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86,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张震龙(字 古翁 )
张子龙(字 龙泽 号 湛江 )
章生一(别称 琉田窑、龙泉窑 )
郑龙川
朱友龙
祝从龙
李士龙
龙章(字 公绚 )
晁宗悫(字 世良 文庄 )
范仲淹(世称 小范老子、龙图老子、吃齑宰相 别称 范履霜 字 希文 文正 )
释方会( 方会 冷 世称 宗风如龙 )
龙昌期(字 起之 )
郑骧(字 士龙 )
句龙纬
其它辞典(续上)
袁豢龙张震龙(字 古翁 )
张子龙(字 龙泽 号 湛江 )
章生一(别称 琉田窑、龙泉窑 )
郑龙川
朱友龙
祝从龙
李士龙
龙章(字 公绚 )
晁宗悫(字 世良 文庄 )
范仲淹(世称 小范老子、龙图老子、吃齑宰相 别称 范履霜 字 希文 文正 )
释方会( 方会 冷 世称 宗风如龙 )
龙昌期(字 起之 )
郑骧(字 士龙 )
句龙纬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袁豢龙,事迹不详。《甬上宋元诗略》卷一○次于宋末人之列,姑从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震龙,字古翁,生平不详。有挽赵必𤩪诗。全粤诗·卷四九
张震,号古翁。东莞人。诗一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人。与弟章生二在龙泉各主一瓷窑,分别称哥窑、弟窑,或称琉田窑、龙泉窑。均系古代名窑。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祝从龙,宋遗民。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
李士龙,郓州平阴(今山东平阴)人。尝为梓州路转运使,大中祥符二年以陕西路转运使乘传与孙正辞偕行,供给军需,同年权管勾梓州路公事。三年以戎泸供馈之劳由陕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迁都官员外郎。五年以屯田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为正旦使。六年以户部副使权同管勾留司三司事。见《宋会要辑稿》礼五一之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一、七二、七三、七五、七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京兆栎阳人,字公绚。性厚静好古。真宗大中祥符中应召画玉清昭应宫壁,入图画院。善画虎兔,亦工佛道人物,尤长于妆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69 【介绍】: 宋澶州清丰人,字世良。晁迥子。以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赐进士及第。累迁许州通判。仁宗朝历知制诰、翰林学士,一夕草将相五制,褒扬训诫,咸得所宜。权发遣开封府事,辨雪疑狱有能名。元昊反,被命安抚陕西,与夏竦议攻守策,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后以疾罢,官终资政殿学士、给事中。卒谥文庄。全宋诗
晁宗悫(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迥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赐进士及第。仁宗天圣中,累迁祠部员外郎、知制诰。康定元年(一○四○),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庆历二年以疾免,同年卒,年五十八。谥文庄。《隆平集》卷七、《宋史》卷三○五有传。全宋文·卷三三二
晁宗悫(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丰(今河南清丰西北)人,晁迥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屡献歌颂,召试,赐进士及第。天圣中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知制诰。父子掌诰,世所稀见。后入翰林为学士,又兼龙图阁学士。康定元年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庆历二年罢,除资政殿学士,给事中。卒,赠工部尚书,谥文庄。《宋史》卷三○五有传,又见《宋宰辅编年录》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52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图》论用人是非,忤吕夷简,出知饶、润、越三州。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守边数年,负防御西夏重任。庆历三年,入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为夏竦等中伤,罢政,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卒谥文正。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有《范文正公集》。全宋诗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历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词学图录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其先邠人,后徙苏州吴县。