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黄髯(黄髯)
孔平仲 送从道诗 黄髯半醉舌若蜚,它日尊前无此客。
《骈字类编》:冰髯(冰髯)
元 刘因 早发高黑口号 冰髯压唇帽檐侧,耳轮霜醉鼻尖寒。
《漢語大詞典》:髯参军(髯參軍)
(1). 晋 郄超 的别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宠礼:“ 王珣 、 郗超 竝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 珣 为主簿, 超 为记室参军, 超 为人多须, 珣 状短小。于时 荆州 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2).羊的别名。《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引 晋 崔豹 古今注:“羊曰美髯主簿、髯参军。”
分類:
《骈字类编》:虎髯
明 宋濂 赠虎髯生诗 虎髯生,铁铸形,金铸声,双睛闪烁如怒鹰。
《漢語大詞典》:戟髯
戟形的须髯。 清 曹禾 《顾玉川传》:“深目戟髯,类羽人剑客。”
分類:须髯
《漢語大詞典》:髯鬓(髯鬢,髯髩)
亦作“ 髯髩 ”。胡须和鬓发。艺文类聚卷十七引《晏子》:“ 汤 长头而髯鬢。”按,今本晏子春秋·谏上二二作“ 汤 质皙而长,颜以髥”。 清 方文 《吴超士见访同至雨花台小饮而别》诗:“看君髯髩黑,絶胜我华颠。”
分類:胡须鬓发
《漢語大詞典》:银髯(銀髯)
白胡须的美称。 前蜀 贯休 《书匡山老僧庵》诗:“篔簹红实好鸟语,银髯瘦僧貌如祖。” 秦牧 《花城·古董》:“我亲眼见到七十多岁的老人,银髯飘拂,笑容可掬,叙述着他怎样自动争取到工地来的趣史。”
分類:胡须
《漢語大詞典》:髯孙(髯孫)
(1). 三国 吴 孙权 的绰号。 宋 杜旟 《酹江月·石头城》词:“一自 髯孙 ,横短策、坐使英雄鹊起。 江 山如此,是天开,万古东南王气。”
(2). 宋 孙莘老 的诨号。
分類:孙权绰号
《漢語大詞典》:髯断(髯斷)
典出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以“髯断”谓皇帝仙逝。 宋 王禹偁 《先帝登遐圣君嗣位追惟恩顾涕泣成章》诗:“ 鼎湖 髯断去难攀,九五飞龙已御乾。” 宋 张耒 《哲宗皇帝挽词》之三:“云天不可望,髯断泣遗臣。”
分類:仙逝帝王
《骈字类编》:赤髯
宋 苏轼 书韩干二马 赤髯碧眼老鲜卑,回策如萦独善骑。
《漢語大詞典》:皓髯
白须。谓年老。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扬且之晳兮不可以常然,当锡尔以老成,苍眉皓髯,山立时行。”
分類:白须年老
《漢語大詞典》:青髯
指龟背甲上的绿毛。 南朝 梁 丘迟 《为范云谢示毛龟启》:“玄甲应於 姬 渚,青髯符於 夏 室。” 宋 孔武仲 《龟石》诗:“青髯剥落向何处,秋草绥绥神露滴。”
分類:龟背绿毛
《骈字类编》:翠髯
唐 喻凫 玄都观李尊师 藓帻翠髯公,存思古观空。
《骈字类编》:绿髯(绿髯)
唐 刘威 赠道者 道帔轻裾三岛云,绿髯长占镜中春。
《漢語大詞典》:髯鬣
胡须。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 陈僖敏公 鎰 ﹞以其美髯鬣,呼为鬍子爷爷。”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戒坛:“龙之爪则深,目则出,鳞则张,髯鬣则作。”
分類: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