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4,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伤风化
点汤
崇外
追俗
进傩
节节高
彩杖
醇俗
地俗
社赛
问禁
欧化
淫俗
蜜月
画面
《漢語大詞典》:伤风化(傷風化)
败坏风俗教化。 聂绀弩 《探春论》:“其意曰:伤风化是我们的特权,奴才下辈公然仿效,就未免胆大妄为了。”
《國語辭典》:点汤(點湯)  拼音:diǎn tāng
宋、元时习惯于客人来时以茶招待,而送客时则以汤相别,因此点汤成为送客、逐客之词。见宋。朱彧《萍州可谈》卷一。元。罗贯中《风云会剧》第三折:「我向这坐席间听讲书,……你休来我耳边厢叫点汤。」《孤本元明杂剧。骗英布。第二折》:「这点汤是遣客,我到底也不出门,看他怎生。」
《国语辞典》:崇外  拼音:chóng wài
推崇外国的事物与风俗。如:「崇外非坏事,但贵能虚心学习外国长处。」
《漢語大詞典》:追俗
依从风俗,随俗。史记·礼书:“因民而作,追俗为制。” 明 何景明 《〈武功县志〉序》:“採风者具其美恶,董事者正其得失,务在因道财化,追俗为制,以施於久远已尔。”
《漢語大詞典》:进傩(進儺)
古代的一种风俗。迎神以驱逐疫鬼。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岁除日进儺,皆作鬼神状。”参见“ 儺 ”。
《國語辭典》:节节高(節節高)  拼音:jié jié gāo
1.民间风俗在正月初一插冬青、柏枝、芝麻梗于屋檐上,以祈求日日上进,称为「节节高」。见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熙朝乐事》。
2.曲牌名。南曲入南吕宫,北曲入黄钟宫,管色配六字调或凡字调。
《漢語大詞典》:彩杖(綵杖)
用彩绸装饰的木杖。 宋 代风俗,立春前一日, 开封 、 祥符 两县,置土制春牛于府前,是日绝早,府县官员以綵杖鞭打春牛,表示劝农,谓之打春。 宋 韩维 《太后阁》诗:“金花鏤胜随春燕,綵杖縈丝逐土牛。”参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及 邓之诚 注。
《漢語大詞典》:醇俗
淳朴的风俗。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一:“乃今之策士又曰:‘ 中国 醇俗庞风,为不可及也。工价之廉,用度之俭,足以制胜於 欧 美 。’”
分類:淳朴风俗
《漢語大詞典》:地俗
地方的风俗;人世的习俗。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条书》:“遵天条,拜真神,分手时天堂易上;泥地俗,信魔鬼,尽头处地狱难逃。”
《漢語大詞典》:社赛(社賽)
指社日迎神赛会。这是古代农民祭祀土神的一种风俗。《三国演义》第四回:“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
《國語辭典》:问禁(問禁)  拼音:wèn jìn
初至异地时,先询问当地政教禁令,以免触犯。《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國語辭典》:欧化(歐化)  拼音:ōu huà
1.欧洲的文化。
2.为欧洲文化思想、风俗习惯所影响而改变其本初。如:「现在许多学生写的文章越来越欧化。」
《漢語大詞典》:淫俗
不正的风俗。鹖冠子·武灵王:“用计谋者,荧惑敌国之主,使变更淫俗,哆恭憍恣,而无圣人之数。” 陆佃 解:“淫或为謡。”《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困民以求饶,导君於不义,败政於淫俗,臣窃为痛心。”
分類:风俗
《國語辭典》:蜜月  拼音:mì yuè
1.欧美习俗新婚后的三十天内,每天照例饮用蜜糖水或蜂蜜酒,故称为「蜜月」。后泛指新婚后的第一个月。
2.比喻相对双方因遵守某种约定后的和平期。常用于政治、外交等场合。如:「这两国的外交正处于蜜月期间。」
《國語辭典》:画面(畫面)  拼音:huà miàn
1.古代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凡遇大悲大丧,即以刀划脸,以示悲愁。《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仓慈》:「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
2.图画、银幕等所呈现的形象。如:「影片中血腥火爆的画面不适合小孩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