庆历间授参知政事,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有词一卷,见《彊村丛书》。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举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改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名。历秘阁校理、右司谏、知睦州、苏州、权知开封府。直言立朝,屡遭贬黜。历知饶、润、越州,进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庆州,迁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韩琦、文彦博等俱为陕西名帅。庆历三年,除枢密副使,寻拜参知政事。针对北宋建立以来形成的积弊,主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五年,罢政,以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改知邓、杭、青、颍诸州。皇祐四年卒,谥文正。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尺牍五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方会(九九二~一○四九),俗姓冷,袁州(今属江西)人。少时,游瑞州九峰。落发为僧,佐慈明禅师。后辞归九峰,住袁州扬歧,次迁云盖。仁宗皇祐元年卒,年五十八(《嘉泰普灯录》卷三)。《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偈九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2—1046或1049 【介绍】: 宋僧。袁州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至筠州九峰山削发为僧。后去潭州参石霜楚,辅佐院务,得法后辞归九峰。仁宗庆历中住袁州杨岐山传法,名闻四方,因称“杨岐方会”。继承临济禅风,阐发“三世诸佛在尔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玄理,人称宗风如龙。其法系称“杨岐宗”。嗣法弟子有宋端、仁勇等十二人。言行辑有《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杨岐方会和尚后录》。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八
禅师名方会。生冷氏。袁州宜春人也。少警敏滑稽。谈剧有味。及冠不喜从事笔砚。窜名商税。务掌课最。坐不职当罚。宵遁去。游筠州九峰(或云潭州道吾)。恍然如昔经行处。眷不忍去。遂落发为大僧。阅经闻法。心融神会。能痛自折节。依参老宿。慈明禅师。住南原。会辅佐之。安乐勤苦。及慈明迁道吾石霜。会俱自请领监院事。非慈明之意。而众论杂然称善。挟楮衾入典金谷。时时憃语。摩拂慈明。诸方传以为当。慈明饭罢。必山行。禅者问道。多失所在。会阚其出未远。即挝鼓集众。慈明遽还。怒数曰。少丛林。暮而升座。何从得此规绳。会徐对曰。汾州晚参也。何为非规绳乎。慈明无如之何。今丛林三八念诵罢。犹参者。此其原也。慈明迁兴化。因辞之。还九峰。萍实道俗。诣山请住杨岐。时九峰长老勤公。不知会。惊曰。会监寺亦能禅乎。会受帖问答罢。乃曰。更有问话者么。试出相见。杨岐今日性命。在汝诸人手里。一任横拖倒拽。为什么如此。大丈夫儿。须是当众决择。莫背地里。似水底按胡卢相似。当众勘验看。有么。若无。杨岐失利。下座。勤把住曰。今日且喜得个同参。曰。同参底事作么生。勤曰。杨岐牵犁。九峰拽耙。曰。正当与么时。杨岐在前。九峰在前。勤无语。会托开曰。将会同参。元来不是。自是名闻诸方。会谓众曰。不见一法。是大过患。拈拄杖云。穿过释迦老子鼻孔。作么生道得脱身一句。向水不洗水处。道将一句来。良久曰。向道莫行山下路。果闻猿叫断肠声。又曰。一切智通无障碍。拈起拄杖云。拄杖子向汝诸人面前逞神通去也。掷下云。直得乾坤震裂。山岳摇动。会么。不见道。一切智智清净。拍绳床曰。三十年后。莫道杨岐龙头蛇尾。其提纲振领。大类云门。又问来僧曰。云深路僻。高驾何来。对曰。天无四壁。曰。踏破多少草鞋。僧便喝。会曰。一喝两喝后作么生。曰。看这老和尚。著忙。会曰。拄杖不在。且坐吃茶。又问来僧曰。败叶堆云。朝离何处。对曰。观音。曰。观音脚根下一句。作么生道。对曰。适来相见了也。曰。相见底事作么生。其僧无对。会曰。第二上座。代参头道看。亦无对。会曰。彼此相钝置。其验勘锋机。又类南院。庆历六年。移住潭州云盖山。以临济正脉付守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仁寿人,字起之。真宗大中祥符中,注《易》、《诗》、《书》、《论语》、《老子》等,携书游京师,时称其说诡诞穿凿。以荐补国子四门助教,文彦博奏改秘书省校书郎。官至殿中丞致仕。著书百余卷。仁宗嘉祐中诏取其书,时昌期年八十余,赐绯鱼。刘敞与欧阳修言其异端害道,不当推奖,夺所赐服罢归,卒。全宋诗
龙昌期,字起之,陵州(今四川仁寿东)人。仁宗宝元中,为国子四门助教,改秘书省校书郎,迁太子洗马,致仕,又以恩迁殿中丞。著书百馀卷,嘉祐四年(一○五九)诏取其书,时年八十馀,诣京师,赐五品服,以欧阳修等反对,追夺所赐遣归,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有《竹轩小集》、《龙昌期集》,不传。事见《宋史》卷二九九《胡则传》。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人,字士龙。登进士第。知乾州,提点益州路刑狱,奏弛引江溉田之禁。仁宗庆历中,除河北转运使,以平定王则功,除知凤翔府。累迁尚书工部郎中,以疾知华州,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