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30,分129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鱼涎
三鱼
丹鱼
鱼葬
鱼形
鱼上冰
鱼劳
鱼涸
鱼骇
鱼骨
鱼矼
鱼梵
鱼草
鱼鸣
月鱼
《骈字类编》:鱼涎(鱼涎)
本草释名鲳鱼昌美也以味名或云鱼游于水群鱼随之食其涎沫有类于娼故名
《漢語大詞典》:三鱼(三魚)
东汉 杨震 居 湖城 ,有冠雀衔三条鳣鱼飞集讲堂前,当时视为吉兆。《隶释·太尉杨震碑》:“至德通洞,天爵不应,貽我三鱼,以章懿德。”后以“三鱼”为位至三公之典。参见“ 三鱣 ”。
《漢語大詞典》:三鳣(三鱣)
东汉 杨震 明经博览,屡召不应,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人谓蛇鳣为卿大夫服之象;数三,为三台之兆。后果位至太尉。事见后汉书·杨震传。后每用以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南朝 梁 简文帝 《司徒始兴忠武王诔》:“三鱣表服,二鹿随轮。” 宋 司马光 《赠太师文公挽辞》诗:“庭有三鱣集,门容駟马过。”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三鱣集,一鶚翀,向鸡窗挥霓吐虹。”
《漢語大詞典》:丹鱼(丹魚)
传说中 丹水 所出的赤色鱼。 晋 左思 《魏都赋》:“皓兽为之育藪,丹鱼为之生沼。”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
《漢語大詞典》:鱼葬(魚葬)
犹言葬身鱼腹。说郛续卷十八引 明 孙绪 《无用闲谈》:“ 介轩 靳先生 赴南省时,曾与一友人同舟,其人溺而死,暨再过其地,以诗吊之,中一联云:‘虎谈在耳神犹变,鱼葬伤心骨未收。’”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诗之十六:“尺地悲鱼葬,高云羡鸟翔。”
分類:葬身鱼腹
《骈字类编》:鱼形(鱼形)
周礼司弓矢中秋献矢箙注以兽皮为之疏按诗云象弭鱼箙虽不言用兽盖鱼之似兽者为之若然此兽则鱼形也以晋书张华传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挝之无声帝 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叩之则鸣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宋北史真腊传有浮胡鱼形似䱉觜如鹦鹉有八足 史舆服志鱼袋制以金银饰为鱼形公服则系于带而垂于后以明贵贱 图经鲍鱼形类鱐鱼生溪中极臭 本草鲫鱼形亦似鲤色黑而体促腹大而脊隆
分类:鱼形
《漢語大詞典》:鱼上冰(魚上冰)
语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鴈来。” 郑玄 注:“皆记时候也。” 孔颖达 疏:“鱼当盛寒之时,伏於水下,逐其温暖,至正月阳气既上,鱼游於水上,近於冰,故云鱼上冰也。”后因以“鱼上冰”代称正月早春时令。 宋 黄庭坚 《次韵答张文潜惠寄》:“君行鱼上冰,忽復燕哺儿。”
《漢語大詞典》:鱼劳(魚勞)
《诗·周南·汝坟》“魴鱼頳尾” 毛 传:“頳,赤也。鱼劳则尾赤。” 郑玄 笺:“君子仕於乱世,其顏色瘦病,如鱼劳则尾赤。”本谓鱼疲顿,后比喻人的奔波劳顿。 唐 李商隐 《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击水三千,蹔随鹏运;墱流十二,免使鱼劳。”
《骈字类编》:鱼涸(鱼涸)
道生旨变瓦砾于金丹改容仪于玉液造化由已修行在身鱼纵涸而从波骨虽枯而再肉
《漢語大詞典》:鱼骇(魚駭)
谓鱼受惊骇。形容惊恐退却。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魏书·萧衍传:“非直 三吴 鼠面,一麾鱼骇。”
《骈字类编》:鱼骨(鱼骨)
宋 范成大 有感今昔二首 其二 休雠地下枯鱼骨,且斗尊前健犊身。
分类:鱼骨
《漢語大詞典》:鱼矼(魚矼)
可供钓鱼用的小石桥。 宋 苏轼 《江西》诗:“何人得儁窥鱼矼,举叉絶叫尺鲤双。” 元 王逢 《园馆杂事》诗之一:“竹树藏山石作门,鱼矼水带洗花痕。” 清 金张 《叉鱼谣》:“ 丁山 河口 朱老翁 ,自夸得儁窥鱼矼。”
《漢語大詞典》:鱼梵(魚梵)
谓敲木鱼和诵经念佛之声。 唐 严维 《宿法华寺》诗:“鱼梵空山静,纱灯古殿深。”参见“ 鱼唄 ”。
《漢語大詞典》:鱼呗(魚唄)
谓诵经念佛。 柳亚子 《〈盛湖竹枝词〉题辞》诗之四:“谁识 垂虹亭 畔路,有人鱼唄葬年华。”
分類:诵经念佛
《骈字类编》:鱼草(鱼草)
水经注河水又东南径陈城北东门内有池水至清洁而不耗竭不生鱼草诗所谓东门之池也本草醉鱼草释名闹鱼花鱼尾草时珍曰醉鱼草南方处处有之多在堑岸边作小株生高者三四尺根状如枸杞茎似黄荆有微棱外有薄黄皮枝易繁衍叶似水杨对节而生经冬不凋七八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俨如芫花一样结细子渔人采花及叶以毒鱼尽圉圉而死呼为醉鱼儿草沼池边不可种之此花色状气味并如芫花毒鱼亦同但花开不同时为异尔按中山经云熊耳山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䔭可以毒鱼其此草之类与
《漢語大詞典》:鱼鸣(魚鳴)
谓鱼浮在水面,啜水发声。是变天预兆。 明 高启 《郊墅杂赋》诗之四:“鱼鸣风欲起,牛饭月初生。”
《漢語大詞典》:月鱼(月魚)
唐 代出入宫殿及城门的鱼符。雄雌各十二,雄者存宫内,雌者授其人,符合以为凭信,按月而易,故称。新唐书·车服志:“宫殿门、城门,给交鱼符、巡鱼符……蕃国亦给之,雄雌各十二,铭以国名,雄者进内,雌者付其国,朝贡使各齎其月鱼而至,不合者劾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