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騃 → 騃呆”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騃滞(騃滯)
愚笨迟钝。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外篇三:“吾十五六岁虽甚騃滞,而识趣则不离乎纸笔,性情则已近於史学。”
《漢語大詞典》:騃痴(騃癡)
愚昧无知。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湖北某氏女:“其父母村农也,騃痴不晓事。”
分類:愚昧无知
《漢語大詞典》:呆厮(呆廝)
詈词。犹言呆奴才。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 列御寇 云]兀那呆廝 陈季卿 ,这蚤晚好待来也。”
分類:詈词奴才
《國語辭典》:书呆子(書呆子)  拼音:shū dāi zi
沉溺于书籍而不通人情世故的人。《红楼梦》第七五回:「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功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文明小史》第四○回:「堂倌见他们杂七杂八,穿的衣服不中不西,就认定是学堂里出来的书呆子。」也称为「书痴」。
分類:书呆子
《漢語大詞典》:书呆子(書獃子)
同“ 书獃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不准》:“为官者必用读书人,以其有体有用也。然断不可用书獃子,凡人一獃而万事隳矣。”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三:“﹝ 言侣白 ﹞归舟经 吴淞江 ,夜遇胠篋者,乃从容语之曰:‘财物儘尔取,有茄砚一枚,我自少习用,不忍舍也。’盗曰:‘真书獃子!’因笑而掷还之。”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见后,以口嘘气,以手拂尘,上以为书獃子。”
《漢語大詞典》:顽騃(頑騃)
愚钝呆滞。 汉 邹阳 《酒赋》:“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騃。”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 遐 人才甚凡,自讳名,常对宾客曰:‘ 孝武 无道,枉我杀母。’其顽騃若此。”北史·李元护传:“ 会 顽騃好酒,其妻 南阳 太守 清河 房伯玉 女也,甚有姿色, 会 不答之。”
分類:愚钝呆滞
《漢語大詞典》:妆呆(妝呆)
装傻,装糊涂。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商嫖》:“鳩计拙,胡芦提且教妆呆。”
《漢語大詞典》:呆头(呆頭)
呆子,傻子。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我笑你这呆头,便夺得个状元来应了口。”
分類:呆子傻子
《高级汉语词典》:駓騃
疾走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騃昧
犹愚昧。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五:“ 郑祖琛 、 何桂清 辈,本以试帖楷书进身,騃昧空疏,洊膺节鉞;猝罹祸变,颠蹶何奇。”
分類:愚昧
《漢語大詞典》:騃稚
幼稚无知。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二:“某君借疎狂以行其世故,某君效为騃穉以行其老诈。”
分類:幼稚无知
《漢語大詞典》:蒙騃
愚昧无知。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蒙騃孩提,昧然无识。”
分類:愚昧无知
《漢語大詞典》:佯呆
(1).谓假装麻木迟钝。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四折:“喒却且尽教佯呆着休劝,请夫人更等三年。”
(2).假装痴笨。多用作反语,实指真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君瑞 闻言越越地笑:‘吾师情性好佯呆。又不是儒书载,分明是圣教説:“有生必有死,无生亦无灭。”生死人常理,何须恁怕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我佯呆,我佯呆,一向志诚,不道他心趄。”
《国语辞典》:呆想  拼音:dāi xiǎng
失神般的凝想。《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他一个人正在那里默默的呆想,不提防堂倌一声呼喊。」《花月痕》第二回:「正自呆想,只见一个沙弥从殿后走出来。」
分类:失神
《国语辞典》:呆坐  拼音:dāi zuò
傻傻地坐著。如:「他正聚精会神地沉思,想对策,可别误以为是在那儿呆坐著。」
分类:呆坐地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