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粉颈(粉頸)
指妇女洁白细腻的颈项。 唐 司空图 《冯燕歌》:“唯将大义断胸襟,粉颈初迴如切玉。”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悄然入室,伴嫗盹於牀下, 芸 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 茅盾 《子夜》五:“他站起来踱了几步……看着少奶奶低垂的粉颈,自言自语的说。”
《國語辭典》:脖项(脖項)  拼音:bó xiàng
颈项,头与身体连接的部分。《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一双眼插将上去,脖项上血污著。」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二折:「风吹起脖项上绛毛缨一似火燎。」也称为「脖子」。
分類:颈项
《漢語大詞典》:蝤蛴领(蝤蠐領)
比喻女子洁白丰润的颈项。语出《诗·卫风·硕人》:“领如蝤蠐。” 五代 和凝 《采桑子》词:“蝤蠐领上訶梨子,绣带双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上·唐人咏马嵬事皆大不敬:“《悦亲楼集·读白诗偶有所触因韵成篇》云……脂肤蝤蠐领,细腻如手捫。”亦省称“ 蝤领 ”。 清 赵翼 《题周昉背面美人图》诗:“亭亭背立碧栏杆,不见蛾眉见蝤领。”
《漢語大詞典》:咽项(咽項)
指颈项。
分類:颈项
《漢語大詞典》:咽颈(咽頸)
指脖子(或颈项,头颈);头。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我早豁地离了坐位,悄地低了咽颈,緼地红了面皮。”
《漢語大詞典》:脖颈(脖頸)
颈项。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邓九公 ﹞及至听到后来,渐渐儿的把个脖颈低了下去,默默无言,只瞧着那杯残酒发怔。”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样冷天,依我説,你莫如搁下这把剑,倒带上条领子儿,也省得风吹了脖颈儿。” 杨沫 《永不凋谢的玫瑰花环》:“刚一见面,突然间,一串串美丽的花环被珍重地戴到我们每个代表团成员的脖颈上了!” 柯蓝 《火车上的少校》:“他一边喊,一边用手抱着少校的脖颈,比什么都亲热。”
分類:颈项
《国语辞典》:金锁(金锁)  拼音:jīn suǒ
1.精致贵重的锁。唐。杜牧〈宫词〉二首之二:「银钥却收金锁合,月明花落又黄昏。」唐。韦庄〈题许仙师院〉诗:「院开金锁涩,门映绿篁深。」
2.颈项所配带的金锁片。《北史。卷九五。赤土传》:「豪富之室,恣意华靡,唯金锁非王赐不得服用。」
《漢語大詞典》:强项(强項,彊項)
彊項:亦作“强项”。颈项僵直,不能随意转动。彊,通“ 僵 ”。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其时九月,天已寒,四方全师,未颁冬衣服,聚之受詔,或伍或离,垂手强项,往往誶语。”
《漢語大詞典》:缩颈(縮頸)
(1).缩其颈项。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望见 元王 ,延颈而前,三步而止,缩颈而却,復其故处。 元王 见而怪之,问 卫平 曰:‘龟见寡人,延颈而前,以何望也?缩颈而復,是何当也。’”
(2).畏寒貌;戒惧貌。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友人得罪斥逐后,其家亲知,过门缩颈不敢视,公独省问。” 宋 苏轼 《独觉》诗:“期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 明 李东阳 《〈倪文僖公集〉序》:“国人皆缩颈吐舌,骇叹不能已。”
《國語辭典》:引颈(引頸)  拼音:yǐn jǐng
伸长脖子。《三国演义》第七六回:「今樊城被困,引颈望救,不如令人将书射入樊城,以宽军心。」《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其人不听,以剑加我颈,逼要从他,我引颈受之,曰:『要死便死,吾志不可夺!』」
