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宿虑(宿慮)
预先思考、谋划。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僕因 法孝直 自衒鬻, 庞统 斟酌其间,遂得诣公於 葭萌 ,指掌而谭,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 益州 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
《國語辭典》:宿构(宿構)  拼音:sù gòu
预先拟构。比喻写文章既轻易又迅速。《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也作「夙构」。
《国语辞典》:阳坟(阳坟)  拼音:yáng fén
人未死而预先作好坟墓,称为「阳坟」。它与一般坟墓并没有两样,只是没有埋葬棺木,而且墓碑上的字用红字。据堪舆界的说法建造阳坟可以消灾解厄、逢凶化吉,凡久病不起、怪病缠身、生意不如意,甚至缺少子嗣等都可建造。但日后如果此人去世,家属若认为该地风水不好,仍可改葬他地。
《漢語大詞典》:预养(預養)
预先培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江陵家法:“ 江陵 教子极严,不特各省督抚及各边大帅俱不许之通书问,即京师要津,亦无敢与往还,盖欲诸郎君继 小许公 事业,预养其相望耳。”
分類:预先培养
《漢語大詞典》:豫严(豫嚴)
预先端正仪容,以示严肃恭敬。晋书·何曾传:“帝既出,又过其子 劭 。 曾 先敕 劭 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 劭 不冠带,停帝良久, 曾 深以谴 劭 。”宋史·李弥逊传:“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於内倖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
《漢語大詞典》:豫见(豫見)
预先估计到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事先推断其结果。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枕中:“然而 范子 豫见之策,未肯为王言者也。”汉书·沟洫志:“宜详考验,皆可豫见,计定然后举事。”《后汉书·袁安传》:“臣闻功有难图,不可豫见;事有易断,较然不疑。”
预先显现。 汉 王充 论衡·订鬼:“妖之见出也,或且兇而豫见,或兇至而因出。因出,则妖与毒俱行;豫见,妖出不能毒。” 宋 宋□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帝王运兆门上·明帝移宅》:“《河洛讖》云:‘灵耀豫见东南隅。’”
《漢語大詞典》:逆决(逆決)
预先断定。 宋 陆游 《上执政书》:“﹝某﹞虽才识浅暗,不能如古人迎见逆决,然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 宋 陆游 《上辛给事书》:“前知逆决,毫芒不失。”
分類:预先断定
《漢語大詞典》:逆萌
(1).预先披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絶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2).叛逆的趋势;背叛的念头。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朱隽》:“今海内一统,独黄巾造逆纳降,徒长逆萌,非长计。”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是时 三桂 ( 吴三桂 )方欲立功,至十八年尚率兵入 缅 ,取 永明王 献捷,岂早有逆萌!”
《国语辞典》:和菜  拼音:hé cài
餐馆中就某一金额,预先配成的固定菜色。
《漢語大詞典》:预凶(預凶)
谓预先显示不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和王预凶:“及王薨后,其子孙未及数年相次沦谢,亦预凶之兆所感应也。”
《漢語大詞典》:预许(預許)
预先答应。 茅盾 《子夜》十一:“当她( 刘玉英 )到了交易所时,她又这么预许给自己:‘我这笔货,也可以零碎拆卖的。’” 茅盾 《子夜》十九:“他一边走,一边想,预许给自己很多期望,很多的未来计划。”
分類:预先答应
《漢語大詞典》:宿读(宿讀)
谓如预先读过。北史·阚駰传:“ 駰 博通经传,聪敏过人,三史羣言,经目则诵,时人谓之宿读。”
《漢語大詞典》:宿定
预先确定。管子·地图:“故将出令发士,期有日数矣。宿定所征伐之国,使羣臣大吏父兄便辟左右,不能议成败,人主之任也。”南史·刘穆之传:“ 刘 孟 诸公俱起布衣,共立大义,事乃一时相推,非宿定臣主分也。”
分類:预先确定
《漢語大詞典》:素脩
亦作“ 素修 ”。
(1).预先早作准备。荀子·议兵:“ 汤 之放 桀 也,非其逐之 鸣条 之时也; 武王 之诛 紂 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脩也。此所谓仁义之兵也。” 杨倞 注:“前行、素脩,谓前已行之,素已脩之。”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言备之素脩也。”
(2).平素的修养。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惟哲人之素修兮,感曲成之奇姿。”
《漢語大詞典》:豫具
谓预先备有。管子·度地:“故常以毋事具器,有事用之,水常可制,而使毋败。此谓素有备而豫具者也。”史记·陈丞相世家:“ 高帝 豫具武士,见 信 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东观汉记·冯衍传》:“德不素积,人不为用;备不豫具,难以应卒。”
分類:预先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