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马伏波
 
马将军
 
马援

相关人物
路博德
 
马援


《史记》卷一百一十一〈卫卫将军骠骑列传〉~2945~
将军路博德,平州人。以右北平太守从骠骑将军有功,为符离侯。骠骑死后,博德以卫尉为伏波将军,伐破南越,益封。其后坐法失侯。为彊弩都尉,屯居延,卒。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827~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又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攻没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蛮夷皆应之,寇略岭外六十馀城,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阯。

例句

伏波初树羽,待尔静川鳞。 刘长卿 送独孤判官赴岭

伏波箫鼓水云中,长戟如霜大旆红。 司空曙 送人归黔府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张谓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李益 塞下曲

赵佗丘垄灭,马援鼓鼙空。 李群玉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

莫教铜柱北,空说马将军。 杜牧 送容州唐中丞赴镇

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 杜甫 奉寄别马巴州

雨来铜柱北,应洗伏波军。 杜甫 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裴虬与讨臧玠。故有行营。)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杜甫 清明

蓬莱殿前诸主将,才如伏波不得骄。 杜甫 自平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柳宗元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曾从伏波征绝域,碛西蕃部怯金鞍。 杨巨源 赠史开封

忽访天京兆,空传汉伏波。 权德舆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 闺怨二首

蕃客不须愁海路,波神今伏马将军。 熊孺登 寄安南马中丞

为谢伏波筵上客,几时金印拟西还。 罗隐 送人归湘中兼寄旧知

月上江平夜不风,伏波遗迹半成空。 裴夷直 江上见月怀古

赵佗西拜已登坛,马援南征土宇宽。 许浑 朝台送客有怀

使君莫惜通宵饮,刀笔初从马伏波。 许浑 韶州韶阳楼夜宴

功名思马援,歌唱咽羊昙。 陆龟蒙 京口与友生话别

典故
伏波薏苡
 
伏波被谗
 
伤薏苡
 
所载无南物
 
收薏苡
 
明珠一车
 
明珠来戚里
 
明珠恨
 
明珠薏苡
 
珠薏馀生
 
薏苡冤
 
薏苡嗟
 
薏苡成珠犀
  
薏苡为文犀
 
薏苡无车
 
薏苡蜚语
  
薏苡遗恨
 
遭薏苡
 
马援载薏苡

相关人物
马援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846~
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于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例句

珠玑当尽掷,薏苡讵能谗。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

不须留薏苡,重遣世人疑。 李群玉 湘阴县送迁客北归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归时无所欲,薏苡或烦君。 权德舆 送安南裴都护

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之三

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衔薏苡冤。 胡曾 铜柱

薏苡殊非谤,羊肠未是艰。 郑还古 吉州道中

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陈子昂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典故
伏波米
  
聚米识阵形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隗嚣
 
马援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834~
八年,帝自西征嚣,至漆,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计冘豫未决。会召援,夜至,帝大喜,引入,具以群议质之。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埶,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明旦,遂进军至第一,嚣众大溃。

简释

聚米:指军事上分析地形。明陈瑚《李映碧廷尉遗地图》:“人关无复萧丞相,聚米空思马伏波。”


例句

运筹知决胜,聚米似论边。 韦应物 酬豆卢仓曹题库壁见示

典故
伏波铜柱
 
汉将柱
 
汉柱
  
铜柱伏波
 
铜柱勋高
 
铜柱楼船
 
云深铜柱
  
马援铜柱
 
相关人物
马援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839~
援将楼船大小二千馀艘,战士二万馀人,进击九真贼徵侧馀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馀人,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水经注》卷三十六〈温水〉~3022~
《林邑记》曰: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土人以其流寓,号曰马流,世称汉子孙也。

例句

珠厓天外郡,铜柱海南标。 宋之问 早发韶州

君恩过铜柱,戎节限交州。 曹松 南游

境遥铜柱出,山险石门开。 李峤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

南标铜柱限荒徼,五岭从兹穷险艰。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铜柱威丹徼,朱崖镇火陬。 沈佺期 三日独坐驩州思旧游

自昔闻铜柱,行来向一年。 沈佺期 初达驩州

忽闻铜柱使,走马报金鸡。 沈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

瘴昏铜柱黑,草赤火山秋。 齐己 送迁客

典故
叹息良马
  
困坂
 
困骥
 
困盐车
 
孙阳怜瘦骨
 
服盐车
  
泪尽太行
  
老盐车
 
负盐
 
重耳盐车
   
盐坂
  
盐车劳
 
盐车厄
 
盐车汗
 
盐车病骥
 
盐车绝足
 
盐车骖
  
盐阪

相关人物
汗明
 
伯乐


《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汗明见春申君〉~573~
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今仆之不肖,阨于州部,堀穴穷巷,沈洿鄙俗之日久矣,君独无意湔拔仆也,使得为君高鸣屈于梁乎?」
《昭明文选》卷二十五〈诗丁·赠答三·答卢谌诗〉~70~
唐·李善注引《战国策》,楚客谓春申君曰:「昔骐骥驾盐车,上吴,迁延负辕而不能进,遭伯乐,仰而鸣之,知伯乐知己也。今仆屈厄日久,君独无意使仆为君长鸣乎?」

