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鞭蒲  拼音:biān pú
用蒲草制成的鞭子,柔软而不能伤人。古时用来扑责罪人,意谓宽刑。元。高启南州野人为吴邑曾令赋诗〉:「我本野人偶叨禄,向汝未忍施鞭蒲。」也作「蒲鞭」。
《國語辭典》:蒲鞭  拼音:pú biān
用蒲草制成的鞭子。比喻宽刑。《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也作「鞭蒲」。
《漢語大詞典》:鞭楚
刑具。鞭子和刑杖。引申为鞭打。 明 唐顺之 《彭翠岩处士墓表》:“其治狱多所贷舍,不以锻鍊为能,虽鞭楚常恐伤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犬灯:“主人益怒,谓僕曰:‘来时,当捉之来;不然,则有鞭楚。’”
《漢語大詞典》:强策
坚硬的马鞭子。《楚辞·九辩》:“乘騏驥之瀏瀏兮,驭安用夫强策?”
《漢語大詞典》:鞭鞘
鞭子末端的软性细长物,常以皮条或丝为之。亦借指鞭子。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韩咎 ﹞还营下马,觉鞭重,见有緑锦囊,中有短卷书,著鞭鞘,皆不知所从来。” 唐 韩偓 《重游曲江》诗:“惆悵引人还到夜,鞭鞘风冷柳烟轻。”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忆钱塘》词:“花扑鞭鞘,风吹衫袖,马蹄初趁新装。”鞘,一本作“ 梢 ”。
《國語辭典》:静鞭(靜鞭)  拼音:jìng biān
一种旧日朝会的仪仗。以绸缠绕编成的软鞭,鞭稍涂蜡,挥打时发出阵阵响声,使人肃静。《西游记》第一○回:「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招亮走至廊下,听得静鞭声急,遂去窗缝里偷眼看。」也称为「鸣鞭」、「净鞭」。
《漢語大詞典》:马檛(馬檛)
亦作“ 马挝 ”。
(1).马鞭子。汉书·张耳陈馀传“夫 武臣 、 张耳 、 陈餘 ,杖马箠下 赵 数十城,亦各欲南面而王” 唐 颜师古 注:“箠为马挝也。”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使者以马挝扣门,非时请见。” 宋 黄庭坚 《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迺几父旧治之地》诗:“勉哉恩爱日,赠言同马檛。”
(2).指鞭马声。 宋 苏轼 《至下马碛憩于怀贤阁》诗:“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檛。”
《漢語大詞典》:鞭靴
鞭子和鞋子。借指寻常轻贱之物。 唐 陆贽 《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陛下尚以为鞭靴之类,受亦无妨;若使天下纳赂,惟有二三宰臣,四方诛求,止於鞭靴细物,行之不足以伤化,絶之不足以利人,则臣固已微抑私心,将顺睿旨矣。”
《國語辭典》:鞭打  拼音:biān dǎ
用鞭子抽打。《北史。卷五。魏孝武帝本纪》:「日晏还宫,至后门,马惊不前,鞭打入。」《三国演义》第二回:「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著力鞭打。」也作「鞭鞑」、「鞭挞」、「鞭挝」、「鞭笞」、「鞭楚」、「鞭捶」、「鞭箠」。
分類:鞭打鞭子
《漢語大詞典》:烟策(煙策)
(1).传说仙人巡天时驱使坐骑的鞭子。 唐鲍溶 《途中旅思》诗之一:“心期 周太子 ,下马拜虚碧,鹤驾如可从,他年执烟策。” 唐 顾云 《华清词》:“九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幢引烟策。”
(2).登山用的竹杖。 唐 苏子华 《竹如意赋》:“众媚彩而求益,我求真而自适;点珠翠之华筵,宜幽栖之烟策。”
《国语辞典》:鞭刑  拼音:biān xíng
古代用鞭子抽打犯人的刑罚。《书经。舜典》:「鞭作官刑。」唐。孔颖达。正义:「此有鞭刑,则用鞭久矣。」
《漢語大詞典》:御策
驾御马匹的鞭子。晋书·天文志上:“前一星曰策星,王良之御策也,主天子之僕,在王良旁。”
《漢語大詞典》:鞭杻
鞭子和手铐。泛指刑具。 宋 王安石 《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法利害见寄》诗:“输将一不足,往往死鞭杻。”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石鼓歌》:“埽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
《漢語大詞典》:鞭靮
鞭子和马缰绳。借指随从效力。新唐书·封常清传:“我慕公义,愿事鞭靮,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深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 何垠 注:“《檀弓》:执靮而从。”
《國語辭典》:皮鞭  拼音:pí biān
皮革制的鞭子。《西游记》第二五回:「且与我取出皮鞭来,打他一顿,与我人参果出气。」六十种曲本。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一七出:「鹭鸶行状黄昏后,也曾闻河东狮吼,爹行千休万休,休将那皮鞭紧抽。」
《国语辞典》:鞭鞑(鞭鞑)  拼音:biān dá
用鞭子抽打。如:「顽皮的小弟常遭父亲鞭鞑。」也作「鞭打」。
分类:鞭子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