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燕支  拼音:yān zhī
红色颜料。亦泛指红色。可做为化妆品或国画颜料。唐。白居易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诗:「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唐。殷尧藩 吹笙歌:「伶儿竹声愁绕空,秦女泪湿燕支红。」也作「燕脂」。
《國語辭典》:热血(熱血)  拼音:rè xiě
1.鲜血。如:「抛头颅,洒热血。」
2.愿意为理想、抱负牺牲一切的热情。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收拾了些金珠财宝,舍一腔热血,答救千娇姐姐。」《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蒙他二位留住,才知道还是我们几个同志有点儿热血。」
《國語辭典》:红雨(紅雨)  拼音:hóng yǔ
比喻落花缤纷。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殷尧藩 襄口阻风诗:「鸥散白云沉远浦,花飞红雨送残春。」
《漢語大詞典》:化碧
鲜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语本庄子·外物:“ 萇弘 死于 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捐躯裹革,壮士化碧形销;矢节投繯,红粉伤心泪尽。” 清 孟亮揆 《于忠肃墓》诗:“寃血九原应化碧,阴燐千载自沉红。”
《漢語大詞典》:溅血(濺血)
(1).飞溅的鲜血。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溅血惭 嵇绍 ,迟行笑 褚渊 。” 宋 苏轼 《荔支叹》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2).流血。 唐 杜甫 《呀鹘行》:“念尔此时有一掷,失声溅血非其心。” 杨伦 笺注:“溅血,以病伤损流血也。”
《国语辞典》:红色(红色)  拼音:hóng sè
1.像鲜血的颜色。如:「她穿了一件红色外套,看起来很漂亮。」
2.政治上常用作革命、左派、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象徵。
《國語辭典》:血花  拼音:xiě huā
飞溅迸射的鲜血。如:「杀鸡若不得其法,恐将血花四溅。」
分類:飞溅鲜血
《漢語大詞典》:铁血(鐵血)
武器和鲜血。借指战争。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二章:“又工党之结联,后此必愈甚,恐或酿铁血之祸,其争不在强弱之国而在贫富之羣矣。” 邹韬奋 《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要对外作殊死战,用铁血来抢救垂亡的国家,来解放被压迫被蹂躏的民族。”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之五:“识得止戈为武意,能将铁血铸平和。”
《漢語大詞典》:血浸
(1).鲜血浸渍。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看沙场血浸横尸首。” 萧红 《生死场》十四:“一种感觉通过骨髓麻寒她全身的皮肤,那是怎样可怕血浸的人头!”
(2).指血红色的斑点。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有一旧玉马,质理不甚白洁,而血浸斑斑。”
《漢語大詞典》:血滴滴
鲜血淋漓的样子。《封神演义》第七回:“奉御官将剜下来血滴滴一目盛贮盘内,同 黄妃 上輦来回 紂王 。”《西游记》第八六回:“﹝众妖﹞扑通的把个人头又从后窟里抛出,血滴滴的乱滚。” 安危 《我爱松花江》第九章:“﹝他﹞用手托着下巴,一路血滴滴的爬下山去。”
分類:鲜血淋漓
《漢語大詞典》:血史
用鲜血写成的历史。形容悲壮的历史。例如:一部开国血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國語辭典》:血淋淋  拼音:xiě lín lín
1.鲜血滴流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今日得便,已被我取了他首级在此。这革囊里面是血淋淋的一颗人头。」
2.形容狠戾可怕。如:「这件事情彷佛变成一个血淋淋的恶咒,日日夜夜纠缠著他。」
3.形容严酷惨痛。如:「这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國語辭典》:血沥沥(血瀝瀝)  拼音:xiě lì lì
1.鲜血滴流的样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五出》:「盘缠被劫得没分文,打一查血沥沥底。」
2.狠戾可怕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八回:「只是望著晁大舍眼瞪瞪的嚷,血沥沥的咒。」
《漢語大詞典》:血渌渌
亦作“ 血碌碌 ”。 鲜血淋漓的样子。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二折:“我饮过这香喷喷三盏儿安魂酒,则被你闪杀我也血渌渌一双脚指头。”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二折:“我则道是血碌碌尸首堆垜,怎将他磣磕磕把盆儿揑做。”《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把那被包打开一抖,那颗人头,血渌渌的滚出来。”
分類:鲜血淋漓
《漢語大詞典》:血糊淋剌
亦作“ 血胡淋剌 ”。亦作“ 血糊流拉 ”。 鲜血淋漓的样子。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待席罢敲他一下,倒噎的俺老虔婆血糊淋剌。”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打的 王小二 浑身血胡淋剌的。”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鬼子耍弄他,拉住两条小腿儿,就这么一劈两半叉,血糊流拉的死了!”
分類:鲜血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