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7,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一刹那
极微
禅那
茶毗
窣堵波
累劫
博罗
因明
支提
羯磨
兜率天
圆寂
那吒
桫椤
法新
《國語辭典》:一刹那(一剎那)  拼音:yī chà nà
很短的时间。为梵语kṣaṇa的音译。
《漢語大詞典》:极微(極微)
(1).研求几微。 汉 蔡邕 《太尉陈球碑》:“凡坟素遗训,圣贤立言,掬精极微,无□不究。”
(2).极其微小。
(3).佛教语。梵文的意译,音译“阿拏”、“阿菟”、“阿耨”。指色的最小单位,为色的不可再分的原素。《俱舍论》卷十二:“分析诸色至一极微,故一极微为色极少。” 五代 齐己 《山中春怀》诗:“心魂役役不曾归,万象相牵向极微。”
(4).引申为最小单位的物质或指化学元素。 章炳麟 《无神论》:“鞞世师之説,建立实性,名为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九者皆有极微。我、意虽虚,亦在极微之列,此所谓惟物论也。”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若以物言,亦可执有边无边之见。所以者何?现有六十四种极微积为地球,推而极之以至恒星世界,此恒星世界极微之量果有边际乎,抑无边际乎?”
《國語辭典》:禅那(禪那)  拼音:chán nà
静虑或思惟修。梵语dhyāna的音译。指修行者高度集中精神,缘一对象或主题作思惟而达到定,这个过程称为「禅那」。禅那按修习层次共分成四种,称为「四禅」或「四静虑」。在中国,禅那通常和定没什么区别,合为「禅定」一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三:「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密、檀那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下。滇游日记三》:「师独留正殿,无具无龛,澈夜禅那不休。」
《國語辭典》:茶毗  拼音:chá pí
梵语jhāpita的音译。意为焚烧、火葬。原为印度葬法之一。在中国专指出家人圆寂后的火葬。茶、荼二字音、形皆近似,故「茶毗」也作「荼毗」。
《漢語大詞典》:窣堵波
亦作“ 窣堵坡 ”。 梵语stūpa的音译。即佛塔。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蜜国:“诸窣堵波及佛尊像,多神异,有灵鉴。”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释之西天谓之窣堵波,中华谓之塔。塔制以层,增其敬也。” 宋 王安石 《草堂怀古》诗:“ 周顒 宅作阿兰若, 娄约 身归窣堵波。”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遥望窣堵坡,相约僧躋攀。”亦省作“ 窣堵 ”。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 中天竺 ﹞死者燔骸取灰,建窣堵,或委野中及河,饵鸟兽鱼鳖,无丧纪。” 宋 陆游 《予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今始见之》诗:“窣堵招提俱昨梦, 祝融 、 回禄 尚餘威。” 清 曹寅 《句容馆驿》诗:“胥徒復传舍,窣堵尚斜阳。”
《漢語大詞典》:累劫
连续数劫。谓时间极长。劫,梵语kalpa之音译劫波的略称。《弘明集·正诬论》:“今以其能掘众恶之栽,灭三毒之烬,修五戒之善,尽十德之美,行之累劫,倦而不已。” 唐 王维 《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并序》:“天资义性,半字敌于多闻;宿植圣胎,一瞬超於累劫。” 明 于谦 《祈雨丹诚文》:“赦小民累劫之愆,宥臣等旷官之罪。”
《漢語大詞典》:博罗(博羅)
(1).芋头的异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上:“博罗,《蔬谱》:大者谓之芋头, 嘉定 名之博罗,旁生小者谓之芋嬭。”
(2).蒙古语boru音译。青色;灰褐色。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孛罗者,青也。亦作博罗。”
《國語辭典》:因明  拼音:yīn míng
佛教逻辑学,也包含部分认识论的内容。源于印度的辩论术,后来成为佛教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世纪末形成印度学术研究重点之一,至七世纪法称达到顶点。从形式上和现代逻辑比较,因明有先立结论,再溯求理由的特徵。《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向使此贤致意因明者,我复何颜之有乎!」
《漢語大詞典》:支提
梵语caitya(巴利语cetiya)的音译。也译作“制底”、“制多”等。原义集聚,佛火化后以土石、香柴积聚而成的纪念物。亦为塔、刹的别名。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士亦还其里舍,货贸妻儿,营缔支提,缮写尊法。”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支提……此云聚相,谓累寳及石等,高以为相也。” 唐 颜真卿 《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诗:“及尔不復见,支提犹岌然。”
《國語辭典》:羯磨  拼音:jié mó
僧团依照戒律的规定,处理僧侣个人或僧团事务的各种活动。为梵语Karma的音译。意译为「业」或「办事」。羯磨和业梵语虽同一字,但在汉译佛典中不只是音译和意译的差别,用法也不同。如:「忏悔羯磨」、「受戒羯磨」。
《國語辭典》:兜率天  拼音:dōu shuài tiān
妙足、知足。梵语Tusita的音译。欲界六天之一。此天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住此的天人澈体光明,但未断欲,故仍属欲界。大乘佛教认为,此天有内院和外院,外院是欲界天,内院则是隬勒居住的净土,为弥勒信仰者追求的往生去处。唐。白居易 答客说诗:「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也译作「兜率陀」、「睹史多」。
《國語辭典》:圆寂(圓寂)  拼音:yuán jí
佛教用语:(1)修行人灭除烦恼,不再生死轮回的境界。尤其指證悟解脱的佛或阿罗汉的去世。〈一百五十赞佛颂〉:「栗粒以分身,尔乃居圆寂。」也作「涅槃」、「寂灭」。(2)中国一般习惯称出家人的去世。《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道罢,老道人自去殿上烧香扫地,不知玉通禅师已在禅椅上圆寂了。」也作「灭度」、「涅槃」。
《漢語大詞典》:那吒
亦作“ 那叱 ”。 佛教护法神名。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译, 那吒俱伐罗 的省称。相传为 毗沙门天王 ( 多闻天王 )之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 哪吒 即由此演化而来。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宣律 方知是神异人也,乃少年也。 宣律 遽问:‘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 毗沙王 之子 那吒太子 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久矣。’” 明徐复祚《投梭记·魔见》:“则除千手 如来 能化诲,谁怕你八臂 那叱 逞陆梁,永坐山堂。”
《國語辭典》:桫椤(桫欏)  拼音:suō luó
植物名:(1)桫椤科桫椤属,常绿木本。干高数公尺至十馀公尺,下方密被交缠不定根。三回羽状裂叶,长一至二公尺,丛生干顶,叶总柄有细刺,小裂片背生孢子囊群。多生于湿暖的地方。(2)山茶科紫茎属,落叶乔木。干高六至七公尺,树皮平滑,赤褐色,叶互生,椭圆形,细锯齿缘。夏季叶腋开白花,瓣五片,形似山茶,蒴果广卵形。木料坚实。也称为「夏椿」、「沙罗」。
《国语辞典》:法新  拼音:fǎ xīn
英国最小的货币单名。为英语Farthing的音译。值四分之一辨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