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教(風教)  拼音:fēng jiào
1.风俗与教化。如:「风教淳善」。《晋书。卷三。武帝纪。制曰》:「祯祥显应,风教肃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业大矣。」
2.诗歌的教育感化作用。语本《诗经。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分类字锦》:有补风教(有补风教)
图绘宝鉴谢雉陈郡阳夏人也初为晋司徒主簿入宋为宁朔将军善画多为贤母孝子节妇烈女之图有补于风教虽舐笔和墨不无意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化(風化)
教育感化。语出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郑玄 笺:“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汉书·礼乐志:“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庆远:“各村寨皆置社学,使渐风化。”
《國語辭典》:高风(高風)  拼音:gāo fēng
1.从高远处吹来的风。《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溯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于朔方。」
2.高尚的品格与气节。《红楼梦》第三八回:「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國語辭典》:遗风(遺風)  拼音:yí fēng
1.前代遗留的风气或前人遗留的风范。《史记。卷四。周本纪》:「宣王即位,二相辅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红楼梦》第三回:「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
2.良驹、千里马。《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乘遗风,射游骐。」颜师古注引张揖曰:「遗风,千里马也。」
《國語辭典》:风烈(風烈)  拼音:fēng liè
1.怒风。《论语。乡党》:「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2.风采与德业。《汉书。卷九。元帝纪。赞曰》:「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3.教化与事业。《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问楚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馀论也。」
《國語辭典》:风猷(風猷)  拼音:fēng yóu
风范道德。《宋书。卷五。文帝纪》:「孝悌著于家邦,风猷宣于藩牧。」《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原夫存树风猷,没著徽烈。」
《漢語大詞典》:风散(風散)
(1).谓如风消散。《后汉书·刘陶传》:“今三郡之民皆以奔亡,南出 武关 ,北徙 壶谷 ,冰解风散,唯恐在后。”
(2).风教散播。晋书·文苑传·李充:“泽洽而濡,化流风散,比屋同尘而人罔僭乱。”
《國語辭典》:风驰(風馳)  拼音:fēng chí
速度像风一样迅疾。《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都庄云动,野馗风驰。」《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于时景烛云火,风驰羽檄。」
《漢語大詞典》:宣风(宣風)
宣扬风教德化。后汉书·隗嚣传:“今 山 东之兵二百餘万,已平 齐 楚 ,下 蜀 汉 ,定 宛 洛 ,据 敖仓 ,守 函谷 威名四布,宣风 中岳 。”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以不武,任总元戎,受命安边,路指 幽 冀 。列邑名藩,莫不屈膝,宣风导礼,皆荷来苏。” 唐 杜甫 《鹿头山》诗:“仗鉞非老臣,宣风岂专达。” 唐 白居易 《薛伾鄜坊观察使制》:“俾宣风於廉察,庶乎劳倈诸部纲纪列城。” 清 龚自珍 《对策》:“至 唐 以后,孝义高年之访虽下於朝,宣风美俗之官虽巡於野,而故事具文,了无真意,此所闻於史者也。”
《國語辭典》:雅音  拼音:yǎ yīn
高尚之音。清。王鹏运摸鱼子。莽风尘雅音寥落〉词:「莽风尘雅音寥落,孤怀郁郁谁语。」
《國語辭典》:遗教(遺教)  拼音:yí jiào
1.前人所遗留下来的思想、学说、主张等。《楚辞。宋玉。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清。张尔岐〈辨志〉:「周公孔子之遗教,未闻有见诸行事,被于上下者,岂少而习之,长而忘之与?」
2.临死时的训词。汉。刘向《说苑。卷一○。敬慎》:「常摐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王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
《國語辭典》:风纪(風紀)  拼音:fēng jì
纪律。如:「风纪严明」、「一个军队的强弱,取决于风纪的好坏。」
《漢語大詞典》:家范(家範)
治家的规范、法度、风教。《旧唐书·崔珙传》:“礼乐二事,以为身文;仁义五常,自成家范。” 宋 陈亮 《祭王文卿父母文》:“昔我诸兄与其乡人诸友,乃从先公游,磨礱乎道义,而服膺其家范之懿,至今在耳歷歷也。” 元 揭傒斯 《逸士陈君墓志铭》:“其曾大父 亨 ,大父 世兴 ,父 应軾 ,皆事高尚,而家范齐肃如素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女乃喜曰:‘妾少孤,依叔成立。昔虽获罪,乃家范应尔。’”
《國語辭典》:馀风(餘風)  拼音:yú fēng
遗留的风教。《书经。毕命》:「商俗靡靡,利口惟贤,馀风未殄,公其念哉!」《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随武既没,赵文怀其馀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