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前项
强项
强项
刘项
项籍
项王
说项
上项
缩项
头项
项氏
项领
项背
两项
槁项
《國語辭典》:前项(前項)  拼音:qián xiàng
1.法律上指法律条文的分项。如第一项相对于第二项而言称为前项,馀类推。
2.数学上称比的第一项、比例式的第一项及第三项,如3:1中的3,a:b=c:d中的a、c。
《漢語大詞典》:前向(前嚮)
(1).亦作“ 前乡 ”。朝着前面。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长安 女子有生儿,两头异颈俱相乡,四臂共匈(胸)俱前乡。”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腹下欲平,有‘八’字;腹下毛,欲前向。”
(2).亦作“ 前项 ”、“ 前嚮 ”。前些天,前些时候。《水浒传》第二六回:“士兵道:‘都头恁地忘了?前项他也曾来与都头作庆,他家只在 狮子街 巷内住。’”《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十来个学生,都只有十一二岁,半月里不见了三个……那人搜了一搜,他的儿子的衣裳鞋袜,并前嚮不见的那三四个的衣裳,都尽数搜出。” 丁玲 《母亲》三:“前向还有人到县里讲,说四处有人想造反。”
《漢語大詞典》:强项(强項,彊項)
彊項:亦作“强项”。颈项僵直,不能随意转动。彊,通“ 僵 ”。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其时九月,天已寒,四方全师,未颁冬衣服,聚之受詔,或伍或离,垂手强项,往往誶语。”
《國語辭典》:强项(強項)  拼音:qiáng xiàng
1.直硬颈项。形容秉性刚直,不肯低头屈服。《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帝不悦曰:『卿强项,真杨震子孙。』」《聊斋志异。卷十。席方平》:「或势逼大僚,而有志者亦应强项。」
2.大陆地区指实力强的运动项目。
《漢語大詞典》:强项令(强項令)
指 东汉 光武帝 时 洛阳 令 董宣 。 董宣 为 洛阳 令时, 湖阳公主 苍头杀人,匿于主家。后公主出行,用他为骖乘。 董宣 候之于途,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诉于帝,帝大怒,召 宣 欲箠杀之。 宣 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即以头击柱,帝令小黄门止之,使叩头谢主。 宣 不从。强使顿之, 宣 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敕强项令出。事见后汉书·酷吏传。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 光武 能申於 莽 而屈於强项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员官:“夫人即偕公子命驾归,矢曰:‘渠即死於是,吾亦不復来矣!’踰年,公卒。此不可谓非今之强项令也。”
分類:光武洛阳
《漢語大詞典》:刘项(劉項)
刘邦 、 项羽 的并称。汉书·诸侯王表:“ 陈吴 奋其白梃, 刘 项 随而毙之。” 唐 李白 《猛虎行》:“ 张良 未遇 韩信 贫, 刘 项 存亡在两臣。”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诗:“谁为 刘 项 决雌雄,赖有 韩 彭 力相援。” 清 陈维嵩 《虞美人·题徐渭文画花卉翎毛便面》词:“愁看 刘 项 兴亡史,且读《南华子》。”
分類:刘邦项羽
《国语辞典》:项籍(项籍)  拼音:xiàng jí
人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今江苏省宿迁县)。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与叔父项梁起兵吴中,梁败死,籍继为将,大破秦军,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战无不利,但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一战,楚军瓦解,项籍自刎于乌江。
《漢語大詞典》:项王(項王)
指 项籍 。 秦 末 下相 人,字 羽 。从叔父 梁 在 吴中 起事, 梁 败死, 籍 领其军。 秦 亡,自立为 西楚霸王 ,继与 刘邦 争天下。后 汉王 用 张良 、 陈平 计,围 籍 于 垓下 ,至 乌江 自刎。见《史记·项羽本纪》。 唐 李白 《拟恨赋》:“若乃 项王 虎鬭,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 元 贡师泰 《彭城怀古》诗:“ 项王 帐底犹 虞 舞, 汉祖 军中尽 楚 声。”常用以借指失败的英雄。 清 吴伟业 《戏题仕女图·虞兮》诗:“博得美人心肯死, 项王 此处是英雄。”
《國語辭典》:说项(說項)  拼音:shuō xiàng
替人称扬或讲情。参见「逢人说项」条。《孽海花》第九回:「行辕中又送来几封京里书札。雯青一一检视,也有亲友寻常通贺的,也有大人先生为人说项的。」
