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6,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直须
斯须
须弥
必须
须至
须是
要须
会须
底须
终须
无须
也须
相须
须发
便须
《國語辭典》:直须(直須)  拼音:zhí xū
1.就该、正应当。唐。杜秋娘〈金缕衣〉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宋。欧阳修〈朝中措。平日阑槛倚晴空〉词:「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2.竟须、还要。《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孔明变色曰:『子敬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
《國語辭典》:斯须(斯須)  拼音:sī xū
片刻、短暂的时间。《礼记。祭义》:「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唐。杜甫〈丹青引〉:「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分類:须臾片刻
《漢語大詞典》:须弥(須彌)
(1).见“ 须弥山 ”。
(2).信佛者泛指山。 唐 杨炯 《梓州惠义寺重阁铭》:“俯观大道,仅如枣叶;下望须弥,裁同芥子。”
《國語辭典》:须弥山(須彌山)  拼音:xū mí shān
山名。须弥,胡语音译,意译妙高。古印度宇宙观中,此山位居世界中央。山由东面白银,北面黄金,南面吠琉璃,西面颇胝迦四宝构成。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为帝释天居所。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之外为四大部洲,是佛教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也译作「修迷楼」、「须弥楼」、「苏迷卢」。
《國語辭典》:必须(必須)  拼音:bì xū
1.一定、必定。三国魏。嵇康 养生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他若不还时,必须连累足下。倘主公见罪,奈何?」
2.强调命令语气。如:「即使刮风下雨,你也必须来。」
《國語辭典》:须至(須至)  拼音:xū zhì
1.一定。宋。文同 吴公惠酒因谢诗:「须至开筵召佳客,为公连夜赏郫筒。」
2.公文的结尾用语。表示结束。如文凭则曰「须至文凭者」,护照则曰「须至护照者」。
《國語辭典》:须是(須是)  拼音:xū shì
1.一定是、必定是。唐。韦庄 令狐亭诗:「若非天上神仙宅,须是人间将相家。」《刘知远诸宫调。第一》:「老儿离庄院,料他家中须是豪强,衣服煞齐整。」
2.必须。《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出》:「梅香媳妇在房帏,须是照管家计。」《水浒传》第五二回:「这里和他理论不得,须是京师也有大似他的。」
3.总是、终是。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第五来欢郎虽是未成人,……须是崔家后代孙。」元。杨显之《潇湘夜雨》第一折:「虽然俺心下有,我须是脸儿羞。」
4.本是。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须是读书人凌云豪气,偏遇这泼虔婆全无顾忌。」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你本是赵盾家堂上宾,我须是屠岸贾门下人。」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一出:「爹妈休疑,奴须是你孩儿的糟糠妻室。」
《漢語大詞典》:要须(要須)
(1).必须;需要。《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天下未寧,要须良臣以镇边境。”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满二石米以外,任意斟裁。然要须米微多,米少酒则不佳。” 宋 李纲 《又与张相公书》:“昨日得报,止遣水军屯 蘄阳 ,要须 九江 有兵与之相照应,乃为得策。”
(2).必定;总会。 唐 雍陶 《感兴》诗:“贫女貌非丑,要须缘嫁迟。” 宋 苏辙 《病后》诗:“芭蕉张王要须朽,云气浮游毕竟虚。” 清 顾炎武 《祖豫州闻鸡》诗:“岂足占时运,要须振羽翰。”
《國語辭典》:会须(會須)  拼音:huì xū
1.恰逢需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2.应当。唐。李白〈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宋。柳永〈凤归云。向深秋〉词:「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也作「会当」。
《漢語大詞典》:底须(底須)
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 《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分類:何须何必
《国语辞典》:终须(终须)  拼音:zhōng xū
最后必然。《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我两人,下半世也够吃用了,只管做这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
分类:最后必然
《國語辭典》:无须(無須)  拼音:wú xū
不必、不用。《南史。卷三三。何承天传》:「善候何颜色,如其不悦,无须多陈。」《聊斋志异。卷八。局诈》:「其人曰:『此无须踟蹰。某不过欲抽小数于内兄,于将军锱铢无所望。』」也作「无须乎」。
《國語辭典》:也须(也須)  拼音:yě xū
1.也应该。如:「就算你有事不能来,也须知会一声啊!」
2.曾经。《醒世恒言。卷三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昨夜也须告过公公得知,丈夫无端卖我,我自去对爹娘说知。」
分類:应该应当
《漢語大詞典》:相须(相須)
(1).亦作“ 相需 ”。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诗·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毛 传:“风雨相感,朋友相须。” 汉 王充 论衡·无形:“人禀气於天,气成而形立,形命相须,以致终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自成 善攻, 汝才 善战,两人相须若左右手。” 谢觉哉 《不惑集·冷和热》:“冷和热是相需为用的,是统一性的对立面。”
(2).相互等待。汉书·王莽传中:“羣公奏请募吏民人马布帛绵,又请内郡国十二买马,发帛四十五万匹,输 长安 ,前后毋相须。” 颜师古 注:“须,待也。” 三国 魏 曹植 《仙人篇》:“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 宋 叶适 《张氏东园送王恭父得殿字》诗:“燕鸿不相须,进趣自求便。”
《國語辭典》:须发(鬚髮)  拼音:xū fǎ
胡子和头发。《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言未讫,只见关公口开目动,须发皆张,操惊倒。」
《国语辞典》:便须(便须)  拼音:biàn xū
就该。如:「要想成功,便须努力。」《旧唐书。卷一七○。列传。裴度》:「过河之后,却退不得,便须进击,方见成功。」
分类:列传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