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公墓里放鞭炮(公墓里放鞭炮)  拼音:gōng mù lǐ fàng biān pào
(歇后语)吵死人。如:「半夜里开舞会像在公墓里放鞭炮──吵死人。」
《国语辞典》:良马见鞭影而行(良马见鞭影而行)  拼音:liáng mǎ jiàn biān yǐng ér xíng
(谚语)比喻有才德者,能自我要求,不用他人督促。《景德传灯录。卷二七。诸方杂举徵拈代别语》:「外道问佛云:『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礼拜云:『善哉世尊,……令我得入。』……阿难问佛云:『外道以何所證而言得入?』佛云:『如世间良马见鞭影而行。』」
《国语辞典》:先吾著鞭  拼音:xiān wú zhuó biān
比我先策马而去。比喻争先报国。语本《晋书。卷六二。列传。刘琨》:「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后泛指别人比自己抢先一步。如:「吃饭时间一到,大夥儿争先恐后,只怕别人先吾著鞭。」
《国语辞典》:伍员鞭尸(伍员鞭尸)  拼音:wǔ yún biān shī
春秋时楚国大臣伍员为报楚平王杀其父兄的仇恨,引吴兵伐楚,时平王已死,员乃掘其骨骸,鞭尸泄恨。见《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
《国语辞典》:跃马扬鞭(跃马扬鞭)  拼音:yuè mǎ yáng biān
跳上马背挥动鞭子。形容飞快奔驰前进。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七出:「亲承朝命赈饥荒,跃马扬鞭到此方。」
《国语辞典》:鞭毛虫(鞭毛虫)  拼音:biān máo chóng
泛指鞭毛虫总纲的原生动物。体微小,一端生一或数条鞭毛,用以摄取食物及游泳。生活在淡水、咸水或寄生于动物体内。如眼虫(裸藻)、滴虫。
《国语辞典》:鞭毛藻  拼音:biān máo zǎo
生长在海中或淡水里的藻类,是介于动植物间的生物,有些含有叶绿素。以鞭毛作为运动器官,能游动。行细胞分裂的无性繁殖。如裸藻等。
《国语辞典》:抽鞭子  拼音:chōu biān zi
用鞭子打人。
分类:鞭子打人
《国语辞典》:刺丝鞭(刺丝鞭)  拼音:cì sī biān
古代富有人家招女婿时,以丝鞭作为标的物,刺丝鞭即表示接受亲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五二出》:「彩楼直下刺丝鞭,将谓喜欢接取。」也作「接丝鞭」。
《国语辞典》:放鞭炮  拼音:fàng biān pào
燃放爆竹。多用于喜庆节日。如:「放鞭炮是华人新年的传统习俗。」
《国语辞典》:鞭毛  拼音:biān máo
由蛋白质构成的鞭状长毛,起自细胞膜,经细胞壁而伸出体外,其构造为中央具二条小纤维,周围环绕九条双重之小纤维之长毛。某些细菌、单细胞植物或游走孢子、配子或动物的精子具有鞭毛。可藉以游泳或运动。
《国语辞典》:党鞭(党鞭)  拼音:dǎng biān
俗称民主国家议会中,各政党负责联络、协调等事务的干部。或为党团书记长,或为党团召集人。如:「每次重要议案表决前,只见各党党鞭穿梭于议场中拉票。」
《国语辞典》:鞭不及腹  拼音:biān bù jí fù
比喻力量有所不及。参见「鞭长莫及」条。《宋史。卷四○五。李宗勉传》:「荆、襄残破,淮西正当南北之交,嵩之当置司淮西,则脉络相连,可以应援;邈在鄂渚,岂无鞭不及腹之虑?」
《国语辞典》:鞭笞天下  拼音:biān chī tiān xià
鞭策驱使天下百姓。《汉书。卷四三。郦陆朱刘叔孙传。陆贾》:「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汉。贾谊〈过秦论〉:「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国语辞典》:鞭石成桥(鞭石成桥)  拼音:biān shí chéng qiáo
秦始皇想要造一座桥,以过海观看日出处。当时有神人以鞭打石头入海相助,石头皆流血。见《艺文类聚。卷七九。灵异部下。神》。后形容造桥有如神助或成桥的神奇。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也作「秦王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