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78
词典
1
分类词汇
77
共77,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6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拨鱼儿
油鬼
乾绷儿
虎咬猪
扯面
捲子
碱大
河捞
面摊子
小笼包
通心面
嘎渣儿
镮饼
擐饼
剂子
《国语辞典》:
拨鱼儿(拨鱼儿)
拼音:
bō yú ér
一种面食。用水将面和稀后,用筷子一块块拨入沸汤内煮食。因形状像鱼,故称为「拨鱼儿」。其制作方法与面疙瘩相似。
分类:
一种面食
面食
用水
筷子
《国语辞典》:
油鬼
拼音:
yóu guǐ
一种油炸的发酵面食。也称为「油条」、「油炸果」。
分类:
油炸
发酵
面食
《国语辞典》:
乾绷儿(乾绷儿)
拼音:
gān bèng ér
1.非常乾燥,没有一点水分的样子。如:「旱灾时,地乾绷儿地都裂开了。」
2.一种焙焦的面食。如:「路途遥远,这些乾绷儿带著路上吃吧!」
分类:
乾燥
面食
水分
《国语辞典》:
虎咬猪(虎咬猪)
拼音:
hǔ yǎo zhū
一种将半圆形包子割开,夹进猪肉、酸菜、花生粉等做成的面食。习俗上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时食用。也称为「割包」、「刈包」。
分类:
半圆
圆形
包子
割开
猪肉
花生
面食
《国语辞典》:
扯面(扯面)
拼音:
chě miàn
一种北方面食。将和好的面往返拉长,经多次拉扯后,面团被拉成许多细条,煮熟即可食用。依此法制成的面,韧性高,有嚼劲,口感极佳。也称为「拉面」。
分类:
北方
面食
和好
往返
拉长
《国语辞典》:
捲子
拼音:
juǎn zi
1.捲成圆筒状的东西。
2.一种面食。将擀制好的薄面皮,加上油、盐、葱等材料后,包捲蒸熟而成。
分类:
一种面食
面食
圆筒
东西
薄面
面皮
材料
《国语辞典》:
碱大(碱大)
拼音:
jiǎn dà
蒸制面食所调和的碱过多,以致面粉呈黄色,含有涩味,称为「碱大」;反之,所调和的碱过少而致味酸者,称为「碱小」。
分类:
面食
调和
过多
以致
面粉
黄色
《国语辞典》:
河捞(河捞)
拼音:
hé lāo
一种山西的面食。将和好的面料从架在灶上的河捞床子上挤成条状,直接掉入锅中煮食。床子中间为一圆形柱洞,下有钢片做的漏眼,以杠杆推压活塞,即可将面从漏眼中压出。也称为「河漏」。
分类:
种山
山西
面食
和好
面料
条状
《国语辞典》:
面摊子(面摊子)
拼音:
miàn tān zi
在路边或承租场地贩卖面食的摊位。如:「这家面摊子的老闆,待人很和气。」
分类:
路边
承租
场地
贩卖
面食
摊位
《国语辞典》:
小笼包(小笼包)
拼音:
xiǎo lóng bāo
一种面食点心,似包子而较小,内包肉馅,蒸熟食用。
分类:
面食
点心
包子
内包
《国语辞典》:
通心面(通心面)
拼音:
tōng xīn miàn
一种义大利面食。面条的形状多为中空管状。如:「通心面拌入用碎肉、番茄酱加上洋葱等炒成的馅料,美味得令人想一吃再吃。」
分类:
义大利
面食
面条
中空
《国语辞典》:
嘎渣儿(嘎渣儿)
拼音:
gā zhā ér
1.痂。如:「他的伤口好得差不多了,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嘎渣儿。」
2.锅巴。蒸烤面食黏在锅上的部分,或烤黄、烤焦的那层硬皮。如:「他最爱吃那层嘎渣儿。」
分类:
锅巴
面食
《漢語大詞典》:
镮饼(鐶餅)
一种油炸面食。即今馓子。 唐
韦绚
《
刘宾客嘉话录
》
:“
《
晋书
》
中有饮食名寒具者,亦无注解处。后于
《
齐民要术
》
并
《食经》
中检得,是今所谓鐶饼。” 明
李时珍
《
本草纲目·穀四·寒具
》
:“寒具即今饊子也。以糯粉和麵,入少盐,牵索钮捻成环釧之形,油煎食之。”
分類:
油炸
面食
馓子
《漢語大詞典》:
擐饼(擐餅)
一种环钏形的油炸面食。又称环饼、馓子。
分類:
油炸
面食
馓子
《漢語大詞典》:
剂子(劑子)
做馒头、饺子等面食时,从和好的大块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
分類:
馒头
饺子
面食
食时
和好
大块
上分
块儿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