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化纸(化紙)  拼音:huà zhǐ
焚烧纸钱给鬼神、死者。《水浒传》第三二回:「大路有一乘轿子,七八个人跟著,挑著两个盒子,去坟头化纸。」《老残游记二编》第九回:「这三人化纸,一定是其家死了人,化给死人的。」也作「烈纸」、「烈纸钱」。
《國語辭典》:草船  拼音:cǎo chuán
用草扎的船,民间用来送瘟或送鬼。宋。范致明〈岳阳风土纪〉:「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际设神盘以祀神,为酒肉以犒棹鼓者,或为草船泛之,谓之送瘟。」
分類:送鬼鬼神
《國語辭典》:诅祝(詛祝)  拼音:zǔ zhù
1.求告神明,请降祸予心中仇恨的人。《书经。无逸》:「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2.职官名。属周礼春官。掌理盟诅的祝号。
《漢語大詞典》:符术(符術)
指道士巫师以符咒役使鬼神的法术。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建宗》:“ 还古 意 建宗 得道者,遂求之,云:‘某非道者,偶得符术。’求终不获。”明史·宦官传一·江直:“ 成化 十二年,黑眚见宫中,妖人 李子龙 以符术结太监 韦舍 私入大内,事发,伏诛。”红楼梦第七三回:“三姐姐敢是有驱神召将的符术?”
《漢語大詞典》:祷谢(禱謝)
谓祷请鬼神等免去灾难。 汉 王充 论衡·感虚:“然则天地之有水旱,犹人之有疾病也。疾病不可以自责除,水旱不可以祷谢去。”说郛卷十一引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老父惊惶,速以裀褥藉之,焚香祷谢。”
《漢語大詞典》:走会(走會)
(1).旧时迎神赛会,扮演鬼神或戏文角色者边走边表演以娱神,谓之“走会”。《三侠五义》第九九回:“初见时只当做走会的槓箱官,细瞧来方言是新印的 金太守 。” 老舍 《四世同堂》二九:“哼!走会是为朝山敬神的,今天会给 日本 人去当玩艺儿看!真没骨头!”
(2).指边走边演的文娱形式。 浩然 《抬头见喜》:“他们把高桌抬出来,摆上茶水,柿子大枣儿,还有的放了烟卷儿,请走会的人吃东西,抽烟、喝茶。”
《漢語大詞典》:祝祠
祭祀鬼神的祠庙。史记·封禅书:“乃令 越 巫立 越 祝祠,安臺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
《漢語大詞典》:鬼箭
(1).鬼神所射之箭。迷信者谓人体为鬼箭射中即致疾病。 明 高启 《神弦曲》:“雌狐学拜戴髑髏,鬼箭射创血洒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西隣小鬼逢鬼箭,仆地不甦颜色变。”
(2).木名。卫矛的别名。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祠 岱 岳,因登絶顶,行四十里……地多鬼箭、天麻、元参之类。”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卫矛:“鬼箭生山石间,小株成丛。”
(3).武器名。正字通·竹部:“兵法,鬼箭即铁蒺黎,稍小,用毒药炒过,人足著此,即肿不能行,夜散要路,故名鬼箭。”
《漢語大詞典》:冥财(冥財)
为鬼神或已殁之人焚化的纸钱、纸元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古之明器,神明之也。今之以纸为之,谓之冥器。钱曰冥财。”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宋敦 、 刘有才 ﹞浄了口手,一对儿黄布袱驮了冥财,黄布袋安插纸马文疏,掛於项上,步到 陈州 娘娘殿 前,刚刚天晓。”
《漢語大詞典》:六祈
古代祈祷鬼神以期消除灾异的六种祭祀。
《漢語大詞典》:谴祟(譴祟)
谓天或鬼神所显示于人的灾祸。 三国 魏 阮侃 《宅无吉凶摄生论》:“夫时日谴祟,古之盛王无之,而季王之所好听也。”六度集经·精进度无极:“其长者素不知法,恠此夫人口为妄语,谓呼鬼病卜问谴祟,无所不至,无能知者。”
《漢語大詞典》:钱封(錢封)
即锞袋。旧时迷信的人烧给鬼神用的内装锡箔、纸锭等的包封纸袋。 沙汀 《酒后》:“保长打开神柜,找出一包废纸,蘸了点油,堆在堂屋中间……正像七月半烧钱封一样,他把它生燃了。”
《國語辭典》:保禳  拼音:bǎo ráng
祭神祈求消除灾病。《平妖传》第一一回:「『杨巡检正在著急,乘此机会,劝他起个无遮大会保禳奶奶安康,那时僧道毕集,必有所闻矣。』当晚送供给的家童来,便将建会保禳的话对他说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尼姑道:『妈妈,可也曾许个愿心保禳保禳么?』」
《國語辭典》:冥纸(冥紙)  拼音:míng zhǐ
焚化给死者使用的纸钱。也称为「冥钱」。
《國語辭典》:闹场(鬧場)  拼音:nào cháng
1.戏曲开演前演奏的锣鼓段。
2.破坏正常演出的戏剧。如:「由于观众闹场连连,使这出戏一直无法继续演下去。」
《國語辭典》:闹台(鬧臺)  拼音:nào tái
1.捣乱戏剧的演出。如:「他这个人看戏很入迷,每看到忠良为奸臣所害的情节,就起来闹台。」
2.戏曲开演前演奏的锣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