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雅咏(雅詠)
谓风雅地吟唱。晋书·隐逸传·陶潜:“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 南朝 齐 王俭 《太宰文简褚彦回碑文》:“餐舆诵于丘里,瞻雅咏于京国。”
分類:风雅吟唱
《國語辭典》:雅人  拼音:yǎ rén
言行不俗的人。如:「能赏水中青莲,已见几分清品,而能赏枯荷雨声,尤属雅人深致。」《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你既要做雅人,为什么还要做你这贵行?」
《國語辭典》:雅人深致  拼音:yǎ rén shēn zhì
风雅之人的高深意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公曰:『吁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此怪形踪,可云隐秀,即其料理刘生,不动声色,亦有雅人深致也矣。」
《國語辭典》:高雅  拼音:gāo yǎ
高贵雅致。《红楼梦》第三七回:「倒是三妹妹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
《漢語大詞典》:不韵(不韻)
(1).不风雅;不风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众人齐笑道:‘对此好花明月,美酒清歌,真乃赏心乐事,有何不美?却恁般凄楚,忒煞不韵!’”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冯佩伯》:“当佳景,对妙人,何不领略清光,共诉素心,乃必强掉文袋,徵经据典,搜索枯肠,抑何不韵乃尔。”
(2).不押韵,失韵。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殆由史野异製,工拙殊科,故器或无铭,铭或不韵。”
《漢語大詞典》:雅事
风雅之事。常指有关琴、棋、书、画等活动。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书》之五:“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招诸诗人唱和,亦公卿雅事也。”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二场:“你何妨花一笔钱,让他梳拢了 香君 ,这也是艺林雅事。”
分類:风雅
《漢語大詞典》:韵士(韻士)
风雅之士。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不韵·碑祸》:“ 天圣 中,营浮图, 姜遵 在 永兴 ,悉取 汉 唐 碑之坚好者,以代砖甓。有县尉叩头争之,继之以泣, 遵 怒,并劾去之。此县尉定是韵士,惜史逸其名。” 清 李瀚 《秋怀》诗:“佳人拾翠游三竺,韵士调弦醉六桥。”《冷眼观》第二十回:“若要他竟自美人已归 沙吒利 ,那时我就韵士徒充没罪军了。”
分類:风雅
《漢語大詞典》:方雅
(1).雅正。晋书·蔡谟传:“ 謨 性方雅。丞相 王导 作女伎,施设牀席。 謨 先在坐,不悦而去。”南史·何点传:“ 点 明目秀眉,容貌方雅。”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善政》:“守方雅以调蕃政,用公直而掌朝论。”新唐书·孔纬传:“ 纬 方雅,疾恶若讎,中外闻风,未绳輒肃。”
(2).谓诗文旨意方正风雅。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崔拾遗:“ 崔拾遗 文彩炳然,意思方雅。”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窃谓词学自 宋 迄 元 ,乃至 云閒 等辈,清妍婉润,未坠方雅之遗。”
(3).指方正风雅的诗文家。 清 谭献 《唐诗录序》:“折衷诗教,匪用爱憎,庶閎达方雅,与为商榷云尔。”
(4).指门第高雅。晋书·列女传·周顗母李氏:“ 顗 等既长, 络秀 谓之曰:‘我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汝不与我家为亲亲者,吾亦何惜餘年!’ 顗 等从命。由此 李氏 遂得为方雅之族。”
《國語辭典》:雅玩  拼音:yǎ wàn
1.文人玩赏的事物。宋。米芾《画史》:「徐熙大小折枝,吾家亦有,士人家往往见之,翎毛之伦非雅玩,故不录。」
2.赠人物品,恳请收留玩赏的敬辞。
《漢語大詞典》:雅况(雅況)
(1).美好的赐予。况,通“ 貺 ”。后汉书·臧洪传:“﹝ 袁绍 ﹞使 洪 邑人 陈琳 以书譬 洪 ,示其祸福,责以恩义。 洪 答曰:‘……前日不遗,比辱雅况,述叙祸福,公私切至。’”按,此指赐书。
(2).风雅之情。 明 孙柚 《琴心记·挑动春心》:“高才幸遇,雅况难通,怎得临身,使奴默覬。”
《漢語大詞典》:风艳(風豔)
(1).风姿艳丽。 唐 刘言史 《别落花》诗:“风艳霏霏去,羈人处处游。”
(2).风雅艳丽。 明 杨慎 词品·冯伟寿:“殊有前 宋 秦 晁 风艳,比之晚 宋 酸馅味、教督气不侔矣。”
《漢語大詞典》:风筵
风雅的宴会。 南朝 齐 王融 《谢武陵王赐弓启》:“殿下摛藻蕙楼,畅艺兰苑,敷积玉於风筵,叠连珠於月的。”
分類:风雅宴会
《漢語大詞典》:雅流
风雅的人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雅流弘器,何可得遗。”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雅流自居》:“是殆以雅流自居,而不屑俗事耳。此语大中今世士大夫之病。” 清 恽敬 《与舒白香书》:“坐中 莲水 、 楷屏 ,又俱雅流,可谓快意。”
分類:风雅人物
《國語辭典》:风流罪(風流罪)  拼音:fēng liú zuì
因男女私情而引起的罪过。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便犯出风流罪,暗约下雨云期,常言道风情事那怕人知。」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怎伴著烟月鬼狐缠,可不先犯了个风流罪,落的价葫芦提罢俸钱。」
《漢語大詞典》:风丽(風麗)
风雅明丽。 清 陈维崧 《夜半乐·春夜观小伶演葛衣剧》词:“当时 江 左才调, 乐安 任昉 ,风丽推无偶。”
分類:风雅明丽
《漢語大詞典》:风流人(風流人)
指超凡脱俗而好风雅的人。晋书·外戚传·王濛:“ 简文帝 之为 会稽王 也,尝与 孙绰 商略诸风流人, 绰 言曰:‘ 刘惔 清蔚简令, 王濛 温润恬和。’”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三:“ 江 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