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隐显目标
时隐时现的目标。其特点是位置不固定,暴露时间短促,出现突然,不易发现
指短时间暴露在射手视界内的目标,例如隐显靶或从散兵坑里短时间露出的目标
《国语辞典》:踵决肘见(踵决肘见)  拼音:zhǒng jué zhǒu xiàn
鞋后跟破裂,露出了脚跟,衣袖破烂,臂肘露在外边。语本《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形容衣履破烂,极为贫困。
《國語辭典》:龇牙咧嘴(齜牙咧嘴)  拼音:zī yá liě zuǐ
1.张嘴露牙。形容凶狠的样子。如:「看他龇牙咧嘴,瞠目一喝,把那娃儿吓哭了。」
2.形容因痛苦或惊恐而面部扭曲变形。如:「不小心绊了一脚,痛得他龇牙咧嘴的。」
《漢語大詞典》:捉衿见肘(捉衿見肘)
庄子·让王:“ 曾子 居 卫 ,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缨絶,捉衿而肘见。”衿,同“ 襟 ”。谓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后以“捉衿见肘”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宋 陆游 《衰疾》诗:“捉衿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亦作“ 捉襟见肘 ”、“ 捉衿肘见 ”、“ 捉襟肘见 ”。或省作“捉衿”。 唐 李商隐 《上尚书范阳公启》之二:“捉襟见肘,免类於前哲;製裳裹踵,无取於昔人。”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境逆乐真:“惟夫床琴于浚井之日,絃歌於絶粮之餘,以致捉衿肘见而歌商声,簞食瓢饮而不改其乐,乃为境之逆而乐之真耳。” 清 林则徐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犹藉民间钱票通行,稍可济民用之不足,若不许其用票,恐捉襟见肘之状,更有立至者矣。”《歧路灯》第七七回:“只为一向窘迫,捉襟肘见,便东涂西抹不来,所以诸事胆怯。” 清 尹会一 《答赵长公书》:“僕以菲才,量移剧郡,覆餗堪虞,捉衿可笑。” 邹韬奋 《被关在门外的教职员》:“以意测度起来,也许因为力量的限制,致有捉襟见肘的情形。”
《漢語大詞典》:透话
透露出话题、信息。例如:他透话要去经商。
《國語辭典》:脱颖而出(脫穎而出)  拼音:tuō yǐng ér chū
比喻有才华的人得到机会而崭露头角。参见「颖脱而出」条。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孽海花》第一三回:「这日得了总裁之命,夹袋中许多人物,可以脱颖而出,欢喜自不待言。」
《國語辭典》:脱颖(脫穎)  拼音:tuō yǐng
显露才能。参见「颖脱」条。
分類:才能显示
《漢語大詞典》:袒谪(袒謫)
露出皮肉挨打。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謫,或以书丑得鞭。”
《漢語大詞典》:跣跗
露出脚背。犹赤脚。 汉 王充 论衡·宣汉:“古之跣跗,今履高舃。”跗,一本作“ 附 ”。
《國語辭典》:喜上眉梢  拼音:xǐ shàng méi shāo
喜悦之情流露于眉宇之间。《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漢語大詞典》:揎拳裸臂
伸出拳头,露出手臂。一种粗野蛮横的姿态。《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先把棺木放在一门厢房里,然后揎拳裸臂,跨入房中,教 玉英 姊妹走开。”
《国语辞典》:扭头暴筋(扭头暴筋)  拼音:niǔ tóu bào jīn
扭动头部,暴露出青筋。形容非常忿怒、生气的样子。《红楼梦》第六○回:「平白我说你一句儿,或无心中错拿了一件东西给你,你倒会扭头暴筋、瞪著眼,蹾摔娘。」
《国语辞典》:曝鳃龙门(曝鳃龙门)  拼音:pù sāi lóng mén
鱼头露出水面,仰望黄河上的龙门而不得上。《太平御览。卷四○。地部。龙门山》:「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曝鳃龙门』。」后比喻处境困顿或应试落第。也作「暴腮龙门」、「曝腮龙门」。
《国语辞典》:破颜微笑(破颜微笑)  拼音:pò yán wéi xiào
表示对事物已经有所领会,而露出笑容。《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传》:「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国语辞典》:皮松骨痒(皮松骨痒)  拼音:pí sōng gǔ yǎng
形容人得意忘形,露出轻狂或不端庄的模样。《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一般用金花䌽币为纳聘之仪,选了吉期,皮松骨痒,整备做转运使的女婿。」也作「皮风骚痒」。
《国语辞典》:偏袒扼腕  拼音:piān tǎn è wàn
形容愤慨不平的样子。《战国策。燕策三》:「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也作「偏袒扼腕」。
分类:愤慨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