简释

盐车:喻指人才处于困境。唐李白《天马歌》:“盐车上峻阪,倒行逆施长日晚。”


例句

盐车淹素志,长坂入青云。 唐彦谦 留别四首

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 李咸用 投知

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 李商隐 喜雪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李白 天马歌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遭遇不遭遇,盐车与鼓车。 杜牧 骕骦骏

盐官虽绊骥,名是汉庭来。 杜甫 李盐铁二首

蜷跼盐车万里蹄,忽逢良鉴始能嘶。 汪遵 吴坂

盐车今愿脱,千里为君行。 章孝标 省试骐骥长鸣

盐车顾后声方重,火井窥来焰始浮。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困坂思回顾,迷邦辄问津。 贾岛 送令狐绹相公

夜光失隋掌,骥騄伏盐车。 钱起 送沈仲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韩琮 咏马

典故
负图龟马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一〈鳞介部三·龟〉~4269~
《尚书中候》:「尧沉璧于洛,玄龟负书出,于背中赤文朱字,止坛场。沉璧于河黑龟出赤文题。」
典故
富贵应自有
 
跃马岁年


《全唐诗》卷八十四〈赠严仓曹乞推命录〉
少学纵横术,游楚复游燕。栖遑长委命,富贵未知天。闻道沈冥客,青囊有秘篇【青囊有秘编】。九宫探万象,三算极重玄。愿奉唐生诀,将知跃马年。非同墨翟问【非因墨翟问】,空滞杀龙川【空滞至龙川】。
典故
赋罢为郎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司马相如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赋奏,天子以为郎。

例句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张继 洛阳作

典故
赋上林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司马相如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赋奏,天子以为郎。(赋为《上林赋》)
《昭明文选》卷八〈赋丁·畋猎中·上林赋〉~370~
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虬。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孙叔奉辔,卫公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簿,纵猎者,河江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野羊。蒙鹖苏,裤白虎。被班文,跨野马。陵三嵏之危,下碛历之坻。径峻赴险,越壑厉水。椎蜚廉,弄獬豸。格虾蛤,鋋猛氏。罥騕袅,射封豕。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例句

本为成王业,初由赋上林。 张说 对酒行巴陵作

典故
文似相如
 
赋似相如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扬雄

参考典故
荐扬雄


《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传上》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

例句

玄成世业紫真官,文似相如貌胜潘。 崔峒 送韦八少府判官归东京

子云尝燕居,作赋似相如。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书所怀且叙所知

蜀国本多士,雄文似相如。 权德舆 送密秀才吏部駮放后归蜀应崔大理序

典故
兔园留寒
 
兔园旧赏
 
兔苑宾
 
召邹生
 
延枚
 
延枚叟
   
梁园客
 
梁园密雪
 
梁园宾客
 
梁园赋
 
梁园赋雪
 
梁园霰
 
梁王会
 
梁王雪下
 
梁苑客
 
梁苑邹枚
  
相如逞才
 
赋雪
 
雪满梁园
 
雪销酒尽
 
高会梁园

相关人物
刘武(梁孝王)
 
司马相如
 
邹阳
 
枚乘


《西京杂记》卷二
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主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物色·雪赋〉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邹阳闻之,懑然心服。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缛。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

简释

延枚:指延集宾客。唐李商隐《忆雪》:“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

授简:指奉命吟诗作赋。唐杜甫《又作此奉卫王》:“白头授简焉能赋,愧似相如为大夫。”

梁苑客:指有才华的宾客。唐李白《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梁苑雪:咏文人赏雪赋诗之雅事。唐韦庄《代书寄马》:“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


例句

孙室临书幌,梁园泛酒杯。 令狐楚 省中直夜对雪寄李师素侍郎

有客怀兔园,吟诗绕城内。 曹邺 贺雪寄本府尚书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 李白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 李白 淮海对雪赠傅霭

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李白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

怀哉梁苑客,思作剡溪游。 李群玉 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开阁临轩竟睡不得命家仆吹笙数曲独引一壶奉寄江陵副使杜中丞

