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颠踬
颠踣
疾颠
大颠
放颠
狂颠
颠蹶
树颠
颠崖
颠顿
倒颠
颠坠
危颠
白颠
颠越
《國語辭典》:颠踬(顛躓)  拼音:diān zhì
倾仆失足。比喻处境困穷。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故旧独依然,时危话颠踬。」
《漢語大詞典》:颠踣(顛踣)
(1).跌倒;跌落。 汉 蔡邕 《王子乔碑》:“其疾病尫瘵者,静躬祈福,即获祚;若不虔恪,輒颠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 蔡攸 尝赐饮禁中, 徽宗 频以巨觥宣劝之。 攸 恳辞不任杯酌,将至颠踣。” 清 黄钧宰 《金壶戏墨·撞车》:“有贵公子驾车出游者……适与五套大车相撞击,公子颠踣於车前。”
(2).喻覆灭,死亡。 汉 蔡邕 《释诲》:“卑俯乎外戚之门,乞助乎近贵之誉,荣显未副,从而颠踣。” 宋 朱熹 《与周丞相书》:“ 熹 之衰病,首尾七年……若不自揆,冒昧轻进,窃恐不唯自取颠踣,亦或反貽丞相軫念之忧。”
(3).挫折困顿。 宋 欧阳修 《卫尉卿祁公神道碑铭》:“今有人负材与能,昂立人上,与时争高下,不肯分寸屈其心,而卒困厄颠踣,怏怏不得志。”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太白 《蜀道难》……等,无首无尾,变幻错综,窈冥昏默,非其材力学之,立见颠踣。” 清 姜宸英 《故江南布政司右参议前户部右侍郎栎园周公墓碣铭》:“忽夜起徬徨,取火尽烧其生平所纂述百餘卷,曰:‘使吾终身颠踣而不偶者,此物也!’”
《漢語大詞典》:疾颠(疾顛)
(1).急速颠覆、失败。国语·周语下:“高位寔疾颠,厚味寔腊毒。”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 汉高 ﹞亲与 项羽 对争存亡,逮 羽 之死,临哭其丧……且暴兴疾颠,礼之若旧,残戮之尸,乃以公葬。” 宋 王安石 《辞免司空表》之二:“宠灵覃被,危厉增加,位高疾颠,力少任重。”
(2).疯癫。 唐 陆龟蒙 《樵人十咏·樵叟》:“不知冠盖好,但信烟霞活。富贵如疾颠,吾从老巖穴。”
《國語辭典》:大颠(大顛)  拼音:dà diān
唐代一位高僧。俗姓杨。韩愈言其聪明识道理,能外形骸,以理自胜,因语往来,乃造其庐,留衣服为别。
《漢語大詞典》:放颠(放顛)
放纵颠狂。 唐 杜甫 《绝句》之九:“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宋 陆游 《夙兴弄笔偶书》诗:“春风不解嫌贫病,尚拟花前醉放颠。” 清 陈维嵩 《贺新郎·自嘲》词:“高舘灯如綉,屈指筭、摄衣登座,放颠时有。” 郁达夫 《和刘大杰〈秋兴〉》:“愁无饘粥堪娱老,那有情怀再放颠。”
分類:放纵颠狂
《漢語大詞典》:狂颠(狂顛)
癫狂。形容举止放荡无节制。 唐 张籍 《罗道士》诗:“闻客语声知贵贱,持花歌咏似狂颠。” 宋 辛弃疾 《唐河传·效花间体》词:“折花去,岸上谁家女,太狂颠。” 元 杨讷 《西游记》第四本第十六出:“跟后趋前,莫生狂颠。” 清 蒲松龄 《杜子美》诗:“虽固旷达无边幅,毋乃恣肆近狂颠?”
