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7,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玄亭
东岩
蜀都
白盐
连州
七盘
铜梁
赤岸
秭归
苏辙
峡江
井灶
二江
赤甲
蛮江
《漢語大詞典》:玄亭
汉 扬雄 曾著《太玄》,其在 四川 成都 住宅遂称 草玄堂 或 草玄亭 ,亦简称“玄亭”。 清 方文 《归里偕邓简之吴子远山行得巢字》诗:“白业闻僧梵, 玄亭 解客嘲。” 清 刘献廷 《江沛思并诸同人小集》诗:“ 玄亭 问字樽徒载,绣佛逃禪调自殊。” 清 孙枝蔚 《挽房兴公朱姬》诗:“独坐 玄亭 肠易断, 扬雄 不止惜 童乌 。”
《漢語大詞典》:东岩(東巖)
(1).东边的山。 唐 王勃 《送卢主簿》诗:“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巖富松竹,岁暮幸同归。”此当指 长安 东边的 骊山 。
(2).山名。一名 东山 ,又名 圣冈山 。在 四川省 乐山 。参见“ 东巖酒 ”。
《漢語大詞典》:东岩酒(東巖酒)
古代 四川 嘉州 (今 乐山 )城东 佛峡 所产的名酒。 宋 苏轼 《送张嘉州》诗:“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巖酒。”自注:“ 佛峡 人家白酒旧有名。” 查慎行 注:“《方舆记》:‘ 东巖 在 嘉州 城东 佛峡 ,即 圣冈山 。’巖半有洞,出泉清洌,宜酿。”
《漢語大詞典》:蜀都
古代 蜀国 的都城。即今 四川省 成都市 。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至于 蜀 都,耆老大夫搢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 晋 左思 《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於上世,开国於中古。” 元 虞集 《张令鹿门图》诗:“老我不乐思 蜀 都,人言 嵩 阳好隐居。”
《漢語大詞典》:白盐(白鹽)
(1).即食盐。南史·周颙传:“卫将军 王 俭 谓 顒 曰:‘卿山中何所食?’ 顒 曰:‘赤米白盐,緑葵紫蓼。’”
(2).山名。在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 盐崖 ,高可千餘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名之。” 唐 杜甫 《入宅》诗:“奔峭背 赤甲 ,断崖当 白盐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 白盐 古戍烽, 赤甲 严关柝。”
《漢語大詞典》:连州(連州)
(1).一州又一州。汉书·王莽传下:“盗贼始发,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责,遂至延曼连州。”
(2).州名。 隋 置州,以州西南有 黄连岭 而名。 唐 辖境相当今 广东省 连县 、 连南县 、 阳山县 等地。 元 升为路,寻复旧。 明 清 皆属 广州府 。1911年废,改本州为县,属 广东省 。 唐 韩愈 《送惠师》诗:“自来 连州 寺,曾未造城闉。” 清 宋翔凤《题〈宝庆图经形势疆域篇〉》诗之三:“八排在 连州 ,羣 傜 所巢穴。”
(3).州名。今 四川省 筠连县 一带。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连州 ,县六: 当为 、 都寧 、 逻游 、 罗龙 、 加平 、 清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五·遵义府》:“ 筠连县 ,本 夜郎 属境, 唐 置羈縻 筠 连 二州,属 戎州都督府 。 宋 因之。 元 并为 筠连州 ,属 永寧路 。 明 初降州为县。”
《漢語大詞典》:七盘(七盤,七槃)
(1).亦作“ 七槃 ”。古舞名。在地上排盘七个,舞者穿长袖舞衣,在盘的周围或盘上舞蹈。宋书·乐志一:“ 张衡 《舞赋》云:‘歷七槃而纵躡。’ 王粲 《七释》云:‘七槃陈於广庭。’近世文人 颜延之 云:‘递间关於槃扇。’ 鲍照 云:‘七槃起长袖。’皆以七槃为舞也。”旧唐书·音乐志二:“乐府诗云,‘妍袖陵七盘’,言舞用盘七枚也。”
(2).指 七盘岭 。在 四川 广元 东北与 陕西 宁强 的交界处,上有 七盘关 ,是 川 陕 间重要关隘之一。 唐 岑参 《醴泉东谿送程皓元镜微入蜀》诗:“ 蜀 郡路漫漫, 梁州 过 七盘 。”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 七盘 遮 骆谷 ,十口隔 秦仓 。”
《漢語大詞典》:铜梁(銅梁)
(1).产铜的山。 南唐 陈陶 《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诗:“束马过铜梁,苕华坐堪老。”
(2).山名。在 四川省 合川县 南。山有石梁横亘,色如铜。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铜梁 金堂 ,火井龙湫。” 章樵 注:“ 铜梁山 在 宕渠县 。” 北周 庾信 《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之一:“ 铜梁 影棠树,石镜写褰帷。” 倪璠 注:“ 铜梁 影棠树者,言 赵王 出镇 益州 巴 蜀 , 铜梁 是听政之所,若 召伯 《甘棠》矣。”
《漢語大詞典》:赤岸
(1).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王逸 注:“ 楚 有高丘之山,其岸峻嶮,赤而有光明。”