白头授简焉能赋,愧似相如为大夫。 杜甫 又作此奉卫王

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 杜甫 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之二

立马望东道,白云满梁园。 韦应物 送李十四山东游

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 韦庄 代书寄马

八韵赋吟梁苑雪,六铢衣惹杏园风。 韦庄 送福州王先辈南归

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

莫恋兔园留看雪,已乘骢马合凌霜。 黄滔 寄越从事林嵩侍御

歌扬郢路谁同听,声洒梁园客共闻。 齐己 贺雪

典故
于门
 
治狱阴功
  
相关人物
于公
 
于定国
 
于永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6~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唐·颜师古注:「闾门,里门也。」
典故
一尺高髻
 
相关人物
马廖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附《马廖传》
(马廖)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臣案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例句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刘禹锡 赠李司空妓

古态日渐薄,新妆心更劳。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陆龟蒙 古态

典故
高马勿捶面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一〈三韵三篇〉
〈三韵三篇〉其一:「高马勿唾面【高马勿捶面】,长鱼无损鳞。辱马马毛焦,困鱼鱼有神。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典故
公孙跃马

参考典故
公孙恃险


《昭明文选》卷四〈赋乙·京都中·蜀都赋〉~90~
「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下辇而自王。」唐·李善注:「《后汉书》曰: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也。王莽时为导江卒正,更始立,述持其地险众附,遂自立为天子。」

例句

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杜甫 上白帝城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杜甫 阁夜

