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0,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西西
韦驮
须陀
索尔
韦陀
犍椎
只孙
作秀
一打
兀卒
那颜
殑伽
优昙钵
里尔
吉他
《國語辭典》:西西  拼音:xī xī
量词。计算容量的单位。为英语cubic centimeter缩写c.c.的音译。一西西等于千分之一升。也称为「毫升」。
《國語辭典》:韦驮(韋馱)  拼音:wéi tuó
胡语的音译。佛教的护法神,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著释迦牟尼佛像。形像一般是童子面,身披甲冑,手持金刚杵。
分類:梵文音译
《漢語大詞典》:须陀(須陀)
梵语的音译。指甘露。法苑珠林卷六:“四天王天并食须陀味。朝食一撮,暮食一撮。食入体,已转成身。是须陀味园林池苑并自然生。”大方便佛报恩经·优波离品:“天须陀食自然百味,百千伎乐以自娱乐。”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四:“须陀食,或云修陀,此天食也。修陀,此译白也。”
《国语辞典》:索尔(索尔)  拼音:suǒ ěr
1.(Seoul)南韩首都汉城的别名。参见「汉城」条。
2.秘鲁的货币名称。为西班牙语Sol的音译。
《漢語大詞典》:韦陀(韋陀)
(1).梵语Veda的音译。意为“知识”。古 印度 婆罗门所传经典名。参见“ 吠陀 ”。
(2).Vedda的音译。通译 维达 , 斯里兰卡 的一种原始民族。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共产主义的结合。”
(3).同“ 韦驮 ”。 艾芜 《荣归》:“兵士们一回到庙里休息的时候,不是躲在殿后 韦陀 足下去赌钱,便是坐在太阳晒着的石阶上捉虱子。”
《國語辭典》:吠陀  拼音:fèi tuó
用古梵文创作的宗教诗歌。为婆罗门教、印度教崇拜和祭祀用的赞歌、祭词、咒语。为梵语veda的音译。写作年代不详,大多数学者估计为西元前一五○○年至前一二○○年之间。最古老的《吠陀本集》有《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四部。而《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则为吠陀的解释书。也作「皮陀」、「毗陀」、「围陀」、「韦陀」。
《漢語大詞典》:犍椎
亦作“ 犍槌 ”。 梵语的音译。意为“声鸣”。指寺院中的木鱼、钟、磬之类。 晋 法显 佛国记:“﹝ 于闐 ﹞国主安堵 法显 等於僧伽蓝。僧伽蓝名 瞿摩帝 ,是大乘寺,三千僧共犍槌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黑云若起,急击犍椎,我闻其声,恶心当息。” 宋 道诚 释氏要览·杂记:“今详律,但是鐘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者皆名犍椎也。”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尔来一百年,復见大会设, 恒河 左右流,犍槌声不絶。”
《漢語大詞典》:只孙(只孫)
亦作“ 只逊 ”。 蒙语jisun(颜色)音译。 元 代内廷大宴时的官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只孙宴服:“只孙宴服者,贵臣见饗於天子则服之,今所赐絳衣是也。贯大珠以饰其肩背膺间。首服亦如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皇都杂记·只逊》:“在朝见下工部旨,造只逊八百副。皆不知只逊何物,后乃知为上直校鵞帽锦衣也。”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久慙衰病承貂珥,乍眩青红列只孙。”参阅 韩儒林 《元代诈马宴新探》
分類:颜色音译
《国语辞典》:作秀  拼音:zuò xiù
1.秀为英语show的音译。意指表演、演出。作秀指演艺人员登台表演。如:「这位影视红星在南部作秀期间,场场爆满。」
2.在公开场合亮相,企图引起注意或出风头。如:「有些政治人物特意哗众取宠,处处作秀,以博取高知名度。」
《漢語大詞典》:一打
打一次;打一下。南史·任忠传:“ 忠 曰:‘兵法客贵速战,主贵持重。今国家足食足兵,宜固守 臺城 ,缘 淮 立栅。北军虽来,勿与交战。’ 后主 不能从。明日欻然曰:‘腹烦杀人,唤 萧郎 作一打。’”《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上》:“与那哥哥互争胜负,他哥哥不伏,被 敬瑭 挥起手内铁鞭一打,将当门两齿一齐打落了。”
十二个叫一打(英语dozen的音译)。 丁玲 《韦护》第三章:“于是他紧紧的抱了她,凭爱情发了许多誓言,他决不会丢弃她的。等她说了一打以上的‘相信’,他才放手。”
《漢語大詞典》:兀卒
党项 语音译。 西夏 国主的自称。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 赵元昊 ﹞犹称男 邦泥定国 兀卒上书父 大宋 皇帝,更名 曩霄 而不称臣。兀卒,即吾祖也,如可汗号。议者以为改吾祖为兀卒,特以侮玩朝廷,不可许。”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今贵称兀卒,以避中朝,取 汉 唐 故事,如单于、可汗之类。”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元昊 入寇,所至如入无人之境。后数年,力尽求和,岁增赂遗,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不问。”
《漢語大詞典》:那颜(那顔)
亦作“ 那衍 ”。亦作“ 那延 ”。 蒙古语noyan的音译。义为官吏,王公,长官。后为贵族的通称。《元典章·台纲二·照刷》:“ 月儿鲁 那颜为头,俺商量来,今后差监察各处行者,照刷出稽迟违错底轻罪过呵,教监察就便斟酌断者。”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围释》:“ 溜金王 患病了,请那颜进。” 徐朔方 等校注:“那颜,一作诺颜,蒙古语官长的音译。”《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 铁哥 丞相传奉皇太子令旨,教对 金长老 道与 铁哥 都元帅也可那衍、 刘万户 、 和尚万户 、 抄剌千户 等官。”《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二年安邑长春观道教真人札碑》:“ 蒙哥 皇帝圣旨里,宣諭倚付 汉 儿田地里应为底先生每底那延真人,悬带御前金牌。”
《漢語大詞典》:殑伽
梵文的音译。古 印度 河名,即今 恒河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 阎牟那河 东行八百餘里,至 殑伽河 河源,广三四里,东南流入海处广十餘里。水色沧浪,波涛浩汗,灵怪虽多,不为物害,其味甘美,细沙随流。”
《漢語大詞典》:优昙钵(優曇鉢)
梵语的音译。又译为优昙、优昙华、优昙钵罗、优钵昙华、乌昙跋罗。即无花果树。产 印度 ,我国 云南 等地亦有生长。其花隐于花托内,一开即敛,不易看见。佛教以为优昙钵开花是佛的瑞应,称为祥瑞花。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子良 启进沙门於殿户前诵经, 世祖 为感,梦见优曇鉢花。”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临摹》:“ 逸少 笔迹如优曇鉢花,近世罕见。”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优昙钵》:“今 广东 新兴县 有优曇鉢,似枇杷,无花而实,即所谓无花果也。”
《国语辞典》:里尔(里尔)  拼音:lǐ ěr
1.人名。(Leconte de Lisle,西元1819~1894)法国诗人。全心研究现代艺术,探索其根源及社会价值。著有《现代艺术哲学》、《艺术的意义》、《形象与观念》等书。
2.义大利等国家的货币名称。为义大利语lira的音译。也译作「里拉」。
《國語辭典》:吉他  拼音:jí tā
guitar
乐器名,弹拨乐器。六条弦。中世纪由摩尔人传入西班牙,十六世纪时,西班牙人首先发明五弦吉他,至十八世纪末,德国人加上第六条弦。由于简单易学,颇受一般年轻人的喜爱。也称为「六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