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韩准,号鹤山(《宋诗纪事》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严州建德人,字会叔。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小官时,以刚介闻。孝宗时每进对,辄陈恢复大计。所历中外要官必求尽职,以洗冤泽物为己任。累官户部侍郎。学者称鹤山先生。
全宋诗
马大同,字会叔,学者称鹤山先生,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国子监簿(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四一)。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为户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二之一六)。七年,大理正兼权吏部郎官(同上书食货四一之一○)。十年,为荆湖南路提刑(清嘉庆《宁远县志》卷九)。十四年,于江西路提刑任以事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四九)。今录诗八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8—1237 【介绍】: 宋邛州蒲江人,字华父,号鹤山。宁宗庆元五年进士。累知嘉定府。史弥远入相,了翁力辞召命,居白鹤山授徒讲学。历知汉州、眉州,在蜀凡十七年。入为兵部郎中,至权工部侍郎。遭诬劾降三官,靖州居住。后复职,擢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筑城修武备,兴学校。曾上章论十弊,召还,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后除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卒谥文靖。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师友雅言》等。
全宋诗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为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历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谥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为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为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魏了翁(1178-1237) 字华甫。蒲江(今属四川)人。曾筑室白鹤山下。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鹤山词》。
全宋文·卷七○五三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召为国子正,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改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外,乃知嘉定府。历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擢潼川路提刑。八年,兼提举,迁转运判官。十年,知泸州,主管潼川路安抚司公事,后知潼川府。十五年召对,进兵部郎中,俄改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迁太常少卿、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即位,迁起居郎。会论济王事忤时相,为言者所劾,诏降三官,靖州居住。绍定中复职奉祠,进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还朝,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六月之间,论奏二十馀上,皆当时急务。忌者合谋挤之,乃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未几兼江淮督府,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是年以疾卒于官,年六十。诏赠太师,谥文靖,累赠秦国公。了翁穷经博古,学术自成一家。著述甚丰,今存者有《周易要义》、《尚书要义》、《毛诗要义》、《古今考》、《经外杂抄》、《鹤山先生大全文集》等。事迹见《宋史》卷四三七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潘汇征,字泰初,号鹤山狷叟,溧阳(今属江苏)人。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历知昆山、繁昌县。事见《景定建康志》卷四九。
全宋文·卷七四二三
