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韦陀(韋陀)
(1).梵语Veda的音译。意为“知识”。古 印度 婆罗门所传经典名。参见“ 吠陀 ”。
(2).Vedda的音译。通译 维达 , 斯里兰卡 的一种原始民族。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共产主义的结合。”
(3).同“ 韦驮 ”。 艾芜 《荣归》:“兵士们一回到庙里休息的时候,不是躲在殿后 韦陀 足下去赌钱,便是坐在太阳晒着的石阶上捉虱子。”
(2).Vedda的音译。通译 维达 , 斯里兰卡 的一种原始民族。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共产主义的结合。”
(3).同“ 韦驮 ”。 艾芜 《荣归》:“兵士们一回到庙里休息的时候,不是躲在殿后 韦陀 足下去赌钱,便是坐在太阳晒着的石阶上捉虱子。”
《漢語大詞典》:那颜(那顔)
亦作“ 那衍 ”。亦作“ 那延 ”。 蒙古语noyan的音译。义为官吏,王公,长官。后为贵族的通称。《元典章·台纲二·照刷》:“ 月儿鲁 那颜为头,俺商量来,今后差监察各处行者,照刷出稽迟违错底轻罪过呵,教监察就便斟酌断者。”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围释》:“ 溜金王 患病了,请那颜进。” 徐朔方 等校注:“那颜,一作诺颜,蒙古语官长的音译。”《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 铁哥 丞相传奉皇太子令旨,教对 金长老 道与 铁哥 都元帅也可那衍、 刘万户 、 和尚万户 、 抄剌千户 等官。”《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二年安邑长春观道教真人札碑》:“ 蒙哥 皇帝圣旨里,宣諭倚付 汉 儿田地里应为底先生每底那延真人,悬带御前金牌。”
《漢語大詞典》:祇夜
梵文音译。意为讽诵,指在佛经经文后用作讽诵的偈语,多为诗歌、韵文。《首楞严经》卷五之一:“ 阿难 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加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 宋 黄庭坚 《元丰癸亥经行石潭寺见旧和栖蟾诗甚可笑因削柎灭稿别和一章》:“空餘祇夜数行墨,不见伽梨一臂风。” 史容 注:“《涅槃经》云:‘因本经以偈颂名祇夜。’译梵祇夜,此云重颂。”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道释》:“祇夜伽陀, 唐 言讽诵。”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第十八问:更有否?答:普门品偈‘偈答无尽意’五字,应入 阿难 语;应是尔时佛以偈答‘无尽意曰……’十字,不应误入祇夜。” 清 龚自珍 《最录七佛偈》:“復次,三藏十二部,各有体裁,伽陀祇夜,皆不单行,此伽陀也,前后无附丽牵连之文,不得单行,破之二。”
《漢語大詞典》:雀离(雀離)
梵语Cakra,或音译为“昭怙釐”。古 屈支国 寺名,在今 库车 北 苏巴什 地方。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后以“雀离”泛指佛寺,佛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释氏《西域记》曰:国北四十里,山上有寺,名 雀离大清浄 。” 杨守敬 注疏:“《唐西域记》: 屈支国 城北四十餘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 昭怙釐 。在国北,里数与此寺略同,釐、离亦音近, 昭怙釐 盖即此 雀离 也。又按《北史·西域传》:‘ 乾陁国 都城东南七里有佛塔,高七十丈,周三百步,即所谓 雀离佛图 。’《集古録》有 武平 元年《龙华寺浮图碑》,称‘造爵离一区’。然则‘爵离’为寺之通称,不第 赤沙 之寺有此名也。” 清 许承钦 《古寺》诗:“偶款松关到雀离,苔花蚀尽 至元 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