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首尾相继(首尾相繼)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jì
前后接续不断。《魏书。卷八○。侯渊传》:「贵平使其长子率众攻高阳,南青州刺史茹怀朗遣兵助之。时青州城人馈粮者首尾相继。」《北齐书。卷一九。任延敬传》:「且黑獭降人,首尾相继,卿之虚实,于后何患不知。」也作「首尾相连」。
《國語辭典》:首尾相连(首尾相連)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lián
前后连贯相通。《资治通鉴。卷六二。汉纪五十四。献帝建安元年》:「黄巾来寇,融战败,走保都昌。时袁、曹、公孙首尾相连,融兵弱粮寡,孤立一隅,不与相通。」《三国演义》第一六回:「若布与备首尾相连,不易图也。」也作「首尾相继」。
分類:首尾相连
《國語辭典》:首尾相继(首尾相繼)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jì
前后接续不断。《魏书。卷八○。侯渊传》:「贵平使其长子率众攻高阳,南青州刺史茹怀朗遣兵助之。时青州城人馈粮者首尾相继。」《北齐书。卷一九。任延敬传》:「且黑獭降人,首尾相继,卿之虚实,于后何患不知。」也作「首尾相连」。
《國語辭典》:首尾相卫(首尾相衛)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wèi
前后相互援救。《晋书。卷六七。温峤传》:「至于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当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卫,又唇齿之喻也。」也作「首尾相救」、「首尾相援」。
分類:相援援救
《國語辭典》:首尾相应(首尾相應)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yìng
原指作战部队紧密配合,互相接应。后亦指诗文头尾相互呼应、配合。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一○。绝句诗不贯穿》:「永嘉士人薛韶喜论诗,尝立一说云:『老杜近体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首尾相应,如常山之蛇,无间断龃龉处。』」《明史。卷二二○。刘应节传》:「如其不然,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首尾相应,此百年之利也。」也作「首尾相赴」。
《國語辭典》:首尾相应(首尾相應)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yìng
原指作战部队紧密配合,互相接应。后亦指诗文头尾相互呼应、配合。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一○。绝句诗不贯穿》:「永嘉士人薛韶喜论诗,尝立一说云:『老杜近体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首尾相应,如常山之蛇,无间断龃龉处。』」《明史。卷二二○。刘应节传》:「如其不然,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首尾相应,此百年之利也。」也作「首尾相赴」。
《國語辭典》:首尾相援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yuán
前后相互援救。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也作「首尾相救」、「首尾相卫」。
分類:前后照应
《國語辭典》:首尾相应(首尾相應)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yìng
原指作战部队紧密配合,互相接应。后亦指诗文头尾相互呼应、配合。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一○。绝句诗不贯穿》:「永嘉士人薛韶喜论诗,尝立一说云:『老杜近体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首尾相应,如常山之蛇,无间断龃龉处。』」《明史。卷二二○。刘应节传》:「如其不然,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首尾相应,此百年之利也。」也作「首尾相赴」。
《漢語大詞典》:迎随(迎隨)
指首尾。语出老子:“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宋 苏辙 《丁亥生日》诗:“迎随俱不见, 瞿曇 谓无生。”
分類:首尾
《漢語大詞典》:根牙
(1).犹首尾。牙,同“ 芽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今若内兵 淮 泗 ,据有 下邳 , 荆 扬 二州,闻声响应,臣从 河 北席卷而南,形势一连,根牙永固。”
(2).比喻事物的萌芽和表现于外的迹象。晋书·刑法志:“使用法执詮者幽於未制之中,采其根牙之微……然后乃可以理直刑正。”
《漢語大詞典》:端末
首尾;始末。韩非子·解老:“进兼天下而退从民人,其术远,则众人莫见其端末;莫见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极。”后汉书·冯衍传下“遂埳壈於时” 李贤 注引 汉 冯衍 《与妇弟任武达书》:“造作端末,妄生首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新郎:“至家,歷言端末,因与投官陈诉。”
分類:首尾始末
《漢語大詞典》:手尾
首尾。犹瓜葛。比喻互有牵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我们是交割清楚的了,彼此没有了手尾,便是事忙路远,不写信也极平常;纠葛未清的,如何也好这样呢。”
分類:首尾牵连
《漢語大詞典》:颈尾(頸尾)
首尾。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足游浮云,背凌苍天,尾偃天閒,跃啄北海,颈尾咳于天地乎!然而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
分類:首尾
《國語辭典》:始末  拼音:shǐ mò
1.自始至终。《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颜色。」
2.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经过情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那女子把别后事情,及下汴寻生,盘缠尽了,失身为娼始末根缘,说了一遍。」《儒林外史》第五○回:「这县尊是浙江人,见是本省巡抚亲提的人犯,所以带人亲自拿去的。其实犯事的始末,连县尊也不明白。」
《國語辭典》:舳舻(舳艫)  拼音:zhú lú
船尾和船头,泛指船舰。晋。郭璞〈江赋〉:「舳舻相属,万里连樯。」清。邓廷桢〈水龙吟。关河冻合梨云〉词:「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也作「轴轳」。
《國語辭典》:六甲  拼音:liù jiǎ
1.天干地支相配计算时日,其中有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故称为「六甲」。《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
2.俗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相传男女于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天配合,最易怀孕,故名。《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妾一身死不足惜,但自蒙受幸,身怀六甲,已两月矣。」
3.一种五行方术,可据以隐遁或避除神鬼。南朝陈。徐陵〈答诸求官人书〉:「五行有驿马之言,六甲有官鬼之说。」
4.道教指供天帝驱使的阳神。道士可用符咒召请以祈驱鬼。《宋史。卷七一。律历志四》:「以育六甲,六甲,天之使,行风电,筴鬼神。」
5.星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华盖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阴阳而配节候,故在帝旁,所以布政教而授农时也。」
《漢語大詞典》:倒植
(1).倒;倒置。谓将事物的首尾、上下、顺序、性质、是非、地位等颠倒过来,与正常情况相反。庄子·外物:“草木之倒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汉 贾谊 《新书·威不信》:“足反居上,首顾居下,是倒植之势也。”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古者,尊中国贱夷狄,真若首足。二 汉 虽议和亲,然礼亦不至均。今若是,是与之抗立,首足并处,失孰甚焉。臣恐久之,非但并处,又病倒植,顾其国号 契丹 足矣。”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臣若隐忍不言,将使忠邪混淆,是非倒植,卒致国是不定,政本动摇,非细故也。”
(2).倒装,修辞方法之一。有意识地颠倒词句的顺序,以调和音节,错综句法,加强语势。 章炳麟 《文学说例》:“倒植者,若书·禹贡言‘祇臺德先’……即‘先祇臺德’也。”
《漢語大詞典》:魁杓
(1).北斗星七星中首尾两星的合称。史记·天官书:“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 华 以西南。” 张守节 正义:“魁,斗第一星也;杓,东北第七星也。”
(2).《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 高诱 注:“斗第一星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故魁杓亦指北斗七星。 汉 刘向 说苑·辨物:“以其魁杓之所指二十八宿为吉凶祸福。” 清 丘逢甲 《日蚀诗》:“岁星过处玉犬吠,魁杓方指苍龙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