卧龙同骇浪,跃马比浮埃。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

诸葛才雄已号龙,公孙跃马轻称帝。 骆宾王 畴昔篇

《國語辭典》:伏波  拼音:fú bō
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宋。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國語辭典》:薏苡明珠  拼音:yì yǐ míng zhū
汉马援自交趾军还,载薏苡于后车,谮者以为所载皆明珠而上书诬陷。见《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后比喻未收贿赂却遭诬谤。清。朱彝尊 酬洪升诗:「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也作「薏苡之谤」。
《國語辭典》:薏苡之谤(薏苡之謗)  拼音:yì yǐ zhī bàng
比喻未收贿赂却遭诬谤。参见「薏苡明珠」条。唐。柳宗元 为南承上中书门下嗣乞两河效用状:「首级之差,今复谁辩,薏苡之谤,不能自明。」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九。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
分類:蒙冤
《漢語大詞典》:薏苡谤(薏苡謗)
同“ 薏苡之谤 ”。 唐 陈子昂 《题居延古城》诗:“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漢語大詞典》:聚米
(1).后汉书·马援传:“ 援 因説 隗嚣 将帅有土崩之埶,兵进有必破之状。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后因以“聚米”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北周 庾信 《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城垒画地,山林聚米。”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谷,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易悉。” 明 陈瑚 《李映碧廷尉遗地图》诗:“入 关 无復 萧丞相 ,聚米空思 马伏波 。” 清 钱谦益 《〈佟氏幽愤录〉序》:“时 佟公 为诸生与同舍 杨生 崑仁 筹边料敌,画灰聚米,慨然有扫犁之志。”
(2).米堆。形容矮小。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带者矣。”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北临 恒碣 ,犹如聚米;南望 荆衡 ,纔同覆簣。”
《國語辭典》:铜柱(銅柱)  拼音:tóng zhù
铜制的柱子。古代立铜柱以标示国界。唐。张谓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漢語大詞典》:马援柱(馬援柱)
东汉 马援 征服 交趾 ,立铜柱以为 汉 南边疆界的标志。见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后因以“马援柱”、“马柱”为典实。 明 莫止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君不见 马援 柱, 孔明 碑,剥落黄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 清 丘逢甲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祇见螺舟来海外,未容 马 柱表 交 南。”
《漢語大詞典》:马柱(馬柱)
见“ 马援柱 ”。
《漢語大詞典》:马援柱(馬援柱)
东汉 马援 征服 交趾 ,立铜柱以为 汉 南边疆界的标志。见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后因以“马援柱”、“马柱”为典实。 明 莫止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君不见 马援 柱, 孔明 碑,剥落黄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 清 丘逢甲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祇见螺舟来海外,未容 马 柱表 交 南。”
《漢語大詞典》:嘶盐(嘶鹽)
语本 汉 贾谊 《吊屈原赋》:“驥垂两耳,服盐车兮。”谓骏马面对盐车悲鸣。喻贤才屈居贱役。 明 徐渭 《赋得风入四蹄轻》之四:“带烙成駢死,嘶盐了此生。 孙阳 何处是,泪尽 太行 程。”参见“ 盐车 ”。
《國語辭典》:盐车(鹽車)  拼音:yán chē
1.载盐的车。《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
2.比喻高才大贤受到屈抑,用非所长。《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漢語大詞典》:汗血盐车(汗血鹽車)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汗血盐车”喻人才埋没受屈。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答之》词:“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参见“ 汗血马 ”。
分類:骏马车子
《國語辭典》:汗血马(汗血馬)  拼音:hàn xiě mǎ
1.汉时西域大宛国所出产的良种马。因其汗从肩膊流出,其色如血,故称为「汗血马」。西汉时李广利攻打大宛国,曾得此种马,贡献于汉武帝。也称为「汗马」。
2.千里马。宋。陆游〈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诗:「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漢語大詞典》:牵盐(牽鹽)
战国策·楚策四载: 汗明 向 春申君 讲述:有匹年老的骏马,“服盐车而上 大行 ”,结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仍上不了山。 伯乐 见之,为它卸下车辕而哭,马亦“仰而鸣,声达于天。”后遂以“牵盐”喻怀才不遇。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 唐 李咸用 《投知》诗:“嘶风重诉牵盐耻, 伯乐 何妨转眼看。”
《漢語大詞典》:驱盐车(驅鹽車)
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驱盐车”喻任贱役。 清 顾炎武 《丈夫》诗:“矫首望 太行 ,努力驱盐车。” 王蘧常 注:“盐车,喻贤才之屈居贱役也。”
分類:贱役
《漢語大詞典》:骥伏盐车(驥伏鹽車)
典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若出金石者,何也?欣见 伯乐 之知己也。”后以“驥伏盐车”谓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宋 黄庭坚 《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驥伏盐车不称情,轻车肥马凤凰城。”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辞亲赴任》:“争奈尘埋,未逢鑑识,譬之剑沉 丰 狱,驥伏盐车。”
《國語辭典》:盐车(鹽車)  拼音:yán chē
1.载盐的车。《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
2.比喻高才大贤受到屈抑,用非所长。《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漢語大詞典》:盐辎(鹽輜)
盐车。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輜。”
分類:盐车
《漢語大詞典》:授简(授簡)
给予简札。谓嘱人写作。语出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 梁王 不悦,游於 兔园 ……授简於 司马大夫 ,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宠高 梁 授简,恩迈 汉 临雍。”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漢語大詞典》:末至客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 梁王 不悦,游於 兔园 。迺置旨酒,命宾友,召 邹生 ,延 枚叟 。 相如 末至,居客之右。”后因以“末至客”为典实。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萄》:“昔年随 汉 使,今日寄 梁王 ……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
分類:典实
《漢語大詞典》:梁苑雪
(1). 南朝 宋 谢惠连 为《雪赋》,曲尽描绘 梁苑 大雪景色,传为妙文。后用为赞美他人诗文的典故。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之三:“赋夸 梁苑 雪,歌起 鄴臺 风。”
(2).借喻白色的繁花。 清 王丹林 《寒食》诗:“香薺乱堆 梁苑 雪,緑榆小铸 沈郎 钱。”参见“ 梁苑 ”。
《漢語大詞典》:梁苑
(1). 西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东南。园林规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 梁孝王 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 司马相如 、 枚乘 、 邹阳 等均为座上客。也称 兔园 。事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南朝 齐 王融 《奉辞镇西应教》诗:“霤庭参辩 奭 , 梁苑 豫才 邹 。” 唐 李白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迭》诗:“ 荆门 倒 屈 宋 , 梁苑 倾 邹枚 。若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宋 张元干 《天仙子》词:“少年油壁记寻芳, 梁苑 路。今何处。千树红云空梦去。”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入 燕 都而怀故国,记览《梦华》;登 梁苑 而晤名贤,书携行秘。”
(2).代指 大梁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七月丁卯,入於 梁苑 。是时帝年三十有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 夷门 谱谍, 梁苑 冠裳。”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门(駟馬高門)
汉书·于定国传:“始 定国 父 于公 ,其閭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 谓曰:‘少高大閭门,令容駟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 定国 为丞相, 永 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駟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元 姚燧 《王思廉之祖沂赠恒山郡庄惠侯制》:“伍符尺籍,事专司六部之间;駟马高门,报顾在百年之后。”亦省作“ 駟马门 ”。 明 李东阳 《左时翊方伯挽诗》:“駟马门高归兴逸, 五羊城 远使车停。”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一邱一壑旧花园,陋巷重开駟马门。”
分類:门第显赫
《國語辭典》:高车驷马(高車駟馬)  拼音:gāo chē sì mǎ
富贵人家壮盛的车马。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也作「驷马高车」。
《漢語大詞典》:高髻
高绾之发髻。《后汉书·马廖传》:“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分類: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