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3,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震怖
震响
震肃
震掉
震位
震震
震巽
王震
东震
震赫
震灼
张震
在震
震器
震栗
《國語辭典》:震怖  拼音:zhèn bù
震惊害怕。《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自是之后,匈奴震怖。」《三国演义》第三回:「卢尚书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
分類:惊恐
《漢語大詞典》:震响(震響)
震雷似的响声。 晋 张华 《壮士篇》:“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震响成雷,盈涂咽水。” 宋 苏轼 《栖贤三峡桥》诗:“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
分類:震雷响声
《漢語大詞典》:震肃(震肅)
因慑于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百司震肃,饕餮风靡。”宋书·刘怀慎传:“为政严猛,境内震肃。” 宋 苏舜钦 《韩公行状》:“移 亳州 。郡本多盗……密发卒尽捕得百餘人,尸於市,郡中震肃,讫公去不復有盗。”《三国演义》第七五回:“忽见一人取民间箬笠以盖鎧甲, 蒙 喝左右执下问之……自是三军震肃。”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东宫太后独纳太常寺卿 李棠阶 之奏,命斩 桂清 ,以警逃将,天下为之震肃。”
《漢語大詞典》:震掉
(1).震颤,抖动。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其后 胡瑗 改铸编钟,遂圆其形而下垂,叩之揜鬱而不扬,其鎛钟又长甬而震掉,其声不和。”宋史·乐志一:“乃试考击,钟声弇鬱震掉,不和滋甚。”
(2).惊骇,惊恐。 宋 苏轼 《滟滪堆赋》:“方其未知有峡也,而战乎 灧澦 之下,喧豗震掉,尽力以与石鬭。” 元 李朝瑞 《天马赋》:“瞬息千里,百兽为之震掉;奋迅长鸣,万骑为之辟易。” 清 谭嗣同 《报刘淞芙书》二:“故拙诗用涯字韵,一闻足下问难,不觉震掉失图,亟思改易。”
《漢語大詞典》:震位
(1).指东方。语本易·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南朝 陈 阴铿 《闲居对雨》诗:“震位雷声发,离宫电影浮。” 唐 湛贲 《日五色赋》:“出乎震位,焕夫皇极。”
(2).东宫,太子之宫。 隋 于仲文 《侍宴东宫应令》诗:“铜楼充震位,银牓集嘉宾。” 元 白珽 《西湖赋》:“致坤宫之孝养,据震位以生蕃。”
(3).借指太子。明史·魏元传:“且陛下富有春秋,而震位尚虚。”
《國語辭典》:震震  拼音:zhèn zhèn
1.光明的样子。《文选。班固。西都赋》:「震震爚爚,雷奔电激。」
2.殷盛的样子。《文选。潘岳。藉田赋》:「震震填填,尘骛连天。」
3.有威严的样子。汉。扬雄《太玄经。卷二。释》:「次七,震震不侮,濯漱其诟。」
《漢語大詞典》:震巽
《易》六十四卦中的二卦名。《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后因以“震巽”指代男女、夫妻。 明 无心子《金雀记·作赋》:“阴阳和叶,震巽豪彩。《葛覃》恐其失时,《摽梅》恐其来欲。”此指比喻夫妻的鸾凤。
《韵府拾遗 震韵》:王震
王震字定国苏轼集有与王定国唱和诗
《漢語大詞典》:东震(東震)
指 中国 。震, 震旦 。 印度 古时称 中国 为 震旦 。 中国 在东方,故称。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一章引《药师本愿功德宝卷·药师如来》:“盖闻一时佛在东 震 举起,大地众生无不瞻仰。”
《漢語大詞典》:震赫
(1).显赫。新唐书·李勉传:“ 鱼朝恩 领国子监,威宠震赫。”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二三回:“俾各路将帅,晓得天威震赫。”
(2).使震惊。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苞枿》:“凯还金奏,像形容,震赫万国,罔不龚。”新唐书·窦羣传:“去年 李实 伐恩恃权,震赫中外。”
分類:显赫震惊
《漢語大詞典》:震灼
(1).震动并光耀。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而清风嘉誉,震灼朝野。”
(2).谓威势之盛。宋史·范祖禹传:“自 熙寧 、 元丰 间, 李宪 、 王中正 、 宋用臣 辈用事总兵,权势震灼。” 陈衍 《辽诗纪事·耶律乙辛》:“﹝ 耶律乙辛 ﹞寻进南院枢密使,威权震灼,倾动一时。”
《韵府拾遗 震韵》:张震(张震)
全唐诗小传张震河间人江西采访使
分类:张震
《韵府拾遗 震韵》:在震
苗秀登春台赋欣太皞之在震嘉勾芒之御辰
《漢語大詞典》:震器
帝王之器。 元 姚登孙 《贺建储表》:“坤元居上,挟皇统於中天;震器有归,衍孙谋於奕世。”
分類:帝王
《漢語大詞典》:震栗
亦作“ 震慄 ”。
(1).惊惧、战栗。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既至数月,诛 原褚 首恶,郡中震栗。” 宋 苏辙 《北狄论》:“兵之所至,天下震慄。” 王西彦 《曙》:“他说这些话时,声音发颤,全身都震栗起来。”
(2).使惊惧。 南朝 梁 江淹 《报袁叔明书》:“至乃一説之奇,惊畏左右;一剑之功,震慄邻国。”
分類:惊惧战栗