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黥刑
犹墨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一节:“因为太子是嗣君不便施刑,把太子的师傅 公子虔 、 公孙贾 两个大贵族施了黥刑(面上刻黑字),第二天新法完全通行了。”
《漢語大詞典》:刺面
(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德光 每获 晋 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杀’纵以南归。”宋史·刑法志三:“刺面之法,专刺情犯凶蠹,而其他偶丽於罪,皆得全其面目。”《元典章·刑部七·诸奸》:“今后姦夫姦妇初犯,依在先体例断放,若是再犯,刺面配役。” 清 魏源 《军储篇一》:“窃谓禁烟欲申大辟之法,宜先行刺面之法。刺面之法,载在《大清律》,以防窃盗之再犯,所谓耻辱之刑,又所以待怙终之刑也。”
(2). 宋 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宋 司马光 《义勇第二札子》:“暨刺面之后,兵员教头,利其家富,百端诛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刺军:“ 宋 健儿刺面,以防逃逸。”
《國語辭典》:刺字  拼音:cì zì
古时在罪犯的肌肤上刺字后染墨。依罪刑轻重的不同,分为刺臂与刺面二种。
《漢語大詞典》:钻笮(鑽笮)
(1).穿洞凿刻。文选·马融〈长笛赋〉:“丸挻彫琢,刻鏤钻笮。” 李善 注:“笮与凿音义同也。”
(2).指黥刑。《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 韦昭 注:“钻,臏刑也。笮,黥刑也。”
分類:黥刑
《漢語大詞典》:黥徒
受黥刑的囚徒。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坐 须贾 於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汉书·叙传下:“ 信 惟饿隶, 布 实黥徒。”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皇祖夷於 黥 徒, 西京 病於东帝。”
分類:黥刑囚徒
《漢語大詞典》:刺臂
(1).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元典章新集·刑部·骗夺》:“ 杨贵七 所招,先犯偷牛刺臂,次犯骗要 潘益隆 等财物断罪。”
(2).刺臂出血,用以盟誓。《三国演义》第九回:“ 允 曰:‘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祸。’ 布 拔带刀,刺臂出血为誓。”
《漢語大詞典》:黥墨
古代肉刑之一。也称墨刑、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后涂以墨。《三国志·魏志·毛玠传》:“ 汉 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 汉 法所行黥墨之刑,存於古典。”
《漢語大詞典》:刺环(刺環)
宋 代黥刑之一。在耳后刺环形。宋史·刑法志三:“凡犯盗,刺环於耳后:徒、流,方;杖,圆;三犯杖,移於面,径不过五分。”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八年:“因极言检覈、决狱、疏决、推勘、拘锁、刺环、奏裁、详覆、重勘、追证十弊,从之。”
分類:黥刑环形
《漢語大詞典》:黥罪
黥刑之罪。《汉书·食货志下》:“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姦,虽黥罪日报,其势不止。”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学规》:“又重则下自讼斋,则比之黥罪,自宿自处,同舍亦不敢过而问矣。”
分類:黥刑
《漢語大詞典》:锧笮(鑕笮)
斧和凿。古代腰斩和黥刑的刑具。笮,通“ 凿 ”。 唐 皮日休 《陵母颂》:“鼎鑊在前而不惧,鑕笮被体而无怨。”
《漢語大詞典》:刀墨
古代黥刑。国语·周语上:“有斧鉞、刀墨之民。” 韦昭 注:“刀墨,谓以刀刻其额而墨涅之。”
分類:黥刑
《漢語大詞典》:黥夫
受过黥刑的人。 宋 岳珂 桯史·沙世坚:“一言轻发,横挑黥夫之辱。”
分類:受过黥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