《國語辭典》:缨络(纓絡)  拼音:yīng luò
1.以珠玉缀成的装饰品。《北史。卷九五。林邑传》:「王戴金花冠,形如章甫,衣朝霞布,珠玑缨络。」也作「璎珞」。
2.缠绕。指世俗的牵绊。《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方解缨络,永托兹岭。」
《國語辭典》:项领(項領)  拼音:xiàng lǐng
1.颈子。《抱朴子。外篇。清鉴》:「譬犹眼能察天衢,而不能周项领之閒。」
2.粗肥的颈子。《诗经。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3.巨大。《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乐颐之传》:「升之与君俱有项领之功,今一言而二功俱解,岂愿闻之乎?」
4.比喻险要的地方。《三国志。卷二二。魏书。陈群传》:「今乘高据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
《漢語大詞典》:项背(項背)
(1).颈项和背脊。 清 王韬 《变法中》:“ 中国 人才之众也,土地之广也,甲兵之强也,财力之富也,法度之美也,非西国之所能望其项背也。”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一节:“ 龙伯 大人之脚趾,遂终为 僬侥国 小丈夫之项背所能望也。谓余不信,请徵诸佛学。”
(2).谓相互比较。 清 陈宏绪 《与黄俞邰书》:“仅 寧都 温伯荒 兄差堪与 俞邰 项背,然亦 孔明 所谓未及髯( 关羽 )之逸伦絶羣也。”参见“ 望其项背 ”。
《國語辭典》:望其项背(望其項背)  拼音:wàng qí xiàng bèi
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续集》:「至杜公神通广大,压古轶今,岑、高诸人无敢望其项背。」也作「望其肩背」、「望其肩项」。
《漢語大詞典》:枷杻
(1).木枷与手械。带于囚犯颈项、手腕的刑具。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枷棒》:“六月盛暑,去囚火、枷杻,决断刑狱,放宥之也。” 宋 欧阳修 《论燕度勘滕宗谅事张皇大过札子》:“传闻 燕度 勘鞫 滕宗谅 事,枝蔓勾追,直得使尽 邠州 诸县枷杻,所行栲掠,皆是无罪之人。”《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仙女笑道:‘汝欲脱离苦厄么?’上前把手一指,那枷杻纷纷自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巧哉造化心,此罚胜枷杻。”
(2).谓带枷、上手械。旧唐书·懿宗纪:“贼初劫 乌江县 , 雍 (刺史 崔雍 )令步奏官二人探知, 雍 犹不信,二人并被枷杻。”
《漢語大詞典》:鹤颈(鶴頸)
(1).鹤的颈项。 唐 白居易 《叹老》诗之二:“鵶头与鹤颈,至老长如墨。独有人鬢毛,不得终身黑。”亦比喻长柄。 唐 张说 《咏瓢》:“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2).伸长了的颈项。形容急切盼望貌。 唐 韩偓 《黄蜀葵赋》:“清旦鶯啼,黄昏客散,鹤颈兮长引,猿肠兮屡断。” 宋 苏辙 《送王巩之徐州》诗:“相望鹤颈引,欲往龟头缩。”
(3).书体名。即鹤头书。 清 蒲松龄 《拟上聪明天纵万几之馀临摹法书精妙入神特赐大学士以下九卿科道各一幅群臣谢表》:“墨瀋流霞,曲尽鹤颈之巧;笔花散彩,艷传隼尾之波。”参见“ 鹤头书 ”。
《漢語大詞典》:鹤头书(鶴頭書)
书体名。亦指诏书。《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鹤书赴陇” 李善 注引 南朝 齐 萧子良 《古今篆隶文体》:“鹤头书与偃波书俱詔板所用,在 汉 则谓之尺一简。” 明 张羽 《徐黄门画》诗:“前年版下鹤头书,徵起直上青云衢。” 清 朱彝尊 《同钱王严魏查吴过白云观分韵》之一:“惟餘綵繙字,髣髴鹤头书。”参见“ 鹤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