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佛类词典(续上)
竖起脊梁骨
粉身碎骨
骨想
佛患骨节烦疼缘
竖起脊梁骨
【俗语佛源】
原为禅宗语。《五灯会元》卷十二载:有个叫狄三的人出家了,禅师给他起了个法名称「道川」,并教诲他说:「汝旧呼狄三,今名道川,川即三耳。汝能竖起脊梁,了办个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则依旧狄三也。」「竖起脊梁」,谓站稳脚跟,振奋精神,专心参禅办道。这是一句禅家习用语。再举一例,如《五灯会元》卷十七:「其或见谛不真,影像仿佛,寻言逐句,受人指呼,驴年得快活去。不如屏尽尘缘,竖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体现出佛家所提倡的「勇猛精进」的精神。朱熹亦好用禅语,其《语类》卷一零五谓:「道夫辞拜还侍,先生曰:「更硬著脊梁骨!」今亦常用此语,谓提起正气,振奋精神。如:我们要竖起脊梁骨,不怕威胁,不怕利诱,为建设繁荣公正的社会而奋斗。(李明权)
粉身碎骨
【俗语佛源】
其意原指为求佛法而不惜生命,《大品般若经·菩萨陀波仑品》说,有一菩萨在求法时,「自恨无供世尊者,忽遇城中豪富长者不安,欲人骨髓合药,即时敲骨出髓,卖与长者,以所得金,买种种花香供养于佛。」唐·玄觉《證道歌》亦说:「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后转变为忠贞于某一事业或某一人物。唐·颜真卿《冯翊太守上表谢》有「誓当粉身碎骨,少酬万一」;北宋·苏《为兄轼下狱上书》有「洗心改过,粉骨报效」句;明·于谦《石灰诗》:「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脍炙人口。(纯一)
骨想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既观散已,复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藉,如贝如珂,是为骨想。(贝,海中甲虫也。珂,螺之类也。)
佛患骨节烦疼缘
【三藏法数】
佛言:往昔罗阅祇城,有长者子,得病甚困。即呼城中大医子曰:为我治愈,大与卿财。医即治之,病既差已,不报其功。于后复病,又治之。差至三,不报。后复得病,续呼治之。医子曰:前已三治三差,而不见报,见欺如此。今我治彼,当令断命。即与非药,病遂增剧而死。时医子者,则我身是。病子者,今提婆达兜是。我时与非药致死,以是因缘,受诸苦报。今虽得佛,由此残缘,故有骨节烦疼也。(梵语提婆达兜,即调达,华言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