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禾黍  拼音:hé shǔ
谷物、庄稼。唐。张碧。农父诗:「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國語辭典》:鸡黍(雞黍)  拼音:jī shǔ
以鸡作菜,以黍作饭。指招待宾客的家常菜肴,也用以表示招待朋友情意真率。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漢語大詞典》:鸡黍约(雞黍約)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
《國語辭典》:黍稷  拼音:shǔ jì
高粱。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酝黍稷,据尊罍,骄妻妾矣。」
《國語辭典》:黍离麦秀(黍離麥秀)  拼音:shǔ lí mài xiù
黍离,形容苍凉荒芜的景象。参见「黍离」条。麦秀,比喻怀念故国。参见「麦秀」条。黍离麦秀用来感叹亡国。《清史稿。卷五○○。遗逸传一。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
《國語辭典》:黍离(黍離)  拼音:shǔ lí
1.《诗经。王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黍离,闵宗周也。」一说此为行役者伤时之诗。首章二句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2.《诗经。王风。黍离》为行役者伤时的感慨,后用来形容苍凉荒芜景象。宋。文及翁〈贺新郎。一勺西湖水〉词:「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
分類:感慨亡国
《分类字锦》:炊黍
黄庚 松薪拾去朝炊黍,鱼火分来夜读书。
分类:
《國語辭典》:角黍  拼音:jué shǔ
以芦叶或竹叶裹成尖角的粽子。唐。徐坚《初学记。卷四。岁时部下。五月五日》:「周处《风土记》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进筒粽,一名角黍,一名粽。』」《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也称为「角粽」。
《漢語大詞典》:黍谷
(1).山谷名。在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又称 寒谷 、 燕谷山 。太平御览卷八四二引 汉 刘向 《别录》:“传言 邹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至生黍,到今名 黍谷 焉。”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丝布等启》:“ 灵臺 久客,从此数炊。 黍谷 长寒,於今更暖。” 清 方文 《寄怀从子密之》诗:“春将回 黍谷 ,人尚隔 桃源 。”
(2).借指阴阳家。因 战国 齐 著名阴阳家 邹衍 曾居 黍谷 ,故名。北史·文苑传序:“ 淹中 、 稷下 ,八儒、三 墨 之异; 漆园 、 黍谷 ,名、法、兵、农之别。虽雅誥奥义,或未尽善,考其遗跡,亦贤达之流乎!”
《漢語大詞典》:黍禾
(1).指黍的茎秆。 汉 班固 《白虎通·八风》:“凉风至,黍禾乾。”
(2).黍和禾。泛指粮食作物。 唐 裴鼎 《陂防判对》:“天生五材,水善利物,且溉且粪,长我黍禾;为隄为防,制为畜泄。”
《國語辭典》:黍苗  拼音:shǔ miáo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黍苗,刺幽王也。」或以为宣王封申伯于谢,命召穆公往营城邑,故将徒役南行,而行者作此诗。首章二句为:「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分類:幼苗
《骈字类编》:黍稌
诗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漢語大詞典》:离黍(離黍)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 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于宗 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以“离黍”为慨叹亡国之典。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梦绕神州路,悵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离黍秋风,休思故苑。” 清 高其倬 《碧云寺》诗:“ 殷 墟歌《离黍》,鉴之者 有周 。” 黄墨谷 《李清照评论》:“南渡后,词人既有故国离黍之悲,又有悼亡之疼。”
分類:慨叹亡国
《漢語大詞典》:稷黍
(1).泛指五谷。《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郑玄 笺:“我迫於王事,无不攻緻,故尽力焉。既则罢倦,不能播种五穀。”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经彼公田,乐我稷黍。”
(2).仅指稷和黍而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土人悉以种麦,云此丘不宜殖稷黍而宜麦, 齐 人相承以殖之。”
分類:五谷和黍
《骈字类编》:黍熟
唐 沈佺期 入少密溪 相留且待鸡黍熟,夕卧深山萝月春。
唐 窦巩 永宁小园寄接近校书 东皋黍熟君应醉,梨叶初红白露多。
宋 王安石 食黍行 谓言黍熟同一炊,欻见陇上黄离离。
明 高启 晓睡 厨中黍熟呼未起,妻子嗔嘲竟谁恤。
《韵府拾遗 语韵》:种黍(种黍)
唐书王绩传绩有奴婢数人种黍春秋酿酒自供
《漢語大詞典》:鸡黍约(雞黍約)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