潘汇征,字泰初,自号鹤山狷叟,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寓居溧阳。嘉定七年进士。历真州文学,鄱阳推官,安庆教班,宰昆山,调繁昌。卒,年六十九。见《景定建康志》卷四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润州丹阳人,字伯寿,号黄鹤山人,翟汝文子。以父任入官,好古文,性孤介,不苟合。自谓为吏必以戆罢。弃官归,著书自娱。有《籀史》。
全宋诗
翟耆年,字伯寿,耳先开封(今属河南)人,居丹阳(今属江苏)。汝文子。以父任入官,自谓为吏必以戆罢,放浪山水间。有《籀史》二卷。事见《嘉定镇江志》附录,《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全宋文·卷四二四八
翟耆年,字伯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汝文长子。好古文及黄老言。以父任入仕,介褊不苟合。质不任吏,少即退休,放浪山谷间,以著书自娱。既老,环舍植桐百本,自号󶺺老隐。著有《籀史》二卷(今存上卷)。见所撰《翟忠惠家传》及《嘉定镇江志》卷一八。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子方,临川人。出家上清宫号清壑樵史别号雪鹤山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1?—1385 【介绍】: 元明间浙江湖州人,字叔明,以隐居于仁和之黄鹤山,号黄鹤山樵,亦作黄鹤樵者,又号香光居士。赵孟頫外孙。敏于文,工画山水人物,与黄公望、倪瓒、吴镇为元末四家。元末曾官理问。画山水师巨然,得外氏法,诗画与倪瓒齐名。芒鞋竹杖,居山中几三十年,作画均以“万壑在胸”为基础。明洪武初知泰安州,尝谒胡惟庸于私第,惟庸既诛,牵连下狱瘐死。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八
蒙字叔明,吴兴人。元末官理问。洪武初,为泰安知州。坐胡党死。 (王达《听雨楼诸贤记》: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赵松雪之外孙也。素好画,得外氏法,然不求姘于时,惟假笔意以寓其天机之妙。为文章不尚矩度,顷刻数千言可就。 都穆《谈纂》。王叔明洪武初为泰安知州,泰安厅事后有楼三间,正对泰山。叔明画泰山之胜,张绢素于壁,每兴至,辄一举笔,凡三年而画成,傅色都了。时陈惟允为济南经历,与叔明皆妙于画,且相契厚。一日胥会值大雪,山景愈妙,叔明谓惟允曰:「改此画为雪景可乎?」惟允曰:「如傅色何?」叔明曰:「我姑试之。」以笔涂粉,色殊不活。惟允沈思良久,曰:「我得之矣。」为小弓夹粉笔、张满弹之,粉落绢上,俨若飞舞之势,皆相顾以为神奇。叔明就题其上曰《岱宗密雪图》。自誇以为无一俗笔,后惟允固欲得之,叔明因辍以赠。陈氏宝此图百年,非赏鉴家不出,松江张学政廷采,好奇之士,亦善丹青,闻陈氏蓄是图,往观之,卧其下两日不去,以为斯世不复有是笔也。徐武功尤爱之,尝谓客曰:「予昔亲登泰山,是以知斯图之妙。诸君未尝登,其妙处不尽知也。」后以三十千归嘉兴姚御史公绶,未几姚氏火作,此画亦付煨烬。惜哉!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黄鹤山樵王叔明为钱塘崔彦晖作《云林小隐图》。叔明所长在重岩复嶂、枫丹栗黄,宏丽之致耳。而此图则清远滃郁,大有北苑、襄阳妙致,骤见之以为大痴老人,又疑老人不办是也。图后意似小未尽,问之王百谷,云:「犹及见全本,盖少有浥澜,为装师截去耳。」题署者僧泐季潭。叔明既手书所撰云林词,而同时为辞赋记序诗歌者凡廿七人,多佳士。而馀所知仅山阴王裕、金华苏伯衡、始丰徐一夔、嘉兴鲍恂、桐卢俞和、临安钱宰、会稽唐愚士而已。沈道祯戏谓馀惜不及文待诏生,当一一为考以报。盖待诏最能详胜国先朝士大夫始末故也。 《六砚斋笔记》:王叔明仿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气韵掀簸,物象俱备,不知较北苑所作相去几何?顾叔明自是写图手,远近位置历然,不为山林烟霭之所汩没。余又见其为陶宗仪写《南村图》,凫鸭猫犬,纺车舂碓,家人器具,一一毕备,若子久浑厚,云林疏简,虽各极所擅,而施之以图,似终逊黄鹤矣。云间沈良者题曰:「墨云拥高山,顷刻风雨至。划然海潮声,草木争偃地。旷野少人行,山僧独归去。衲衣尽沾湿,敲户何急事?仓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一婢已抱瓮,一妇更持器。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戴笠者渔郎,理网屈双臂。老翁若望家,担物终不弃。陆走尚甚危,水行可无畏?前溪风雨恶,篙折水流驶。行者当早归,居者不豫备。北苑为此图,黄鹤师其意。想见晚来睛,云净山横翠。始信霎时间,真宰时相戏。予家有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是思陵所题,笔法高古精绝。叔明相访,出以示之,称赏不置。子辄以赠之。叔明为临此卷,予展赏题此俚言,时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华溪沈良。」俞焯题云:「郎娘屋破葺茅茨,风雨溪山树欲飞。出世不知休歇去,缁郎何事始知归。俞焯题于都城寓舍。」张远题云:「吾师一峰道人,曾有模董源《风雨萧寺图》,今见此可谓双剑,神物须合,子中其藏之以俟。云间张远。「竹懒曰:「馀憾不得见一峰作。合参两家笔法。」 张丑《清河书画舫》:王叔明小画一帧,首题岩居高士,次题「黄鹤山人王蒙为雅宜山中陈惟寅画」。