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40,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鱼大
鱼槎
鱼禽
鱼潭
留鱼
兼鱼
鱼封
鱼城
鱼负
鱼鸿
鱼身
趁鱼
桐鱼
鲟鱼
鱼背
《骈字类编》:鱼大(鱼大)
宋 梅尧臣 淮上杂诗六首 其五 鱼大钓丝微,牵随碧潭迥。
《骈字类编》:鱼槎(鱼槎)
金 段成己 幽怀用梦庵张丈韵 其三 拟把馀生钓江海,为烦严子借鱼槎。
《骈字类编》:鱼禽(鱼禽)
徐铉 题白鹭洲江鸥送陈君诗 人生不及鱼禽乐,安用虚名上麟阁。
《漢語大詞典》:鱼潭(魚潭)
(1).谓在江河深水处捕鱼。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聘隐逸教》:“虽 周 惠之富,犹有鱼潭之士; 汉 教之隆,亦见栖山之夫。”
(2).产鱼的深水池。 唐 高适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主簿》诗:“酒肆或淹留,鱼潭屡栖泊。”一本作“渔潭”。
《韵府拾遗 鱼韵》:留鱼(留鱼)
陆游诗无钱溪女亦留鱼
《韵府拾遗 鱼韵》:兼鱼(兼鱼)
陆游诗已烹熊掌敢兼鱼
《國語辭典》:鱼封(魚封)  拼音:yú fēng
书札。元。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今日这半边鸾镜得团圆,早则那一纸鱼封不更传。」
分類:书信
《國語辭典》:鱼书(魚書)  拼音:yú shū
1.书信。宋。晏殊〈无题〉诗:「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清。宋凌云 偶成诗:「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2.唐时用作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刺史停替,须待鱼书。」也称为「鱼符」。
《骈字类编》:鱼城(鱼城)
水经注淇水又东过清渊县故城西又历县之西北为清渊故县有清渊之名矣世谓之鱼池城非也见明一统志 鸡陂下
《骈字类编》:鱼负(鱼负)
萧广济孝子传陈元后母谤之陈侯令元自杀元投辽水鱼负之以出
《漢語大詞典》:鱼鸿(魚鴻)
代称传递书信的人。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如今眼底天涯阔,安得鱼鸿远寄笺?”亦指书信。 郭沫若 《樱花书简》之三七:“男亦时有函促其多修家禀,以慰慈念;定必早蒙俯纳,总以国故纠纷,鱼鸿不免有所沉滞耳,亦望父母勿过劳远虑。”参见“ 鱼雁 ”。
《國語辭典》:鱼雁(魚雁)  拼音:yú yàn
语本《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因以「鱼雁」合为书信之代称。宋。晏几道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词:「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骈字类编》:鱼身(鱼身)
山海经南山经见虎蛟下建又西山经见鸟翼下
又海内南经氐人国在 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昔又海内北经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水经注 禹治洪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而还于渊处酉阳杂俎河伯人面乘两龙又曰人面鱼身 菩萨 胎经摩竭大鱼身长或三百由旬四百由旬乃至极大者长七百由旬故阿含经云眼如日月鼻如太山口如赤谷 元稹送客游岭南诗歌钟排象背炊爨上鱼身注大鱼出浮身若洲岛海人泊舟于旁因而炊爨其上鱼不之觉
分类:鱼身
《漢語大詞典》:趁鱼(趁魚)
捕鱼。 宋 杨万里 《过百家渡四绝句》之一:“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分類:捕鱼
《漢語大詞典》:桐鱼(桐魚)
(1).桐木刻成的鱼形的祭品,参见“ 桐木鱼 ”。
(2).一种用桐木制成的鱼形击鼓用具。典出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二:“ 晋武帝 时, 吴郡 临平 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 张华 。 华 云:‘可取 蜀 中桐材刻作鱼形,打之,则鸣矣。’於是如言,音闻数十里。” 明 沈谦《石彭亭晚步》诗:“桐鱼焉可问,博物愧 张华 。”
(3).僧寺用的木鱼。 宋 毛滂 《陪曹使君饮郭别乘舍夜归奉寄》诗:“回头一笑堕渺茫,卧听桐鱼唤僧粥。”
《漢語大詞典》:桐木鱼(桐木魚)
以桐木刻成的鱼形祭品。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求雨:“为四通之坛於邑西门之外,方九尺,植白繒九,其神 太昊 。祭之以桐木鱼九。”
《漢語大詞典》:鲟鱼(鱘魚)
亦作“鱏鱼”。
(1).鱼纲鲟科。体延长,亚圆筒形。体色青黄,腹白,背部及腹部具五纵行大型骨板。口小,吻尖长,左右鳃膜不相连。尾鳍不正。淡水定居,或淡海洄游。生殖期溯江上游产卵。卵、肉均为富有营养的美味珍品。我国产有中华鲟、达氏鲟、黑龙江鲟等。分布于沿海及南北各大水域。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鲞铺:“铺中亦兼卖大鱼鮓、鱘鱼鮓、银鱼鮓。”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鲟鱼:“﹝一名﹞鱏鱼。此鱼延长,故从寻从覃,皆延长之义。” 清 方文 《品鱼·上品·鲔》诗题注:“鮪,即鱘鱼,其形延长而有餘,故名。”
(2).白鲟。鱼纲白鲟科。 汉 马融 《长笛赋》:“鱏鱼喁於水裔,仰駟马而舞玄鹤。”《文选·左思〈蜀都赋〉》:“吹洞簫,发櫂謳,感鱏鱼,动 阳侯 。” 刘逵 注:“鱏鱼,出 江 中,头与身正半,口在腹下。《淮南子》曰:‘ 瓠巴 鼓琴,鱏鱼出听。’”按,今本《淮南子·说山训》“鱏鱼”作“淫鱼”, 高诱 注云:“淫鱼长头身相半,长丈餘,鼻正白,身正黑,口在頷下,似鬲狱鱼,而身无鳞,出 江 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鲟鱼:“﹝一名﹞鱏鱼……其状如鱣而背上无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长与身等,口在頷下,食而不饮。颊下有青斑纹,如梅花状,尾歧如丙。肉色纯白。” 清 李元 《蠕范·物名》:“曰秦皇鱼,长五六尺,腹胃有胡鹿刀塑之状,出东海,与鱏鱼同名异种。”
《骈字类编》:鱼背(鱼背)
唐 元结 石鱼湖上作 鱼背有酒樽,绕鱼是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