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花捲  拼音:huā juǎn
一种蒸熟的面食,多捲成螺旋状。
《國語辭典》:薄饼(薄餅)  拼音:bó bǐng
一种北方人的传统面食。以烫面制饼,很薄。两张相叠,烙熟后可揭开,用来捲菜、肉肴。《周书。卷一八。列传。王罴》:「尝有台使,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恰好一个乡里人捧著许多荡面薄饼来卖。」
分類:薄饼面食
《國語辭典》:头食(頭食)  拼音:tóu shí
第一道食品。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九。杂录》:「世谓馎饦为头食,宜为群品之先可知矣。」
《漢語大詞典》:起溲
一种使面发酵的方法;亦指用这种发酵法制成的面食。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束晳 《饼赋》:“商风既厉,大火西移,鸟兽毨毛,树木疏枝,肴饌尚温,则起溲可施。” 宋 黄庭坚 《跛奚移文》:“臠肉法欲方,膾鱼法欲长,起溲如截肪,煮饼深注汤。”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饼:“徐畅《祭记》:‘五月麦熟,荐新作起溲白饼。’”
《国语辞典》:油煠  拼音:yóu zhá
油炸的面食。如油条、麻花等。《西游记》第四四回:「先吃了大馒头,后吃簇盘、衬饭、点心、拖炉、饼锭、油煠、蒸酥,那里管甚么冷热,任情吃起。」
《漢語大詞典》:凉饼(涼餅)
凉拌的面食。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一日,本是早饍,召客为凉饼会者八人。”
分類:凉拌面食
《漢語大詞典》:安乾
即馓子。一种油炸面食。 晋 束晳 《饼赋》:“若夫安乾粔籹之伦,豚耳狗舌之属,剑带案盛,餢飳髓烛,或名出于里巷,或法出乎殊俗。”纬略卷四引 晋 卢谌 《祭法》:“四时祠用安乾。”参见“ 餲 ”、“ 寒具 ”。
《漢語大詞典》:环饼(環餅)
一种环钏形的油炸面食,又称馓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饼法:“细环饼、截饼:皆须以蜜调水溲麪;若无蜜,煮枣取汁;牛羊脂膏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饼美脆。”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卢谌 《祭法》:“夏祠别用乳饼,冬祠用环饼也。”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食物中有饊子,又名环饼。或曰:即古之寒具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部·寒具:“环饼,象环釧形也。”
《國語辭典》:油饼(油餅)  拼音:yóu bǐng
1.油料植物种子榨油后所剩成饼形的渣滓。也称为「油枯」。
2.用油煎制的面食。如葱油饼。
《國語辭典》:饺子(餃子)  拼音:jiǎo zi
中国北方的传统食品。用猪肉、牛肉混合大白菜、瓠子或韭菜等作成馅子,包在薄面皮中,略作三角形。因烹煮的方法不同而可分为水饺、蒸饺、煎饺等,各具风味。也称为「饺儿」、「饺饵」。
《国语辞典》:凉面(凉面)  拼音:liáng miàn
一种面食。面条煮熟后,在冷水中过一下,捞起来拌上芝麻酱等佐料而成。
《國語辭典》:面店(麵店)  拼音:miàn diàn
买卖面食的地方。《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他本是在家里泡了一碗锅巴吃了,才到面店去的。」
《漢語大詞典》:探官茧(探官繭)
唐 宋 官僚家庭于正月制作的面食,在馅中放置写有官品的纸签或木片,各人自取,以卜来日官位的高下。立春日制作的,叫“探春茧”。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官:“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麵蠒,以官位帖子卜官位高下。”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人日:“《岁时杂记》:‘人日,京都贵家造麵蠒,以肉或素馅,其实厚皮馒头餕馅也。名曰探官蠒。又立春日作此,名探春蠒。馅中置帋签或削木书官品,人自探取,以卜异时官品高下。’” 宋 范成大 《两头纤纤》诗之一:“两头纤纤探官茧,半白半黑鹤氅缘。”
《國語辭典》:河漏  拼音:hé lòu
一种北方面食。将和好的面团从底部有漏孔的床子挤压过去,轧成条状,直接落入锅中煮食。《水浒传》第二四回:「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也称为「合落」、「河捞」、「河落」。
《漢語大詞典》:安干(安乾)
即馓子。一种油炸面食。 晋 束晳 《饼赋》:“若夫安乾粔籹之伦,豚耳狗舌之属,剑带案盛,餢飳髓烛,或名出于里巷,或法出乎殊俗。”纬略卷四引 晋 卢谌 《祭法》:“四时祠用安乾。”参见“ 餲 ”、“ 寒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