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5,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急须
须将
濡须
虾须
当须
须求
须索
须留
眉须
虬须
理须
人须
黄须
切须
须不
《漢語大詞典》:急须(急須)
(1).煮茶、暖酒器名。 宋 黄裳 《龙凤茶寄照觉禅师》诗:“寄向仙 庐 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自注:“急须,东南之茶器。” 明 都卬 《三馀赘笔·急须仆憎》:“ 吴 人呼暖酒为急须……急须者,以其应急而用。”
(2).一说古为便溺器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饮器:“近时人又以贮酒之器谓之急须,亦止为一饮字讹之。殊不知古人以溺器为急须,乃应急而须待之者,反又不知其义,可笑。”
《漢語大詞典》:须将(須將)
老将,宿将。 宋 叶适 《王运使挽词》诗:“须将未尽赏,酬折在丰碑。”
分類:老将宿将
《漢語大詞典》:濡须(濡須)
(1).水名。今称 运漕河 。源出 安徽省 巢湖 ,东流至今 芜湖市 裕溪口 入 长江 。古代当 江 淮 间交通要道, 魏 晋 南北朝 时,这里是兵争要地。
(2).堡坞名。 东汉 末年 孙权 于 濡须口 筑以备 曹操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建安 ﹞十八年正月, 曹公 攻 濡须 , 权 与相拒月餘。”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顾 濡须 之故巘,每当食而忘饭。” 王闿运 《哀江南赋》:“ 濡须 不守, 夏口 空防。”参见“ 濡须坞 ”。
《漢語大詞典》:濡须坞(濡須塢)
堡坞名。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建安 ﹞十六年, 权 徙治 秣陵 。明年,城 石头 ,改 秣陵 为 建业 。闻 曹公 将来侵,作 濡须坞 。” 清 钱谦益 《刑部尚书沈公神道碑》:“仿 曹操 之开 芍陂 , 孙权 之立 濡须坞 以足餉。”
《國語辭典》:虾须(蝦鬚)  拼音:xiā xū
1.虾的触角。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沪:「波中植甚固,磔磔如虾须。」
2.帘子。唐。陆畅〈〉诗:「劳将素手捲虾须,琼室流光更缀珠。」南唐。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词:「昼雨新愁,百尺虾须上玉钩。」
《漢語大詞典》:当须(當須)
必须。左传·昭公十三年“有人无主,二也” 晋 杜预 注:“虽有贤人,当须内主为应。”《晋书·甘卓传》:“答问损益,当须博通古今,明达政体,必求诸坟索,乃堪其举。”百喻经·倒灌喻:“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瘥耳。”
分類:必须
《漢語大詞典》:须求(須求)
求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 王利器 集解:“须求,《少仪外传下》作‘干求’。”
分類:求取
《國語辭典》:须索(須索)  拼音:xū suǒ
1.一定、必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看得停当回话。须索走一遭去来。」《西游记》第九回:「常言道:『恩将恩报。』我今日须索救他性命,以报目前之恩。」
2.勒索。《新唐书。卷一六五。列传。郑馀庆》:「以沙陀兵奄入其地,壁汾东,释言讨贼,须索繁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有振武都头卒,不堪一行人须索。忽操白刃,入斫圣美。」
《國語辭典》:须留(須留)  拼音:xū liú
迟留稍待。《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清河孝王庆传》:「选懦之恩,知非国典,且复须留。」
分類:停留留待
《漢語大詞典》:眉须(眉鬚)
犹须眉。常借指男子。 康有为 《自题三十影象》诗:“犀顶龟文何肯相,雷光泡影认眉鬚。”
分類:男子
《國語辭典》:虬须(虯鬚)  拼音:qiú xū
蜷曲的胡须。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也作「虬须」。
分類:拳曲胡须
《韵府拾遗 虞韵》:理须(理须)
陈书周铁虎传岂直温序见害方其理须庞德临危犹能瞋目忠贞如此恻怆兼深
《分类字锦》:人须(人须)
笔经人须作笔甚佳
分类:人须
《国语辞典》:黄须(黄须)  拼音:huáng xū
老年人的胡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伛兜怪脸,尖下颏,生几茎黄须;突兀高颧,浓眉毛,压一双赤眼。」
分类:胡须老人
《漢語大詞典》:切须(切須)
(1).急需。隋书·刑法志:“顷年已来,处处之役,唯资徒讁,逐急充配。若科制繁细,义同简丝,切须之处,终不可得。”
(2).务必。《西游记》第六回:“你随菩萨修行这几年,想必也有些神通,切须在意。”《西游记》第二八回:“徒弟呀,山路崎嶇,甚是难走,却又松林丛簇,树木森罗,切须仔细!”
分類:务必急需
《漢語大詞典》:须不(須不)
犹言一定不会。《水浒传》第二回:“他只是一箇人,须不三头六臂,我不信。”
分類: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