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青云(青雲) 拼音:qīng yún
《國語辭典》:丹青 拼音:dān qīng
1.绘画时所用的颜料。《周礼。秋官。职金》:「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管子。小称》:「管子曰:『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
2.绘画。《晋书。卷九二。文苑列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高挑起染渲佳人丹青画,卖弄他生长在王侯宰相家。」
3.丹青不易褪色,因以比喻始终不渝。《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公孙述》:「帝乃与述书,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晋。傅玄 〈董逃行历九秋篇〉:「妾心结意丹青,何忧君心中倾。」
4.丹,丹册,记载功勋;青,青史,纪录史事。「丹青」泛指史籍。汉。王充《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宋。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5.指画像;绘画。唐。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输与丹青。」
6.画工的代称。三国魏。曹丕 〈与孟达书〉:「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西游记》第九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华夷楼上。」
2.绘画。《晋书。卷九二。文苑列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高挑起染渲佳人丹青画,卖弄他生长在王侯宰相家。」
3.丹青不易褪色,因以比喻始终不渝。《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公孙述》:「帝乃与述书,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晋。傅玄 〈董逃行历九秋篇〉:「妾心结意丹青,何忧君心中倾。」
4.丹,丹册,记载功勋;青,青史,纪录史事。「丹青」泛指史籍。汉。王充《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宋。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5.指画像;绘画。唐。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输与丹青。」
6.画工的代称。三国魏。曹丕 〈与孟达书〉:「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西游记》第九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华夷楼上。」
《國語辭典》:青眼 拼音:qīng yǎn
青,黑色。青眼语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大悦,乃见青眼。」人正视时黑色的眼珠在中间。后以青眼表示喜爱或看重。也作「青目」、「青睐」。
《國語辭典》: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表示重视或轻视的眼色。《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國語辭典》:青莲(青蓮) 拼音:qīng lián
一种睡莲。叶子宽而长,青白分明。印度人认为具有伟人眼睛的特徵,所以用来形容佛的眼睛。《维摩诘所说经。卷上》:「目净脩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國語辭典》:苍龙(蒼龍) 拼音:cāng lóng
1.青色的龙。《楚辞。贾谊。惜誓》:「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徵也,吾为女遂成之。』」
2.青色的马。《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乘鸾辂,驾苍龙。」
3.太岁。《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张纯》:「今摄提之岁,苍龙甲寅,德在东宫。」
4.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宋。苏轼 夜泛西湖二绝诗:「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
5.形容山岭或树木的青苍和起伏不定。比喻青苍高大的树木或起伏不定的山岭。唐。李山甫松诗:「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宋。苏轼 登玲珑山诗:「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2.青色的马。《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乘鸾辂,驾苍龙。」
3.太岁。《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张纯》:「今摄提之岁,苍龙甲寅,德在东宫。」
4.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宋。苏轼 夜泛西湖二绝诗:「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
5.形容山岭或树木的青苍和起伏不定。比喻青苍高大的树木或起伏不定的山岭。唐。李山甫松诗:「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宋。苏轼 登玲珑山诗:「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漢語大詞典》:空翠
(1).指绿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白岸亭》诗:“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满陂空翠,净无纤尘,鸥凫散乱,管弦齐奏,四处都在唱歌。”
(2).指绿叶。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暮春风雨》词:“小楼昨夜东风到,吹落满园空翠。”
(3).指青色的潮湿的雾气。 唐 王维 《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词:“空翠湿征鞍,马首千山。” 郁达夫 《题画》诗之四:“贪坐溪亭晚未归,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苍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诗:“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峡诗》之二:“山深云液积,尽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妇孺皆聪明。”
(2).指绿叶。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暮春风雨》词:“小楼昨夜东风到,吹落满园空翠。”
(3).指青色的潮湿的雾气。 唐 王维 《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词:“空翠湿征鞍,马首千山。” 郁达夫 《题画》诗之四:“贪坐溪亭晚未归,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苍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诗:“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峡诗》之二:“山深云液积,尽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妇孺皆聪明。”
《漢語大詞典》:青草峒
峒名。峒在 青草山 上。 宋 真德秀 《少保成国赵正惠公墓志铭》:“会 黑风峒 罗世传 寇钞 郴 衡 间,而峒近 吉 之 龙泉 ……明年夏, 青草峒 寇作,亟遣兵平之。”亦省称“ 青草 ”。 宋 刘克庄 《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词:“黄纸红旗喧道路, 黑风 青草 空巢穴。”
分類:青草
《國語辭典》:青鸟(青鳥) 拼音:qīng niǎo
《漢語大詞典》:青鸟氏(青鳥氏)
古官名。为历正的属官,掌管立春、立夏。《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皞 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青鸟氏,司启者也。” 孔颖达 疏:“立春立夏谓之启。此鸟以立春鸣立夏止,故以名官,使之主立春立夏。”
《漢語大詞典》:青乌(青烏)
(1).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乌 之説。”《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 唐 李贤 注:“葬送造宅之法,若 黄帝 、 青乌 之书也。”
(2).为堪舆家的美称。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地得 青乌 相,宾惊白鹤飞。”
(3).指堪舆之术。 唐 王维 《能禅师碑》:“择吉祥之地,不待青乌;变功德之林,皆成白鹤。” 清 黄宗羲 《陈令升先生传》:“先生於书画古奇器,赏鉴无不精絶,而青乌、素问、龟卜、杂术,皆能言其理。”
(4).泛指堪舆学的书籍。 唐 柳宗元 《祭崔氏外甥女文》:“ 邙 阜有位,青乌载卜。” 清 陈瑚 《拟邀文介石住尉迟庙》诗:“吟残丹叶空留恨,读遍青乌求疗饥。”
(5).借指风水宝地。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占白鹤,相青乌, 郑伯 所封,有 咸林 之采地; 晋侯 所輅,有 河 外之城邑。” 唐 陈子昂 《申州司马王君墓志铭》:“墨龟未食,青乌不封,权殯于某所,需吉兆也。”
(6).鸟名。即乌鸦。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异海鸥之去就,无青乌之是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有顷,天曙,忽有青乌数十如雀,飞集墙上。”
(7).借指太阳。太阳又称金乌。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诗:“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按,青乌去,指太阳下山;白兔驯,指月亮东升。
(8).复姓。 汉 有 青乌子 。见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
(2).为堪舆家的美称。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地得 青乌 相,宾惊白鹤飞。”
(3).指堪舆之术。 唐 王维 《能禅师碑》:“择吉祥之地,不待青乌;变功德之林,皆成白鹤。” 清 黄宗羲 《陈令升先生传》:“先生於书画古奇器,赏鉴无不精絶,而青乌、素问、龟卜、杂术,皆能言其理。”
(4).泛指堪舆学的书籍。 唐 柳宗元 《祭崔氏外甥女文》:“ 邙 阜有位,青乌载卜。” 清 陈瑚 《拟邀文介石住尉迟庙》诗:“吟残丹叶空留恨,读遍青乌求疗饥。”
(5).借指风水宝地。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占白鹤,相青乌, 郑伯 所封,有 咸林 之采地; 晋侯 所輅,有 河 外之城邑。” 唐 陈子昂 《申州司马王君墓志铭》:“墨龟未食,青乌不封,权殯于某所,需吉兆也。”
(6).鸟名。即乌鸦。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异海鸥之去就,无青乌之是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有顷,天曙,忽有青乌数十如雀,飞集墙上。”
(7).借指太阳。太阳又称金乌。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诗:“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按,青乌去,指太阳下山;白兔驯,指月亮东升。
(8).复姓。 汉 有 青乌子 。见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