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7,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须菩提
胡大
贝勒
练若
迦罗
应器
立突
准提
忏摩
水汀
布萨
修多罗
别乞
菩萨蛮
布耳
《漢語大詞典》:须菩提(須菩提)
(1).梵语subhūti的音译。或译为“须浮帝”、“须扶提”、“苏部底”等。意译为“善现”、“善见”、“善吉”、“空生”等。古 印度 拘萨罗国 舍卫城 长者 鸠留 之子,出家为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称。《维摩诘经·弟子品》:“佛告 须菩提 :‘汝行诣 维摩詰 问疾。’” 僧肇 注:“ 须菩提 、 秦 言 善吉 。弟子中‘解空第一’也。”
(2).对年高德劭之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百丈大智禅师:“於是创意别立禪居,凡具道眼有可尊之德者,号曰长老,如西域道高腊长,呼须菩提等之谓也。”
《漢語大詞典》:胡大
波斯语Khudai的音译,意为“自在者”。通用波斯语的穆斯林对 安拉 的称呼。 中国 西北地区的穆斯林亦有沿用此称者。 闻捷 《哈萨克牧人夜送千里驹·平常的经过》诗:“她说:‘这是胡大赐给的。老头子,我们留下吧!’”《中国民间故事选·三个姑娘》:“多少年过去了,托胡大的福,七个太阳仍然照耀着, 哈萨克 人民也就长久地过着美满的日子。”《中国民间故事选·狼、狐狸和兔子》:“这是胡大给我的犒赏。”
《國語辭典》:贝勒(貝勒)  拼音:bèi le
多罗贝勒的简称。参见「多罗贝勒」条。
《漢語大詞典》:练若(練若)
佛教语。即阿兰若。梵语的音译。意为寂静处。原指僧侣修行处,后指佛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汝於先身,在此林中为练若苾芻而精勤不懈,承兹福力,为此王子。” 五代 齐己 《渚宫莫问诗》之八:“旧峯呵练若,松径接 匡庐 。”
《漢語大詞典》:迦罗(迦羅)
(1).佛祖诞生地“ 迦维罗卫 ”的省称。 明沈受先《三元记·赏花》:“玉杯盛露冷,琼树带清香,似西方 迦罗国 梵王觉悟深颜色相。”
(2).梵语音译。微量名,一毛的百分之一;事物最小的部分。
(3).梵语音译。实时,世间之时。佛教二时之一。
《漢語大詞典》:应器(應器)
(1).佛教语。梵语patra的意译,音译钵多罗。即钵,比丘量腹而食的乞食器。 晋 道恒 《释驳论》:“盖圣人设教,应器投法,受量有限。故化之渐録善心於毫端,忘鄙吝於丘壑。”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下病人於地,卧单席上,以应器置腹上,紵布覆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时大阿罗汉 马胜 执持应器,入城乞食。”翻译名义集·犍椎道具:“鉢多罗:此云应器。《发軫》云:应法之器也。”
(2).合乎才器。 唐 骆宾王 《上司列太常伯启》:“举材应器,与士无私。”
《国语辞典》:立突  拼音:lì tú
量词。计算容量的单位。为英语liter的音译。公制一立突等于一千立方公分。我国采用,称为「公升」。也译作「立得」、「立特」、「立脱尔」。
《漢語大詞典》:准提(準提)
佛教菩萨名。梵语的音译。意为“清净”。密宗列为莲华部六 观音 之一。其形相作三目十八臂。 清 钮琇 觚賸·佞佛:“ 魏里 丁清惠公 之后,有伯仲二人,绩学工文,而酷嗜佛法。仲於内室供 準提 画像,凌晨必焚香诵咒,跪而礼之。”
《漢語大詞典》:忏摩(懺摩)
忏悔。梵文ksama的音译。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自序》:“无已,则仍就文字语言为懺摩,即用禪师语,题曰‘吹网録’。”
《国语辞典》:水汀  拼音:shuǐ tīng
暖气炉。为英语steam的音译。利用蒸汽通过成行排列的放热管,使空气中温度增高的装置。或译作「热气管」。
《國語辭典》:布萨(布薩)  拼音:bù sà
佛教用语。为梵语upavāsatha的音译。意译为净住、善宿、长养、断增长。为佛教徒的修行活动:(1)出家众每半月聚会一次,先行忏悔,忏悔后再一起诵戒。诵戒这个活动称为「布萨」。(2)在家信徒于每月的六斋日持八戒也称「布萨」。也译作「褒沙陀」、「布沙他」、「布洒地」、「逋沙他」等。
分類:梵文音译
《漢語大詞典》:修多罗(修多羅)
梵语音译,指佛教经典。也写作“修妬路”、“素怛囕”、“苏怛囉”、“修单兰多”。法门名义集·理教品:“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又亦省作“ 修多 ”。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盖闻 如来 説法,万万 恒 沙……岂直优波提舍、祗夜修多而已哉!”
《漢語大詞典》:别乞
蒙语beki的音译。指民族或部族的长老、元老。亦为高级军官之名。元朝秘史卷十:“如今 达达 体例里,以别乞官为重。” 李文田 注:“别乞即今 回部 之伯克二字对音也。《西域闻见记》曰: 回部 大头目,谓之阿奇木伯克,最为尊贵。”按,突厥语首领一词, 唐 代音译为“匐”; 元 代音译为“别”、“伯”、“卑”、“毕”;近代音译为“伯克”、“白克”。
《漢語大詞典》:菩萨蛮(菩薩蠻)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子夜歌》《重迭金》。小令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转两平韵。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大中 初……其国( 女蛮国 )人危髻金冠,瓔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製‘菩萨蛮曲’。”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诗话·菩萨鬘:“ 唐 词有‘菩萨蛮’,不知其义。按小説, 开元 中, 南詔 入贡,危髻金冠,瓔珞被体,故号‘菩萨鬘’,因以製曲。”
(2).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3). 宋 代称伊斯兰教徒为菩萨蛮,阿拉伯文的音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乐府有《菩萨蛮》,不知何物,在 广 中见呼蕃妇为菩萨蛮因识之。”
《国语辞典》:布耳  拼音:bù ěr
量词。英美计算陆地长度的单位。英语Pole的音译。一布耳等于三百二十分之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