笔法秀雅,积墨清润,点染之间,咫尺千里,自非胸襟洒落,心手和调,断断不能以成斯图。益知名下无虚士。观此真迹,殊觉伪者甚可笑也。同时倪、郑二公,各有诗题额云:「幼舆丘壑末忘情,万叠青山照眼明。拟向画图深处住,一檐晁日听松声。遂昌尚左生。」「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怀卧游宗少文。叔明绝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倪瓒。」其后叔明自题选体一首,断续不可以句,借无王集参补附此。今图尚藏陈公云礽处,第恨纸弊墨残,粗存梗概,正犹隔雾看花,惟想像神妙耳。信乎画法之工也! 张丑《真迹日录》;黄、王合作小幅,「仆暇日为郡曹刘彦敬画《竹趣图》甫毕,而一峰黄处土见过,仆出此求印正。处士以为可为添一远山并樵径,天趣迥殊,顿增深峻矣。时省郎耿君督兵华亭,索仆画甚急,思拙笔弱,顷刻不就,因辍此奉献。吴兴王蒙敬题。」「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孙也。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晋、汉,至于鉴裁,尤所精诣,鸥波之宅相,非予而谁耶?至正壬辰冬,□□□人公望拜□。」 田按:元季四家,惟倪、王明初尚存。董宗伯云:「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故酷似其舅。又泛滥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故其纵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规格之外。若使叔明专门师文敏,未必不为文敏所掩也。可谓名论。叔明画有题名王子蒙者,是其早岁所作。叔明一作叔铭,又号香光居士,余尝见《丹山瀛海卷》,即署斯号。叔明诗无专集可采,多据墨迹录入。画家赝托者多矣,馀所录皆据明以来赏鉴家著录,流传有绪者,庶足存其真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5—1424 【介绍】: 明回回人。曾祖阿老丁与弟乌马儿皆元时巨商,家居武昌。元末避乱至浙江,因方国珍歧视色目人,转徙逃匿,为童子师,或寄寓寺庙,或卖浆自给。明初还武昌。好学洽闻,精诗律,赋诗情辞悱恻,晚年学佛,结庐居父墓。有《海巢集》、《鹤年诗集》。
元诗选
鹤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为巨商,以其赀归元世祖,世为显官。父职马禄丁,官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鹤年年十八,值兵乱,仓卒奉母走镇江。母殁,盐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台省交辟不就。时方氏深忌色目人,鹤年转徙逃匿,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居僧舍,卖药以自给。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瘗废宅中。道既通,鹤年还武昌,痛哭行求,梦其母以告,踪迹得之。齧血沁骨,棺敛以葬。晚年屏绝酒肉,庐父墓以终其身,明永乐间卒。乌斯道为作《丁孝子传》,戴叔能作《高士传》,以申屠蟠儗之。序其诗谓「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于五七言近体」。澹居老人题《海巢集》亦云:「忠义慷慨,有《骚》《雅》之遗意。」鹤年家世仕元,诸兄之登进士第者三人,遭时兵乱,不忘故国。尝有句云:「行踪不逐枭东徙,心事惟随雁北飞。」亦可悲也。录其诗为元季诸人后劲,而两兄之作附焉。
人物简介
丁鹤年(1335~1424)字永庚,号友鹤山人。生于元惠宗元统三年,卒于明太宗永乐二十二年,终年九十岁。武昌籍色目人,其父职马禄丁任武凸达鲁花赤。鹤年以父名丁为姓丁。元朝末,父官武昌,遂为武昌人。元亡,避四明。方国珍据浙东,最忌色目人,他转徙逃匿。明初,还武昌,生母已前死,不知殡处,恸哭行求,得骨以葬。晚学浮屠,结庐居父墓。鹤年好学洽闻,精诗律,自以家世仕元,赋诗情词悱恻。有《丁鹤年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钱月龄,字鹤山,无锡人,居洞虚宫,有《丹邱漫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鹤山,无锡人。居洞虚宫有丹丘漫槁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永敷(1455年—?),字贻教,号鹤山,湖广郴州永兴县人,民籍。湖广乡试第四十一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会试第六十名,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十三年(1500年)授兵部武选司主事。正德年间,因反对刘瑾篡权,被罢官归乡。创建石屏书院,担任教员,著《鹤山集》、《石屏文稿》。正德十二年(1517年),主修《永兴县志》。与王阳明、李东阳、何孟春、李梦阳、杨一清等交往甚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4—1519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字汝亨,号鹤山。从章懋学,以学行知名。正德三年进士。授泰和知县,有政声。官至兵部员外郎。以谏武宗南巡,被杖死。