《漢語大詞典》:上项(上項)
前述事项。 宋 范仲淹 《奏乞减武臣充提刑及令枢密院三班选人进呈》:“仍乞委枢密院除选拣上项提点刑狱使臣外,更常切於武臣中选人。”《水浒传》第八三回:“再説 戴宗 、 戴青 潜地进城,逕到 宿太尉 府内,备细诉知衷情。当晚, 宿太尉 入内,将上项事务奏知天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他喝完了茶,付了茶钱,便忙忙的回到 牤牛山 ,把上项事对各家寨主,説知详细。” 夏丐尊 叶圣陶 《文心》九:“根据上项宗旨,本院从出现于社会间之病患者中择尤收容,加以诊治。”
分類:述事事项
《漢語大詞典》:缩项(縮項)
恐惧貌。 唐 吕岩 《敲爻歌》:“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 唐 罗隐 《谗书·救夏商二帝》:“故千载之后,百王有闻其( 桀 紂 )名者,必缩项掩耳;闻 尧 舜 者,必气跃心跳,慕之名与惧之名显然矣。”
《國語辭典》:头项(頭項)  拼音:tóu xiàng
1.头绪。《朱子语类。卷一二。持守》:「不要因一事而惹出三件两件。如此则杂然无头项,何以得他专一!」也作「头当」。
2.项目、类别。《朱子语类。卷二○。论语。学而篇上》:「盖为学之事虽多有头项,而为学之道,则只在求放心而已。」《水浒传》第六回:「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
3.领导人。宋。彭大雅《黑鞑事略》:「其军马将帅,旧谓之十七头项。」也称为「头领」。
《漢語大詞典》:项氏(項氏)
指 项籍 。 汉 班固 《史述赞·述高纪》:“ 项氏 畔换,黜我 巴 汉 。” 晋 潘岳 《西征赋》:“虐 项氏 之肆暴,坑降卒之无辜。”参见“ 项王 ”。
分類:项籍
《漢語大詞典》:项王(項王)
指 项籍 。 秦 末 下相 人,字 羽 。从叔父 梁 在 吴中 起事, 梁 败死, 籍 领其军。 秦 亡,自立为 西楚霸王 ,继与 刘邦 争天下。后 汉王 用 张良 、 陈平 计,围 籍 于 垓下 ,至 乌江 自刎。见《史记·项羽本纪》。 唐 李白 《拟恨赋》:“若乃 项王 虎鬭,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 元 贡师泰 《彭城怀古》诗:“ 项王 帐底犹 虞 舞, 汉祖 军中尽 楚 声。”常用以借指失败的英雄。 清 吴伟业 《戏题仕女图·虞兮》诗:“博得美人心肯死, 项王 此处是英雄。”
《國語辭典》:项领(項領)  拼音:xiàng lǐng
1.颈子。《抱朴子。外篇。清鉴》:「譬犹眼能察天衢,而不能周项领之閒。」
2.粗肥的颈子。《诗经。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3.巨大。《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乐颐之传》:「升之与君俱有项领之功,今一言而二功俱解,岂愿闻之乎?」
4.比喻险要的地方。《三国志。卷二二。魏书。陈群传》:「今乘高据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
《漢語大詞典》:项背(項背)
(1).颈项和背脊。 清 王韬 《变法中》:“ 中国 人才之众也,土地之广也,甲兵之强也,财力之富也,法度之美也,非西国之所能望其项背也。”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一节:“ 龙伯 大人之脚趾,遂终为 僬侥国 小丈夫之项背所能望也。谓余不信,请徵诸佛学。”
(2).谓相互比较。 清 陈宏绪 《与黄俞邰书》:“仅 寧都 温伯荒 兄差堪与 俞邰 项背,然亦 孔明 所谓未及髯( 关羽 )之逸伦絶羣也。”参见“ 望其项背 ”。
《國語辭典》:望其项背(望其項背)  拼音:wàng qí xiàng bèi
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续集》:「至杜公神通广大,压古轶今,岑、高诸人无敢望其项背。」也作「望其肩背」、「望其肩项」。
《骈字类编》:两项(两项)
宋史选举志时有言门客及随侍亲子孙五十人取一临安府学三年类申人漕试七十取一又令别试院分项异处收试已为烦碎兼两项士人习赋习书之外习他经者差少难于取放遂命将两项混同收试考校均作六十取一
分类:两项
《漢語大詞典》:槁项(槁項)
亦作“槀项”。 羸瘦貌。 明 高启 《〈娄江吟稿〉序》:“有肯槁项老死於布褐藜藿者哉?” 清 钱谦益 《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中游好》诗之四:“入国下车三叹息,有人槁项在菰芦。” 章炳麟 《訄书·学隐》:“ 东原 方承流奔命不给,何至槀项自縶,缚 汉 学之拙哉。”参见“ 槁项黄馘 ”。
《國語辭典》:槁项黄馘(槁項黃馘)  拼音:gǎo xiàng huáng xù
枯瘦的项颈,发黄的面容。形容非常饥瘦。《庄子。列禦寇》:「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分類:面黄肌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