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8,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啤酒
亚姑
兀剌
珠申
诺亚
迦利
火不思
阿毗昙
芭蕾
讹略
氆氇
铺德
密达
胁尊者
亚当
《國語辭典》:啤酒  拼音:pí jiǔ
以大麦为主要原料,加葎草或啤酒花所酿制成的酒。为英语beer的音译。味道微苦,含泡沫及特殊香味,是酒精含量较低的一种酒。
《漢語大詞典》:亚姑(亞姑)
阿拉伯语音译。宝石名。有红、青、黄、白等色。见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回回石头
《國語辭典》:兀剌  拼音:wù là
1.靴子。译自蒙古语。元。高安道〈哨遍。十载寒窗诚意套。尾〉:「新靴子投至能够完备,旧兀剌先磨了半截底。」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直等的蛇叫三声狗拽车,蚊子穿著兀剌靴。」
2.语尾助词,无意义。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闷打颏和衣卧倒,软兀剌方才睡著。」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冷松松,软兀剌四梢难动。」
3.发语词,多用于指点或转换语气。元。无名氏〈斗鹌鹑。半世飘蓬套。圣药王〉曲:「醉醺醺无日不登楼,兀剌抵多少风雨替花愁。」也作「兀良」。
《漢語大詞典》:珠申
满语音译。即女真、女直,亦即后之满族。 柳亚子 《哭威丹烈士》诗:“私怨公仇两愁絶,几时王气剗珠申?”参见“ 女真 ”。
《國語辭典》:女真  拼音:nǚ zhēn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为满族的祖先,古籍常用笼统的称呼,如周时称为「肃慎」。汉、三国、晋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靺鞨」,五代时始称「女真」。居混同江两岸,江南者为熟女真,江北者为生女真。后属辽,因避辽主耶律真宗讳,改称为「女直」。生女真部长完颜阿骨打叛辽自立,建国号为金。灭辽贡宋,统治中国淮河以北之地,与南宋对峙,势称全盛,后为蒙古所灭。其后女真人在东北生聚。明代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其子皇太极改号为清,将女真改称为「满清」。西元一六四四年入关,不久统一全国。也称为「女贞」、「卢贞」、「稷慎」、「息慎」。
《国语辞典》:诺亚(诺亚)  拼音:nuò yà
圣经中的人物。为英语Noah的音译。旧约里记载,上帝见人类自私、堕落,故发动洪水淹没大地,灭绝人类。只有善良诚实的诺亚得到上帝指示,造一艘大舟,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使人类得以继续繁衍。故被认为是人类复兴的始祖。
《漢語大詞典》:迦利
亦作“ 迦黎 ”。 梵语kali的音译。原意为秽恶。亦为古 印度 佛教故事中的无道国王名,以凶暴著称。《大方等大集月藏经·诸恶鬼神得敬信》:“如我昔作 忍辱仙人 ,常在林中食诸甘果。时有国王名曰 迦利 ,支解我身而为八段。”后常指凶暴好斗的劣性。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折:“则我如今三生石上脱迦黎……兄弟,你前日不见么,热撮撮一时闹起 曲江池 ,扢支支险揉碎緑罗衣,痴也不痴?”
《國語辭典》:火不思  拼音:huǒ bù sī
qobuz
乐器名,弹拨乐器。直颈,无品,槽有棱角。宋代俞琰《席上腐谈》卷上:「王昭君琵琶怀,肆胡人重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浑不似』今讹为胡拨四。」约于宋元时由波斯传入我国。《元史。卷七一。礼乐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也称为「和必斯」、「胡拨思」、「浑不似」、「胡拨四」。
《國語辭典》:阿毗昙(阿毗曇)  拼音:ā pí tán
佛教三藏中属于论藏的典籍。译自胡语。指对佛陀教法以非常精细而系统化著成的佛教典籍。《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一:「问曰:『修多罗、毗尼、阿毗昙有何差别?』」也作「阿毗达磨」。
《漢語大詞典》:芭蕾
法文ballet的音译。欧洲的一种舞台演出的古典舞蹈。也指欧洲舞剧。起源于意大利,17世纪形成于法国宫廷。19世纪创造了足尖舞技巧,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具有严格规范的艺术。20世纪出现与现代舞相结合的现代芭蕾。
《漢語大詞典》:讹略(訛略)
(1).谓音译的讹误和省略。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闍那崛多:“本国有寺,名曰 大林 ,遂往归投,因蒙度脱,其郁波弟耶?此云常近受持者,今所谓和上,此乃 于闐 之讹略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闍那崛多:“ 闍那崛多 , 隋 言 德志 , 北贤豆 揵陀囉国 人也, 隋 言 香行国 焉。”自注:“ 贤豆 ,本音 因陀罗婆陀那 ,此云主处,谓天帝所护故也, 贤豆 之音,彼国之讹略耳。”《中国佛教·翻译名义集》:“至于 玄奘 、 义净 等新译经论中名相的音译,多和旧译不同,而 奘净 二师往往认旧译为讹略。”
(2).错误和漏略。 元 李好文 《〈太常集礼稿〉序》:“遂暨一二同志蒐罗比校,访残脱,究讹略,其不敢遽易者,亦皆论疏其下。”
《國語辭典》:氆氇(氆氌)  拼音:pǔ lū
藏族地区所产的一种手工羊毛织品。种类甚多,一般用来当作衣服和坐垫等材料。如:「这次民族文化展,校方特地展示一件用氆氇制成的藏族服饰。」
《漢語大詞典》:铺德(鋪德)
俄文的音译。现通译作“普特”。前 苏联 旧的重量单位。每普特等于16.38千克。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后来算帐,他却要了我们买的面十铺德( 中国 秤合有三百斤面),算三个人在车上一个半月的伙食。”
《漢語大詞典》:密达(密達)
法语mètre的音译。或译为“米突”。即米。公制长度的主单位。
分類:法语音译
《漢語大詞典》:胁尊者(脅尊者)
梵文音译为“波栗湿缚”、“波奢”等。说一切有部传为佛祖第十世。投尊者 佛陀蜜多 出家,勤修苦行,未曾以胁至席而卧,时人号为“脇比丘”、“脇尊者”。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國語辭典》:亚当(亞當)  拼音:yà dāng
Adam
根据旧约创世纪记载,耶和华上帝照自己的肖像造就了一男一女,男的称「亚当」,女的称「夏娃」(也译作「厄娃」)。亚当是用地上的灰土造成的,夏娃则是上帝取亚当身上的肋骨造成的。二人住在伊甸园中,后来夏娃受蛇的哄诱,偷食了知善恶树所结的果,也让亚当食用,二人遂被上帝逐出伊甸园,成为人类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