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震字汝亨,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除太和知县。徵为兵部主事,进员外,谏南巡下诏狱,杖死。嘉靖初,赠太常少卿。
维基
陆震(1462年—1519年),字汝亨,号鹤山,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华府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县)人,正德戊辰进士。正德末,官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因谏武宗南巡遭廷杖身死。陆震早年受业于同县章懋,以学行知名。弘治二年(1489年)举己酉科浙江乡试,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授泰和县知县。当时刘瑾独揽朝政。因拖欠盐税督责县民偿还者牵连数百人,陆震极力向上陈述,得以免除。成镇守太监每年徵收进贡的细葛布,陆震均减少数额。增建学校供诸生居住,捣毁过多的祠堂,祭祀有忠贞品操的人。定额外的钱粮税款,陆震调查后多达一万五千石。他还在县旁建造粮仓,储存粮食以备赈灾饥荒。他还亲自巡行乡间村落,鼓励农桑。他还制定防备盗贼的措施,并修砖城七里,外以土城十里包围。当时,朝廷派广西狼兵讨伐盗贼,所到之处均扰民不止。陆震告诉总督,命其不要任意停泊,官府准备粮草,按次序进食,士兵行进秩序井然。他还继监督搜捕永丰、新淦盗贼,因功受赏。巡抚、巡按御史纷纷举荐,被徵召为兵部主事。泰和人建生祠奉敬他。他在兵部,主管各司奏章,并与宦官势力对抗,改任巡察紫荆关等地。后因进言都御史彭泽、副使胡世宁无罪,而得罪尚书王琼、陆完。孝贞皇后去世后,明武宗从宣府赶回。举办丧事数日后,又想北行。陆震向皇帝直接上疏称:奏疏没有得到武宗回应。但不久,陆震升任兵部武选员外郎。在明武宗南巡之争中,他与黄巩联名上疏劝阻武宗南巡,于是被打入诏狱。在狱中,他与黄巩研究《易经》的九卦,阐明忧患之道。一同被逮捕入狱的人都在处理后事,只有陆震一语不发。他被施杖刑,受了重伤,便写信给他的儿子们称:“我虽然死了,你等应当勤勉竭忠尽孝。我虽然笔记草乱,但是心神不乱。”随后去世。明世宗即位后,赠太常寺少卿,并赐予祭祀。崇祯十七年(1644年),安宗朝廷追谥忠定。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激(1476年—1537年),字子扬,号鹤山,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人。治《诗经》,行二,由国子生中式正德二年(1507年)浙江乡试第二名举人,年四十八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六十二名,第三甲第一百十三名进士。授吉水县知县,六年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嘉靖七年(1528年)与大理寺评事余棐主考广东乡试。历升吏部考功司署郎中,十一年(1532年)四月升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提督誊黄,十三年二月改任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书官,十四年三月请求致仕,同年母亲张氏去世,十五年父亲王钲去世,皆被赐祭葬。十六年病卒,享年六十二。

人物简介

维基
赵廷松(1495年2月2日—1557年),字子后,号俟斋、鹤山,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人。赵廷松为人淳厚而孝友,在嘉靖元年(1522年)中浙江乡试六十九名举人,次年(1523年)联捷癸未科会试二百五十四名,廷试二甲四十名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事件中,参与左顺门哭谏。嘉靖六年(1527年)被贬为福宁州同知。他在当地判案精明,又修葺道路、兴办学校、革除弊政、平均徭役,有兴讼者都作诗规劝,州内森林是盗贼巢穴,他伐林兴建康夷楼,拨出壮丁守卫,自此行旅者安全。有贼人论罪处死,打算重赂免罪,他大怒立刻处死对方,嘉靖七年(1528年)柘洋山贼抢掠人民,他领军追捕但军队溃败,于是他挺身向贼人说:「宁愿你杀我,不要杀我的部下军。」山贼畏惧他的威仪而逃窜;他创作文章效法古人,教育士人如子弟,离任时拿出书籍送给书生。之后赵廷松再被谪任蕲州同知,判案公正,无人敢攀援,恩威并著,流寇来临时得知他是「赵清天」就立刻撤去,升吉安府督粮通判,不收取例金,惩治佔领田地的安福豪强,又用计平定湖边盗贼;转为真定同知,嘉靖十六年(1537年)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制止暴横的宗室,驱逐纵掠孟县人民的矿使。曾改调山东副使,三十一年(1552年)自山西右布政使升左布政使,不久称病回乡,五年后母亲以九十二岁之龄去世,他也在母亲去世后次年逝世,年六十三岁。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三
元春,字殷仲,号鹤山,嘉兴人,嘉靖间官节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