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面具  拼音:miàn jù
1.伪装或遮蔽用的面套。《宋史。卷二九○。狄青传》:「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2.伪装的外表。如:「假面具」。
《漢語大詞典》:铜面具(銅面具)
古代将士出征时常戴之以作防护和威慑敌人的铜制面具。宋史·狄青传:“临敌被髮、带铜面具。” 清 贝青乔 《咄咄吟》:“漫説 狄 家铜面具,良宵飞骑夺 昆仑 。”亦省称“ 铜面 ”。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勇习 韩瓶 ,铁浮屠林,立於重关,铜面具风。”
《國語辭典》:假面具  拼音:jiǎ miàn jù
1.用厚纸或塑胶压制,做成人脸或其他各种形像的面具。初时用于舞台化妆,后多用做玩具。
2.比喻伪装的外表。如:「幸亏有人揭开他的假面具,否则我们还会一直被骗下去。」
《国语辞典》:防护面具(防护面具)  拼音:fáng hù miàn jù
核子化生防护器材。属个人装备。其组成有面罩、滤毒罐、及携行背袋等。可保护使用者不致吸入毒气、发烟剂、细菌及放射物质。也称为「防毒面具」。
《國語辭典》:防毒面具  拼音:fáng dú miàn jù
防止被毒气伤害所使用的面具。常用于矿场、工厂或战场,为防护面具之一,参见「防护面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