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麟
麟形的香炉。 宋 范成大 《夜宴曲》:“金麟喷香烟龙蟠,玉灯九枝青阑干。”
分類:香炉
《国语辞典》:炉心(炉心)  拼音:lú xīn
1.香炉内的核心部分。《佩文韵府。卷二七。侵韵》:「只有道人方燕坐,清香一缕起炉心。」
2.核能反应炉内,放置核燃料棒的空间。
《漢語大詞典》:香猊
狻猊形的香炉。 宋 张先 《醉桃源·渭州作》词:“双花连袂近香猊,歌随鏤板齐。”
分類:狻猊香炉
《漢語大詞典》:铜鸭(銅鴨)
铜制的鸭形香炉。 宋 洪刍 香谱·水浮香:“香兽,以涂金为狻猊、麒麟、鳧鸭之状,空中以然香,使烟自口出,以为玩好。” 宋 陆游 《岁暮遣兴》诗之二:“铜鸭香生风嫋嫋,竹鸡声断雨丝丝。”
分類:香炉
《國語辭典》:手炉(手爐)  拼音:shǒu lú
中置火炭,可藏于袖中取暖的小炉。
《漢語大詞典》:四和
(1).古谓太阳运行四方所达到的极限之处。周髀算经卷下:“日运行处极北,北方日中,南方夜半;日在极东,东方日中,西方夜半;日在极南,南方日中,北方夜半;日在极西,西方日中,东方夜半:凡此四方者,天地四极四和。” 赵爽 注:“四和者,谓之极。子午卯酉,得东西南北之中,天地之所合,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然则百物阜安,草木蕃庶,故曰四和。”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天道《三礼义宗》:“天有四和。 崑崙 之四方,其气和暖,谓之和。天道左转,一日一夜转过一度;日月左行於天而转,一日一夜帀於四和。”
(2).指四种香或有香味的物质。 宋 陈郁 《话谀》:“香有富贵四和,不若臺阁四和;臺阁四和,不若山林四和。盖荔枝壳、甘蔗滓、乾柏菜、茅山黄连之类,各有自然之香也。”
(3).香炉名。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二:“四和,炉名也,四方有窍生风,焚香则烟篆迴转,俗以人之周旋不滞者比之。”
《漢語大詞典》:瑞鸭(瑞鴨)
鸭形香炉的美称。 宋 杨无咎 《齐天乐·和周美成韵》词:“瑞鸭香销,铜壶漏永,谁惜无眠展转。” 宋 杨无咎 《齐天乐·柳梢青》词:“瑞鸭烟浓。晓来絃管,声在霜空。”
分類:香炉
《漢語大詞典》:金鸂鶒
(1).一种首饰。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宝函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 吴 山碧。” 华锺彦 注:“金鸂鶒,釵头所饰也。”
(2).一种香炉。形似水鸟鸂鶒。常置帐边。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小金鸂鶒沉烟细,腻枕堆云髻。” 后蜀 顾夐 《河传》词:“绣幃香断金鸂鶒,无消息。”
《漢語大詞典》:金鉔
金属制的球形香炉。置之被中作熏香用。古文苑·司马相如〈美人赋〉:“於是寝具既设,服玩珍奇,金鉔熏香。” 章樵 注:“鉔音匝,香毬,袵席间可旋转者。西京杂记: 长安 巧工 丁缓 ,作被中香炉,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
《漢語大詞典》:银囊(銀囊)
可以悬挂在帐中的银质香炉。 唐 白居易 《青毡帐二十韵》:“铁檠移灯背,银囊带火悬。”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器用·香炉:“银囊,帐中炉也。”
《國語辭典》:宝子(寶子)  拼音:bǎo zǐ
一种香炉。多为僧人使用。《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三。降魔变文》:「六师被吹脚距地,香炉宝子逐风飞。」
《漢語大詞典》:兽口(獸口)
(1).虎口。喻危境。因避讳而改。周书·周惠达传:“ 侃 谓 惠达 曰:‘ 萧 氏逆谋已成,何为故入兽口?’”
(2).兽形香炉出烟之口。 宋 刘筠 《直夜》诗:“金缸璧月相辉映,兽口时飘侍史香。”
《國語辭典》:高炉(高爐)  拼音:gāo lú
自矿石中提炼生铁的熔煤炉。直立圆筒形,上下两端较小,内壁用耐热材料制成。将矿石、石灰石、焦炭等自上端开口装入,熔化的铁水便从下端出铁口流出。也称为「炼铁炉」。
《漢語大詞典》:蛟炉
铸有蛟龙图案的香炉。 唐 顾况 《高祖受命造唐赋》:“袭蛟鑪之馥馥,叠鼉鼓之鏜鏜。”
《漢語大詞典》:兽焰(獸燄)
亦作“ 兽炎 ”。
(1).指兽形香炉中燃香而生的火焰。 唐 李商隐 《烧香曲》:“入蚕茧绵分小炷,兽燄微红隔云母。” 冯浩 笺注:“《洞天香録》云:‘银钱云母片……可为隔火。隔火者,用以承香,使隔而烧之也。’句即此意,盖如今所云煎香。”
(2).兽炭燃烧发生的火焰。 唐 元稹 《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兽炎餘炭在,蜡泪短光衰。”参见“ 兽炭 ”。
《國語辭典》:兽炭(獸炭)  拼音:shòu tàn
用兽骨烧成的炭或用炭屑和水制成的兽形炭。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启〉:「覆鸟毛而不暖,然兽炭而逾寒。」唐。张南史〈雪〉诗:「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