丽,三者皆有可观。”
《漢語大詞典》:七步之才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称人才思敏捷。北齐书·魏收传:“詔试 收 为《封禪书》, 收 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时黄门郎 贾思同 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你虽有万贯财,争如俺七步才。”镜花缘第八六回:“闻得老丈诗学有七步之才,想来素日篇什必多,特来求教。”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此视吾国七步之才,至性之作,相去远矣。”参见“ 七步成诗 ”。
《漢語大詞典》:七步成诗(七步成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 尝令 东阿王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朱自清 《诵读教学》:“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三部曲,日渐纯熟,则古人的‘一目十行’、‘七步成诗’,并非难事。”
《漢語大詞典》:七步成诗(七步成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 尝令 东阿王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朱自清 《诵读教学》:“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三部曲,日渐纯熟,则古人的‘一目十行’、‘七步成诗’,并非难事。”
《漢語大詞典》:一挥而就(一揮而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荐举不捷:“﹝ 王璘 ﹞復为鸟散餘花落诗二十首,援毫而就。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迴飈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 璘 曰:‘勿取,但将纸来!’復纵笔一挥,斯须復十餘篇矣。”后因以“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七:“ 贡父 急引疾而出, 东坡 一挥而就,不日传都下。”红楼梦第三七回:“ 黛玉 道:‘你们都有了?’説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 叶圣陶 《未厌集·某城纪事》:“但是常务委员 应松厓 等他不及,自己一挥而就,书也没有翻。”
《漢語大詞典》:孟嘉落帽
晋书·孟嘉传:“九月九日, 温 ( 桓温 )燕 龙山 ,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觉。 温 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 嘉 良久如厕, 温 令取还之,命 孙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处。 嘉 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以“孟嘉落帽”形容才子名士的风雅洒脱、才思敏捷。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登楼 王粲 望,落帽 孟嘉 情。” 唐 独孤及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风前 孟嘉 帽,月下 庾公 楼。”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孟嘉 落帽,前世以为胜絶。 杜子美 《九日诗》云:‘羞将短髮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 明 无心子《金雀记·访花》:“倘篱边短干,肯移 陶令 之前;境上清风,准拟落 孟嘉 之帽。”
《漢語大詞典》:救数人(救數人)
唐 文学家 温庭筠 才思敏捷,科举考试时多代人作文,人称“救数人”。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温庭筠 ﹞才思艳丽,工於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
《漢語大詞典》:阮生据案(阮生據案)
语出晋书·阮籍传:“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 籍 为其辞。 籍 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 籍 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 籍 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后因以“阮生据案”为才思敏捷之典。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泣试》:“ 阮生 据案成书藁, 袁宏 倚马不立草。”
分類:才思敏捷
《漢語大詞典》:脱口成章
出口便成文章。喻才思敏捷。 宋 苏轼 《黄州再祭文与可文》:“艺学之多,蔚如秋蕡。脱口成章,粲莫可耘。”
《漢語大詞典》:五步成诗(五步成詩)
唐 史青 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清 沈炳震 《唐诗金粉·敏悟》:“ 青 上书自荐能诗,云:‘ 子建 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詔。’ 明皇 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分類:才思敏捷
《漢語大詞典》:豆萁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 尝令 东阿王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豆萁才”喻才思敏捷。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豆萁才敏儁,羽猎正峥嶸。”
分類:才思敏捷
《漢語大詞典》:辨敏
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辨,通“ 辩 ”。辽史·奸臣传下·萧图古辞:“﹝ 萧图古辞 ﹞辨敏,善伺颜色,应对合上意。”
《漢語大詞典》:辨捷
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辨,通“ 辩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左街僧 録惠 江威仪 、 程紫霄 俱辩捷,每相嘲誚。”
《漢語大詞典》:倚马可待(倚馬可待)
形容才思敏捷,为文顷刻而成。 唐 李白 《与韩荆州朝宗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 臧克家 《在民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写诗不能一挥而就,千行百句,倚马可待。”参见“ 倚马 ”。
《漢語大詞典》:倚马(倚馬)
靠在马身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唐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诗:“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明 徐渭 《渔阳三弄》:“奇禽瑞兽虽嘉兆,倚马雕龙却祸芽。”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