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齐心(齊心)  拼音:qí xīn
同心、团结一致。《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臧洪传。臧洪》:「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三国演义》第七回:「众军士齐心死战,赵云冲突不入,绍兵大队掩至,颜良亦引军来到,两路并杀。」
《国语辞典》:戮力齐心(戮力齐心)  拼音:lù lì qí xīn
同心合力,团结一致。《梁书。卷四五。王僧辩传》:「卿志格玄穹,精贯白日,戮力齐心,芟夷逆丑。」也作「戮力同心」。
《国语辞典》:齐心合力(齐心合力)  拼音:qí xīn hé lì
团结心志与力量,共同达成目标。《野叟曝言》第一一三回:「如今幸得文爷梦中指示,正该齐心合力,了他心事。」也作「齐心同力」。
《國語辭典》:齐心并力(齊心併力)  拼音:qí xīn bìng lì
团结心志与力量,共同达成目标。《水浒传》第六七回:「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也作「齐心同力」。
《國語辭典》:齐心协力(齊心協力)  拼音:qí xīn xié lì
团结心志与力量,共同达成目标。《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过不多时,众人齐心协力,山岭庙也自成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只要上下齐心协力的认真办起事来,节省了那些不相干的虚糜,认真办起海防边防来就是了。」也作「齐心同力」。
《國語辭典》:齐心涤虑(齊心滌慮)  拼音:zhāi xīn dí lǜ
摒去杂念,清心寡欲。《旧唐书。卷一一。代宗本纪》:「朕受昊天之成命,承累圣之鸿业,齐心涤虑,夙夜忧劳。」也作「斋心涤虑」。
《國語辭典》:齐心戮力(齊心戮力)  拼音:qí xīn lù lì
团结心志与力量,共同达成目标。《旧唐书。卷九六。姚崇传》:「自古有讨除不得者,祇是人不用命,但使齐心戮力,必是可除。」《三国演义》第五回:「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也作「齐心同力」。
分類:同心尽力
《國語辭典》:齐心同力(齊心同力)  拼音:qí xīn tóng lì
团结心志与力量,共同达成目标。《后汉书。卷一五。王常传》:「于是诸部齐心同力,锐气益壮,遂俱进,破杀甄阜、梁丘赐。」也作「齐心并力」、「齐心戮力」、「齐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一力」。
《國語辭典》:齐心协力(齊心協力)  拼音:qí xīn xié lì
团结心志与力量,共同达成目标。《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过不多时,众人齐心协力,山岭庙也自成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只要上下齐心协力的认真办起事来,节省了那些不相干的虚糜,认真办起海防边防来就是了。」也作「齐心同力」。
《國語辭典》:齐心协力(齊心協力)  拼音:qí xīn xié lì
团结心志与力量,共同达成目标。《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过不多时,众人齐心协力,山岭庙也自成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只要上下齐心协力的认真办起事来,节省了那些不相干的虚糜,认真办起海防边防来就是了。」也作「齐心同力」。
《國語辭典》:齐心一力(齊心一力)  拼音:qí xīn yī lì
团结心志与力量,共同达成目标。《后汉书。卷五八。虞傅盖臧列传。臧洪》:「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也作「齐心同力」。
《國語辭典》:同心  拼音:tóng xīn
1.齐心、团结一致。《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国语。晋语四》:「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2.志同道合。《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唐。李德裕〈鸳鸯篇〉:「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3.知己。唐。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4.共同的心愿、理想。《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5.同一个圆心。如:「同心圆」、「同心度」。
《漢語大詞典》:一意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圣贤立言垂教,无非著实。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如‘尊德性而道问学’……等类,皆一意也。”
(2).同心;齐心。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汉书·翟方进传》:“君有 孔子 之虑, 孟賁 之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 南朝 梁 沈约 《秋白纻词》:“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专心致志。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大夫将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于官学,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家里再留下两个中用些家人支应门户,我不过查查问问,便一意的用起功来。” 沙汀 《记贺龙》六:“ 贺龙 同志并不参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负责同志的详细问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视察着。”
(4).犹执意,决心。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秦桧主和:“若一意主和,则和战常在彼。” 许地山 《命命鸟》:“你瞧我的父亲多么固执,他一意要我去当和尚。”
(5).个人意志。 郭沫若 《骑士》:“我恨我不是有枪阶级,假如我手里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家伙杀得一干二净!”参见“ 一意孤行 ”。
《國語辭典》:一意孤行  拼音:yī yì gū xíng
谢绝一切请托,按照己意独立处理公事。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赵禹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有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后多用作贬义词,指某人不接受劝告,固执己见,独断独行。清。袁枚《隋园诗话》卷三:「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孔子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
《國語辭典》:剪剪(翦翦)  拼音:jiǎn jiǎn
1.狭小的样子。《庄子。在宥》:「而佞人之心剪剪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2.风吹的样子。唐。韩偓 夜深诗:「侧侧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3.整齐的样子。晋。程本《子华子。卷下。晏子问党》:「上下剪剪焉,惟其君之听。」
《國語辭典》:专心(專心)  拼音:zhuān xīn
专一心思,集中心力。《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合了他的朋友彭仲翔、施效全等几位豪杰,专心求武事,结了个秘密社会。」
《漢語大詞典》:合心
(1).同心;齐心。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军气传:“夫圣人行兵,上与天合德,下与地合明,中与人合心,义合乃动,见可乃取。”红楼梦第六八回:“你我姊妹同居同处,彼此合心諫劝二爷,慎重世务,保养身体,方是大礼。”
(2).称心,投合心意。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书》:“适眼合心,便为甲科。”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四章:“ 大柱 ,你和 细芳 合心不合心?合心,就早日过门。”
《漢語大詞典》:顜心
齐心。 清 魏源 《海运全案序》:“僚属辑力,文武顜心。”
分類: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