(2).传说中的地名。文选·枚乘〈七发〉:“凌 赤岸 ,篲 扶桑 ,横奔以雷行。” 李善 注:“此文势似在远方,非 广陵 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於是周行寓内,东造絶迹,西延 积石 ,南踰 赤岸 ,北过 寒谷 。”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赤岸 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3).山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南。南齐书·高帝纪上:“治 新亭 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 新林 至 赤岸 ,大破之。”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淮南东路·真州》:“ 赤岸 ,其山巖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
(4).山名。在 四川 新都 南。文选·郭璞〈江赋〉:“﹝ 长江 ﹞源二分於 崌 崍 ,流九派乎 潯阳 ;鼓洪涛於 赤岸 ,沦餘波乎 柴桑 。” 于光华 注引大清一统志:“ 赤岸山 ,在 成都府 新都县 南一十七里, 中江 支流经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后余道 江 右, 贵溪 , 弋阳 之山无不丹者,远望之如霞焉。因思 楚 有 赤壁 , 越 有 赤城 , 蜀 有 赤岸 ,北塞外有 燕支山 ,想当尔耳。”
(5).古水泽名。在 陕西 大荔 西南,今湮。 北周 庾信 《同州还》诗:“ 赤岸 绕新村, 青城 临 綺门 。” 倪璠 注:“周书·宣帝纪云:‘幸 同州 ,自 应门 至於 赤岸泽 ,十里间幡旗相蔽。’是 同州 有 赤岸泽 也。”
《国语辞典》:秭归(秭归)  拼音:zǐ guī
位于湖北省西境的一县。西临四川,隔长江与巴东县相望,为三峡中要地。
《國語辭典》:苏辙(蘇轍)  拼音:sū chè
人名。(西元1039~1112)字子由,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的次子。行文汪洋澹泊,与其兄苏轼齐名,世称为「小苏」。累官门下侍郎,晚年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著有《栾城文集》等。
《國語辭典》:峡江(峽江)  拼音:xiá jiāng
1.长江自瞿塘峡以东,至奉节,因两岸夹耸,蔽日遮天,且江流湍急,故称为「峡江」。
2.冰河谷伸入海里,在海岸处所形成的陡峻深谷,每易成为良港。北欧斯堪地的纳维亚半岛,特多此种地形。
《漢語大詞典》:井灶(井竈)
(1).井与灶。亦借指家园、故居。《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唐 杜甫 《咏怀》诗之二:“井灶任尘埃,舟航烦数具。” 郭沫若 《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鈿环井灶空。”
(2). 四川 、 云南 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清史稿·食货志一:“盐场井灶,另编排甲。”
《漢語大詞典》:二江
(1).指 四川 境内之 郫江 、 流江 。史记·河渠书:“ 蜀 守 冰 凿 离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 张守节 正义引 任豫 《益州记》:“二江者, 郫江 、 流江 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抗 峨眉 之重阻。” 唐 杜甫 《大雨》诗:“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2).借指 成都 一带。隋书·于文仲传:“ 王谦 窃居二江,叛换 三蜀 。”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词》:“ 蜀王 扶天茂绩,命世雄姿,八国二江,早列封圻之内; 黔 城 楚 硤,皆归陶冶之中。”
(3).相当于 北宋 的 江南东路 与 江南西路 。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 霸祖 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4). 四川 宜昌 段 长江 中有 葛洲坝 和 西坝 两个洲,将 长江 分成三条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两洲之间。
《漢語大詞典》:赤甲
(1).红色的甲。古代谶纬家谓为帝王受命的祥瑞。语本《尚书中候》:“龙马衔甲,赤文緑色,甲似龟背,袤广九尺,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録纪兴亡之数。”见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 唐 孔颖达 疏引。 唐 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青云出 洛 ,爰开受命之符;赤甲荣 河 ,终御兴王之宝。”
(2).亦作“ 赤岬 ”。山名。在 四川 奉节 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又东逕 赤岬城 西,是 公孙述 所造,因山据势,周迴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千丈,南连基 白帝山 ,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 赤岬山 。” 唐 杜甫 《赤甲》诗:“卜居 赤甲 迁居新,西见 巫山 楚 水春。” 清 王士禛 《登白帝城》诗:“ 赤甲 白盐 相向生,丹青絶壁鬭峥嶸。”
《國語辭典》:蛮江(蠻江)  拼音:mán jiāng
闽江的别名。参见「闽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