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鲸鲨
鱼名。体粗大,长约20米,是现代最大的鱼类。灰褐色或青褐色,有许多黄色斑纹。口宽大,牙小。性温顺,吃浮游生物和小鱼。皮可以制革,肝熬的油供工业上用。
《漢語大詞典》:鱼府(魚府)
鱼类聚集之处。 明 胡世安《异鱼赞闰集·海鱼逸品总赞》:“海实鱼府,巨细纷游,色味异系,渔书是收。”
《漢語大詞典》:鱼栏(魚欄)
旧称购销鱼类的牙行。 夏衍 《走险记》:“负责联络的人……把我们带到一家‘鱼栏’的楼上。”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七章:“他被打得皮开肉绽,终于把那艘钓金线鱼的母子钓船,卖给了‘公平鱼栏’老板 陈老虾 。”
《國語辭典》:渔场(漁場)  拼音:yú chǎng
海上的主要捕鱼区域,多为鱼群密集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渔季(漁季)
沿海水域鱼类成群出现、利于捕捞的季节。 杨朔 《海市》:“这是最旺的渔季,也是最热闹的海市。”
《國語辭典》:渔汛(漁汛)  拼音:yú xùn
在一定时期内,某些鱼类成群出现在一定海域,称为「渔汛」,是沿海渔民捕鱼的时期。「渔汛期」一般从清明到大暑为春夏汛,立秋到重阳为秋汛,重阳到年末为冬汛。
《國語辭典》:鱼松(魚鬆)  拼音:yú sōng
将鱼肉加工制成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如:「旗鱼松」。
《國語辭典》:鱼米之乡(魚米之鄉)  拼音:yú mǐ zhī xiāng
近水而盛产鱼、米的地带。泛指物产富庶之地。《旧唐书。卷九三。王晙传》:「望至秋冬之际,令朔方军盛陈兵马,告其祸福,啖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水浒传》第三八回:「兄长,你不见满江都是渔船,此间正是鱼米之乡,如何没有鲜鱼?」
《漢語大詞典》:鱼汛(魚汛)
某些鱼类成群地、大量地出现于水面的时期。可趁此集中捕鱼。 碧野 《青山常在水长流》:“在鱼汛旺季,鱼儿千万结群,只见水里不断涌现黑压压的一大片,波光粼粼,水花翻滚。” 张时鲁 《围鱼》:“他们沿路侦察了水情和鱼汛,回来特意又到小南支渠看了一番。”
《漢語大詞典》:瘃鱼(瘃魚)
鱼类腊制品。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浸四五日,尝味彻,便出,置箔上阴乾。火炙,热搥……亦名‘瘃鱼’,亦名‘鱼腊’。”
分類:鱼类制品
《國語辭典》:臀鳍(臀鰭)  拼音:tún qí
鱼类肛门后,腹中线的鳍。
《國語辭典》:一丝不挂(一絲不掛)  拼音:yī sī bù guà
1.赤身裸露。宋。杨万里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四首之一:「放闸老兵殊耐冷,一丝不挂下冰滩。」亦泛指无所牵累,不为尘俗所牵累。宋。苏轼 赠虔州慈云寺鉴老诗:「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也作「寸丝不挂」、「寸丝不挂」。
2.钓杆上一条钓丝都不挂。宋。黄庭坚 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漢語大詞典》:虾虎鱼(鰕虎魚)
鱼纲鰕虎鱼科。淡水肉食性小型鱼类。体侧扁,少数呈鳗形。眼小,腹鳍愈合成一吸盘。 明 黄省曾 《鱼经·江海诸品》:“有鰕虎之鱼,类土附而腮红若虎,善食虾,俗谓之新媍之鱼。”
《国语辞典》:河鱼之患(河鱼之患)  拼音:hé yú zhī huàn
鱼类腐烂自腹部开始,因用以比喻腹泻。《幼学琼林。卷三。新增贫富类》:「谦言抱病,河鱼之患系是腹灾。」也作「河鱼腹疾」、「河鱼之疾」。
《国语辞典》:冷水养殖(冷水养殖)  拼音:lěng shuǐ yǎng zhí
鲑、鳟、香鱼等冷水性鱼类的培育和繁殖养殖。鱼池水温必须经年保持在摄氏十八度以下,并须注意水源充足、溶氧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