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虞韵》:魏吴(魏吴)
耶律楚材诗魏吴将奋起灵献自荒嬉
《韵府拾遗 支韵》:魏师(魏师)
唐寅惜梅赋既不得荐嘉实于商鼎效微劳于魏师又不得托孤根于竹閒遂野性于水涯
《漢語大詞典》:邴魏
汉 相 邴吉 和 魏相 的并称。 邴 魏 相善,且皆有令誉于当时。汉书·魏相丙吉传赞:“近观 汉 相, 高祖 开基, 萧 曹 为冠; 孝宣 中兴, 丙 魏 有声。” 宋 曾巩 《贺韩相公启》:“方且谊形王室,尽 邴 魏 之谋謨;泽润生民,本 萧 曹 之清静。”
《骈字类编》:梁魏
魏书李骞传本无声于梁魏故未闻于陈汝
《漢語大詞典》:魏瓠
见“ 魏王瓠 ”。
《漢語大詞典》:魏王瓠
喻大而无用之物。语本庄子·逍遥游“ 魏王 貽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 赵氏 璧,徒乖 魏王 瓠。”亦省作“ 魏瓠 ”。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而 滔 器同 魏 瓠,凡若 庄 樗,握无蛇口之珍,额有鱼身之点。”
分類:无用
《韵府拾遗 梗韵》:魏邴
班固西都赋左右廷中朝堂百僚之位萧曹魏邴谟谋于其上
《韵府拾遗 江韵》:魏邦
宋书律志中土遗民播迁江外既而民单户约不可独建故魏邦而有韩邑齐县而有赵民
《漢語大詞典》:魏花
即魏紫。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花释名》:“ 钱思公 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 宋 苏轼 《与刘景文赏枇杷》诗:“魏花非老伴,卢枇是乡人。”参见“ 魏紫 ”。
分類:魏紫
《漢語大詞典》:魏紫
牡丹花名贵品种之一。相传为 宋 时 洛阳 魏仁浦 家所植,色紫红,故名。 宋 辛弃疾 《临江仙》词:“魏紫朝来将进酒,玉盘盂样先呈。”《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这牡丹花乃花中之王,惟 洛阳 为天下第一。有‘姚黄’‘魏紫’名色,一本价值五千。”参阅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
《漢語大詞典》:观魏(觀魏)
即观阙。文选·班固〈典引〉:“是以来仪集羽族於观魏,肉角驯毛宗於外囿。” 张铣 注:“观魏皆闕也。”参见“ 观闕 ”。
《漢語大詞典》:观阙(觀闕)
(1).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汉书·王尊传:“夫人臣而伤害阴阳,死诛之罪也;靖言庸违,放殛之刑也。审如御史章, 尊 乃当伏观闕之诛,放於无人之域,不得苟免。”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王都观闕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
(2).代称宫殿。 唐 李竦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日行临观闕,帝锡洽珪璋。”参见“ 两观 ”。
(3).指庙宇。 元 张翥 《壶洲为上清张道士题》诗:“ 锦水 西头观闕青,仙家原不隔沧溟。”
《漢語大詞典》:魏姚
见“ 魏紫姚黄 ”。
《國語辭典》:魏紫姚黄(魏紫姚黃)  拼音:wèi zǐ yáo huáng
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魏紫,千叶肉红花,出于五代魏仁溥家;姚黄,千叶黄花,出于民间姚氏家。见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释名》。后为牡丹的通称或泛指名贵的花卉。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你素魄儿十分媚,慧心儿百和香,更压著魏紫姚黄。」《孤本元明杂剧。八仙过海。头折》:「牡丹似锦灿朝霞,魏紫姚黄足可誇。」也作「姚黄魏紫」。
《韵府拾遗 未韵》:真魏
西湖志馀理宗端平初励精为治信向真魏诸贤廷绅奏疏悉经御览所以讦直无不容受间以罪斥旋复收用此其盛德也
《漢語大詞典》:魏丙
汉 相 魏相 和 丙吉 的并称。 宋 苏辙 《司马温公挽词》之三:“ 魏 丙 生前友,俱传 汉 相名。”
《漢語大詞典》:三魏
(1). 明 魏允贞 及其弟 允中 、 允孚 并负时名,人称 南乐 三 魏 。 清 姚之 《元明事类抄》卷十四引《明史稿》:“ 魏允贞 官兵部侍郎,弟 允中 、 允孚 俱为部郎,名著一时。 刘廷兰 与弟 廷蕙 、 廷芥 亦皆举进士,有名,世所称 南乐 三 魏 , 漳浦 三 刘 者也。”
(2). 清 魏禧 与兄 际瑞 、弟 礼 皆有文名,时称 宁都 三 魏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四·征聘不至:“唯 魏 ( 魏禧 )以古文擅名,其兄 际瑞 、弟 礼 ,皆有诗名,时号 寧都 三 魏 。”
分類:文名时名
《國語辭典》:阿魏  拼音:ē wèi
植物名。伞形科阿魏属,多年生草本,全株具强烈葱蒜臭味。原产中国大陆新疆、西藏至伊朗及北印度。叶三至四回羽状全裂,小裂片长椭圆形至线形,背面密被柔毛。复伞形花序,伞辐五至二十五枝,花瓣黄色。其乳液乾燥成块后,可入药,极臭,能祛痰驱风。也称为「形虞」。
《漢語大詞典》:魏两(魏兩)
魏 太子。亦特指 曹丕 。两,贰;副。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 汉 贰称敏, 魏 两垂芳。” 南朝 梁 沈约 《谢赐轸调绢等启》:“昔 刘氏 归国,未闻 汉 储之礼; 曹植 还蕃,非降 魏 两之赐。”《陈书·周弘正传》:“虽復 夏启 、 周诵 、 汉 储、 魏 两,此数君者,安足为大王道哉。”
分類:太子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