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洋洋 拼音:yáng yáng
1.水势盛大的样子。《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宋。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祇流东?」
2.广阔无际的样子。《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3.众多貌。《诗经。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4.美善的样子。《书经。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
5.彷佛、想像。《礼记。中庸》:「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
6.舒缓的样子。《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7.充满貌。《礼记。中庸》:「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红楼梦》第二一回:「看至此段,意趣洋洋,逞著酒兴,不禁提笔。」
8.没有归宿、没有依靠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9.得意的样子。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0. 庄重敬慎的样子。《文选。傅毅。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
2.广阔无际的样子。《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3.众多貌。《诗经。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4.美善的样子。《书经。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
5.彷佛、想像。《礼记。中庸》:「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
6.舒缓的样子。《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7.充满貌。《礼记。中庸》:「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红楼梦》第二一回:「看至此段,意趣洋洋,逞著酒兴,不禁提笔。」
8.没有归宿、没有依靠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9.得意的样子。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0. 庄重敬慎的样子。《文选。傅毅。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
《國語辭典》:雷鸣(雷鳴) 拼音:léi míng
1.打雷。空中放电发出巨大声响。《晋书。卷九五。艺术列传。戴洋》:「雷鸣人上,明使君当远佞近直,爱下振贫。」《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华岩上更有一桩奇景,就是瀑布,有二十多丈宽,七十多丈长,望上去烟云缭绕,底下漭腾澎湃,有若雷鸣。」
2.比喻发出打雷般的声响。宋。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一递里暗昏昏眼前花发,一递里古鲁鲁肚里雷鸣,这孙虫儿一身忍饿,教孙大郎万代留名。」《孽海花》第二四回:「此时恍若一个霹雳从青天里打入顶门,顿时眼前火爆,耳内雷鸣。」
2.比喻发出打雷般的声响。宋。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一递里暗昏昏眼前花发,一递里古鲁鲁肚里雷鸣,这孙虫儿一身忍饿,教孙大郎万代留名。」《孽海花》第二四回:「此时恍若一个霹雳从青天里打入顶门,顿时眼前火爆,耳内雷鸣。」
《漢語大詞典》:清彻(清徹)
(1).清静明朗。《世说新语·言语》“ 温 曰: 嶠 虽不敏” 刘孝标 注 晋 虞预 《晋书》:“ 嶠 字 太真 , 太原 祁 人,少标俊清彻,英颖显名。”《南史·张融传》:“ 融 形貌短丑,精神清彻。”《书·洪范》“视曰明” 唐 孔颖达 疏:“视必明於善恶,故必清彻而审察也。” 明 李东阳 《嘉禾姜封君哀辞》:“﹝ 嘉禾 ﹞内秉刚毅,外鍳清彻。”
(2).清而透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水甚清彻。” 叶圣陶 《倪焕之》四:“他看 焕之 有一双敏锐而清彻的眼睛。”
(3).清脆;清晰。多形容音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造笙》:“遇吹时,飞沙於中激扬,声愈清彻。”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凡人耳有灵响……其后听於静中,若铃声远闻,耆年之后,愈觉清彻。”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只有打出来的骨牌拍在紫檀桌面上的声音,在初夜的寂静中清彻地作响。”
(2).清而透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水甚清彻。” 叶圣陶 《倪焕之》四:“他看 焕之 有一双敏锐而清彻的眼睛。”
(3).清脆;清晰。多形容音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造笙》:“遇吹时,飞沙於中激扬,声愈清彻。”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凡人耳有灵响……其后听於静中,若铃声远闻,耆年之后,愈觉清彻。”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只有打出来的骨牌拍在紫檀桌面上的声音,在初夜的寂静中清彻地作响。”
《漢語大詞典》:朗然
(1).光明貌。《初学记》卷十九引《卫玠别传》:“昨与吾外甥并坐,烱然若明珠之在我侧,朗然来映人。”《隋书·天文志上》:“月盛之时,虽有重云蔽之,不见月体,而夕犹朗然,是月光犹从云中而照外也。”
(2).清澈貌;明白貌。《吕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朖然不儇,若失其一。” 陈奇猷 校释:“朖为朗本字,见《説文》……谓中心清澈而无巧慧,即中心虚静而无巧诈之意。”《南史·陆慧晓传》:“ 慧晓 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四折:“我一闻其言,心下朗然省悟。” 沈从文 《边城》十:“地位非常之好,从窗口望出去,河中一切朗然在望。”
(3).疏朗貌。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东坡像》引 清 毛奇龄 《西河杂笺》:“鼻垂圜根细,而鬚朗然。”
(4).形容声音响亮。《说郛》卷三十引 元 无名氏《隽永灵》:“诸神皆赋一韵,且各删润雕改商确,又久之遂毕,朗然诵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 梦覘 咏仙女诗,声朗然出风雨外。” 许杰 《赌徒吉顺》下:“两面夹住的高墙的回音,格外朗然。”
(2).清澈貌;明白貌。《吕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朖然不儇,若失其一。” 陈奇猷 校释:“朖为朗本字,见《説文》……谓中心清澈而无巧慧,即中心虚静而无巧诈之意。”《南史·陆慧晓传》:“ 慧晓 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四折:“我一闻其言,心下朗然省悟。” 沈从文 《边城》十:“地位非常之好,从窗口望出去,河中一切朗然在望。”
(3).疏朗貌。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东坡像》引 清 毛奇龄 《西河杂笺》:“鼻垂圜根细,而鬚朗然。”
(4).形容声音响亮。《说郛》卷三十引 元 无名氏《隽永灵》:“诸神皆赋一韵,且各删润雕改商确,又久之遂毕,朗然诵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 梦覘 咏仙女诗,声朗然出风雨外。” 许杰 《赌徒吉顺》下:“两面夹住的高墙的回音,格外朗然。”
《漢語大詞典》:蚓窍(蚓竅)
(1).旧误蚯蚓能鸣,其声发于孔窍。比喻微不足道的音响。亦用以谦称自己的文才。语本 唐 韩愈 轩辕 弥明 《石鼎联句》:“时於蚯蚓窍,微作苍蝇鸣。” 宋 刘克庄 《和徐常丞洪秘监倡和》:“公诗妙巧过 般输 ,蚓窍何堪和大儒。” 清 黄宗羲 《辞张郡侯请修郡志书》:“使山林者而与臺阁之事,蚓窍蝇鸣,岂谐《韶》《頀》。”
(2).泛指拙劣的诗文创作。 清 曹寅 《集唐诗跋》:“所谓奋虫臂者不足以示 晋鄙 之椎,矜蚓窍者不足以喻驱山之鐸。” 清 赵翼 《题〈敦拙堂诗集〉》诗:“阳乌掩爝火,轰雷塞蚓窍。” 金一 《心声》:“腐音溼响,纤态仄调;讋鲸呿於蛙鸣,谐凤吹於蚓窍。”
(2).泛指拙劣的诗文创作。 清 曹寅 《集唐诗跋》:“所谓奋虫臂者不足以示 晋鄙 之椎,矜蚓窍者不足以喻驱山之鐸。” 清 赵翼 《题〈敦拙堂诗集〉》诗:“阳乌掩爝火,轰雷塞蚓窍。” 金一 《心声》:“腐音溼响,纤态仄调;讋鲸呿於蛙鸣,谐凤吹於蚓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