《漢語大詞典》:颠蹶(顛蹶)
亦作“ 颠蹷 ”。
(1).颠倒失次。管子·小匡:“ 桓公 惧,出见客曰:‘天威不违颜咫尺, 小白 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於下,以为天子羞。’”
(2).倒仆;跌落。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 鲍彪 注:“颠,倒;蹶,僵也。言其请救之急。”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芘之而误者,譬如荫朽树之被笮也,彼尚不能自止其颠蹶,亦安能救我之碎首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正回惑间,又一石子落,中巫,颠蹷。” 何垠 注:“颠,倒也。蹙音厥,僵也。”
(3).困顿挫折。 汉 桓宽 盐铁论·疾贪:“百姓颠蹶而不扶,犹赤子临井焉,听其入也。若此,则何以为民父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翌日,敕以 磻叟 诬罔上听,訐斥大臣,除名为民,流 爱州 。 磻叟 虽至颠蹶,輒不敢以其道自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早年气盛,鋭於进取,自谓卿相可立致,卒致颠蹶。”
(4).覆亡;毁灭;失败。明史·曹文诏周遇吉等传赞:“ 曹文詔 等秉驍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大命既倾,良将颠蹶。” 清 顾炎武 《天津》诗:“呜呼事一乖,宇宙遂颠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湘路纪事》:“倘第一问题即遭颠蹶,将来牵动全局,貽笑远人,万万无以自解。”
(5).犹颠狂。朱子语类卷一○四:“如今都教坏了后生,箇箇不肯去读书,一味颠蹷没理会处,可惜!可惜!” 明 刘基 《天说下》:“是故瘥癘夭札,人之病也,狂乱反常,颠蹶披猖,中天之病气而不知其所为也。”
(6).动荡不平貌。 汉 焦赣 《易林·大有之萃》:“雀行求食,出门见鷂,颠蹶上下,几无所处。” 宋 秦观 《海康书事》诗之九:“怒号兼昼夜,山海为颠蹶。”
(7).指行走不平稳貌。 许杰 《台下的喜剧》:“ 二木 老婆紧抱起她的小孩,在密集着板凳的中间,颠蹶的走出。”
《骈字类编》:树颠(树颠)
唐 卢纶 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各赋一物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元阳少府 素壁画飞泉,从云落树颠。
唐 韩愈 庭楸 下叶各垂地,树颠各云连。
《漢語大詞典》:颠崖(顛崖)
亦作“ 颠崕 ”。 高耸的山崖;山崖之上。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之十:“颠崖一陷落千寻,奴僕偏生负主心。” 元 郑元祐 《游支硎南峰》诗:“马骑仄径犹存石,鹤放颠崖尚有亭。”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边墻之工,卒岁不休,转石颠崖,伐树深涧。”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抹脸儿术:“或戎服乘马,驰於颠崕絶壑之中。”
分類:高耸山崖
《國語辭典》:颠顿(顛頓)  拼音:diān dùn
倾仆、困顿。唐。韩愈〈答崔立之书〉:「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
《漢語大詞典》:倒颠(倒顛)
(1).颠倒。谓事物的位置、顺序、状况等与原有的或应有的相反。 宋 欧阳修 《送荥阳魏主簿》诗:“子足未及閾,我衣惊倒颠。” 清 顾梦麟 《盗警诗和陈确庵》:“举世从知付倒颠,赤丸不怍青氊怍。”
(2).反倒,反而。《水浒传》第四九回:“我好意请你吃饭,你倒颠赖我大虫。”
《漢語大詞典》:颠坠(顛墜)
(1).坠落;跌落。《孔子家语·困誓》:“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 汉 班固 《西都赋》:“捨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或吸烟而迷卧,或悬楼而颠坠。”
(2).谓倒塌,毁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於咫书,万雉之城,颠坠於一檄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常恐七百之基,忽焉颠坠,亿兆之命,一旦阽危。”
(3).比喻覆灭,衰亡。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宋书·礼志三》:“粤在 魏 室,仍世多故,几於颠坠。” 唐 权德舆 《寓兴》诗:“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故自 周 季至今,宗法颠坠,豪宗有族长,皆推其长老有德者,不以宗子。”
《漢語大詞典》:危颠(危顛)
(1).危险倾覆。管子·宙合:“高为其居,危颠莫救。” 唐 黄滔 《知白守黑赋》:“弘章典式,克免危颠。”
(2).脚步不稳貌。 明沈采《千金记·省女》:“闻岳母远劳垂念,急趋回迎接,步履危颠。”
《國語辭典》:白颠(白顛)  拼音:bái diān
1.额头上有白毛。《诗经。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2.白头。亦指老人。《晋书。卷五一。束皙传》:「丹墀步纨裤之童,东野遗白颠之叟。」宋。王之道 和刘与可诗:「远信占黄耳,清游任白颠。」
《國語辭典》:颠越(顛越)  拼音:diān yuè
陨坠、衰落。《史记。卷四○。楚世家》:「且魏断二臂,颠越矣。」也作「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