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颠沛(顛沛)  拼音:diān pèi
1.偃仆、倾倒。
2.比喻世道衰乱或人事挫折。《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文明小史》第五七回:「捐道台的时候,手中还有十馀万,不想连遭颠沛,几个当铺不是蚀了本,便是被了灾。」
《國語辭典》:造次颠沛(造次顛沛)  拼音:zào cì diān pèi
仓促不安定的时候。唐。舒元舆 贻诸弟砥石命:「然吾固欲尔辈常置砥于左右,造次颠沛,必于是思之,亦古人韦弦铭座之义也。」
分類:流离困顿
《國語辭典》:颠沛流离(顛沛流離)  拼音:diān pèi liú lí
遭受挫折,生活困迫不安。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等孩儿长大时年,交付他收执依然,遮莫杀颠沛流离,休迷失水木根源。」《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至于没出土儿,就遭了这场颠沛流离,惊风骇浪,更自可怜。」也作「流离颠沛」。
《國語辭典》:流离颠沛(流離顛沛)  拼音:liú lí diān pèi
穷困受挫,生活极不安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好些时不见了他,只说是流离颠沛,连存亡不可保了。」《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君之不得亲心,流离颠沛,皆由妾故。」也作「颠沛流离」。
《國語辭典》:匍匐  拼音:pú fú
1.手足伏地爬行。《庄子。秋水》:「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先生伏质就地,匍匐北进。」也作「匍伏」、「蒲伏」、「蒲服」。
2.比喻急遽、尽力。《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文选。刘琨。答卢谌诗》:「裹粮携弱,匍匐星奔。」
《國語辭典》:踉跄(踉蹌)  拼音:liàng qiàng
走路歪斜不稳。《三国演义》第四一回:「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道士去拾时,脚步踉跄,连身子也跌倒了。」也作「踉蹡」。
《國語辭典》:踉蹡  拼音:liàng qiàng
走路歪歪倒倒的样子。《西游记》第三二回:「原来是道路不平,未曾细看,忽被蓏萝绊了个踉蹡。」《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乃起跨驴,踉蹡而行。」也作「踉跄」。
《國語辭典》:颠狈(顛狽)  拼音:diān bèi
颠沛。《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
分類:颠沛
《漢語大詞典》:随风逐浪(隨風逐浪)
(1).奔波;颠沛。 唐 吴融 《商人》诗:“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2).犹言随大流。 郭沫若 《虎符》第四幕:“人不沉着,就如像水上的浮萍,空中的败叶,是只好随风逐浪的。”
《國語辭典》:趁波逐浪  拼音:chèn bō zhú làng
随著波浪漂流。比喻没有主见,任人摆布。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谁想并头莲情断藕丝长,搬调的俺趁波逐浪。」《孤本元明杂剧。锁白猿。第四折》:「师父也我不想再趁波逐浪利名牵。」也作「趁浪逐波」。
分類:奔波颠沛
《國語辭典》:留难(留難)  拼音:liú nán
故意刁难,阻留。汉。桓宽《盐铁论。本议》:「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百姓贱卖货物以便上求,间者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留难与之为市。」《文明小史》第一五回:「从前说中国釐捐局留难客商,客商见了都要头疼。」
《國語辭典》:倾侧(傾側)  拼音:qīng cè
1.偏斜。如:「她倾侧著身子,听得十分入神。」《宋史。卷四三○。道学列传四。李方子》:「方子既归,学者毕集,危坐竟日,未始倾侧,对宾客一语不妄发,虽奴隶亦不加诟詈,然常严惮之。」
2.乖离不正。《荀子。臣道》:「挢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然方公之欲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
3.摇摆不定。《荀子。议兵》:「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宋史。卷二八三。列传。夏竦》:「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
4.困顿、颠沛。《汉书。卷四○。张陈王周传》:「陈平之志,见于社下,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于汉,而为谋臣。」《后汉书。卷四○。班彪列传上》:「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閒,行不踰方,言不失正。」
5.顺从、依附。《淮南子。要略》:「诚喻至意,则有以倾侧偃仰世俗之间,而无伤乎谗贼螫毒者也。」
6.崎岖不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若水注》:「高山嵯峨,岩石磊落,倾侧萦回,下临峭壑。」
《國語辭典》:困踬(困躓)  拼音:kùn zhì
境遇艰难不顺利。《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萧颖士传》:「是时外夷亦知颖士之名,……其名动华夷若此。终以诞傲褊忿,困踬而卒。」唐。白行简《李娃传》:「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使其情绝,杀而弃之。又困踬若此,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
《國語辭典》:颠顿(顛頓)  拼音:diān dùn
倾仆、困顿。唐。韩愈〈答崔立之书〉:「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
《漢語大詞典》:琐尾(瑣尾)
亦作“璅尾”。
(1).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朱熹 集传:“琐,细;尾,末也。流离,漂散也……言 黎 之君臣,流离琐尾,若此其可怜也。”后以“琐尾”谓颠沛流离,处境艰难。 康有为 《复山东孔道会书》:“曾于戊戌进呈各书……不幸 尧 台幽囚, 秦 焚遂至。餘生琐尾,絶域流亡。”
(2).指颠沛困顿中的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絃,抡才访道。”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可怜仳离琐尾,大都内地残黎。” 清 孙枝蔚 《忆十三弟穉发时方议诸商助饷闻已入城》诗:“无才安琐尾,有命等泥沙。”
(3).琐碎,零碎。 宋 洪迈 容斋续笔·龙筋凤髓判:“《僉载》纪事,皆琐尾擿裂,且多媟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毛诗‘琐尾’二字, 郑 笺:‘美好也。’今亦为琐碎之词。”
(4).犹猥琐。 明 唐顺之 《答江五坡提学》:“今学官璅尾自卑,嗜利无比,人人相师,靡然一风。”
《漢語大詞典》:颠跋(顛跋)
困顿,颠沛。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四:“颠跋 西夏 ,收迹旧京。”一本作“ 颠踣 ”。
分類:困顿颠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