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4,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姿态
插柳
洗面
廉让
逆节
观灯
美俗
同俗
彩胜
除残
乡俗
里俗
疲俗
雕篆
败俗
《國語辭典》:姿态(姿態)  拼音:zī tài
姿容态度。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六七:「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漢語大詞典》:插柳
古代寒食节的一种风俗。 宋 赵鼎 《寒食书事》诗:“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清 吴伟业 《琵琶行》:“插柳停搊素手筝,烧灯罢击花奴鼓。”
《國語辭典》:洗面  拼音:xǐ miàn
1.洗脸。《大宋宣和遗事。利集》:「至是见野水澄清,四人方掬水洗面灌涤,相视哽咽不胜。」《红楼梦》第七一回:「凤姐听了,忙擦乾了泪,洗面另施了脂粉,方同琥珀过来。」
2.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如请人帮助自己杀仇,便以牛酒相谢,称为「洗面」。见宋。朱辅《溪蛮丛笑。洗面》。
《國語辭典》:廉让(廉讓)  拼音:lián ràng
廉价出让。如:「吉屋廉让」。
《漢語大詞典》:廉泉让水(廉泉讓水)
二水名。兼喻风俗醇美的地方。 廉泉 ,又名 廉水 ,源出 陕西 南郑县 ,流入 汉水 ; 让水 ,又名 逊水 ,在 陕西 褒城县 (今 勉县 )。南史·胡谐之传:“﹝ 范柏年 ﹞见 宋 明帝 ,帝言次及 广州 贪泉 ,因问 柏年 :‘卿州復有此水不?’答曰:‘ 梁州 唯有 文川 、 武乡 、 廉泉 、 让水 。’又问:‘卿宅在何处?’曰:‘臣所居 廉 让 之间。’帝嗟其善答。”
《漢語大詞典》:逆节(逆節)
(1).叛逆的念头或行为。管子·势:“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其事乃不成。” 尹知章 注:“言将为篡杀凶逆之节。”隋书·地理志下:“其人性并轻悍,易兴逆节。”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是时 僕固怀恩 虽未叛,然其逆节已著矣。”
(2).指违背伦理的行为。《国语·越语下》:“逆节萌生。” 韦昭 注:“害杀忠正,故为逆节。”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节乳母:“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
(3).犹叛逆。后汉书·朱浮传:“今 彭宠 反畔, 张丰 逆节,以为陛下必弃捐它事,以时灭之。”新唐书·外戚传·武三思:“ 睿宗 立,以父子皆逆节,斲棺暴尸,夷其墓。”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六朝名教颓陵:“ 晋 王敦 、 桓温 ,叛臣也,而《世説》犹称 敦 为 王大将军 ,称 温 为 桓公 , 六朝 名教頽陵,恬不以逆节为异。”
(4).指叛逆者。 三国 魏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揜讨逆节,折衝四海。”《宋书·沈文秀传》:“凡诸逆节,亲为戎首,一不加罪, 文炳 所具。” 唐 杜甫 《咏怀》之一:“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仇兆鳌 注:“逆节,指附贼者。”
(5).违背法度。《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凡杀无辜十六人,至一家母子三人。逆节絶理。”
(6). 陕西 临潼 风俗。重阳节登 骊山 ,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
《漢語大詞典》:观灯(觀燈)
观看花灯。旧有元宵观灯的风俗。旧唐书·中宗纪:“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民俗·放灯:“史记·乐书曰:‘ 汉 帝以正月上辛祀太一 甘泉 ,以昏时祀到明。’ 徐坚 谓今人正月望夜游观灯,是其遗事。”红楼梦第五四回:“是真是谎且不表,再整观灯看戏的人。”
《漢語大詞典》:美俗
(1).淳美的风俗。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
(2).使风俗淳美。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汉书·何并传:“ 詡 至,拜为美俗使者。”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宣美风化使者。”
《漢語大詞典》:同俗
(1).风俗相同。战国策·赵策二:“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
(2).使风俗同一。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
(3).随顺世俗。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人习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於众为善。” 宋 戴复古 《哭涧泉韩仲止》诗之一:“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
《國語辭典》:䌽胜(綵勝)  拼音:cǎi shèng
插于发饰上的饰物。宋。梅尧臣 嘉祐己亥岁旦永叔内翰诗:「屠酥先尚幼,䌽胜又宜春。」也称为「䌽结」。
《漢語大詞典》:除残(除殘)
(1).除去凶残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但自欲除残去贼,夷险平暴。”《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餘业,据有 江 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降贼耶?”
(2). 吴中 风俗。农历年底扫除屋尘。 明 袁宏道 《岁时纪异》:“﹝十二月﹞二十七日扫屋尘,曰除残。” 清 顾禄 清嘉录·打埃尘:“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俗呼‘打埃尘’。 蔡云 《吴歈》云:‘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
《國語辭典》:乡俗(鄉俗)  拼音:xiāng sú
故乡的风俗。唐。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观灯诗:「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漢語大詞典》:里俗
(1).乡里风俗。 唐 李贺 《昌谷》诗:“珍壤割绣段,里俗祖风义。”明史·杨廷和传:“帝命迴鑾日羣臣各製旗帐迎, 廷和 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瀆献。’” 清 厉鹗 《吴山咏古诗·铁四太尉》:“奇事神降 莘 ,里俗文诅 楚 。”
(2).俚俗;粗俗。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一》:“皆儿童里俗之谈,近於游戏。” 清 鲁一同 《荒年谣》序:“事皆徵实,言通里俗。”
《漢語大詞典》:疲俗
衰败的风俗。《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外破元凶,内康疲俗,名高五霸,道冠八元。” 宋 司马光 《送祖之守陕》诗:“仁风思布濩,疲俗待绥寧。” 元 曹之谦 《自赵城还府》诗:“独怜疲俗诛求困,愁嘆声多不可闻。”
分類:衰败风俗
《漢語大詞典》:雕篆(彫篆)
(1).雕琢文字;写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集雕篆之軼材,发綺縠之高喻。”
(2).指辞章。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敢庽言於雕篆,庶髣髴乎众妙。” 李周翰 注:“雕篆,谓文字也。”
(3).旧时风俗。指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刺花。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田太尉候神仙夜降:“有拣停军人 张花项 ,衣道士服。俗以其项多雕篆,故目之为花项。”
《漢語大詞典》:败俗(敗俗)
败坏风俗。 汉 冯衍 《显志赋》:“恶丛巧之乱世兮,毒纵横之败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阮籍 无礼败俗, 嵇康 凌物凶终。” 明 马中锡 《罪言》:“杀人巨盗亦可获福……弑父与君亦无大害,伤教败俗,莫过於此。”
分類:败坏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